天天看點

清華資深教授:朱清時迷信了,就等于科學與宗教融合了嗎?至少,科學方法,是我們已知的方法中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至于具體的“終極問題”,卻是很容易科學地加以解釋的。至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小孩子也能回答。當代的科學家如果把神學假說作為論據寫在論文裡,恐怕沒有嚴肅的科學雜志會刊登這種論文。現在也有極少數科學家信奉宗教,但由此不能說明宗教與科學還有什麼必然聯系,正如科學家裡也有吸煙者,并不意味着吸煙有助于科學思考。

當代的科學家如果把神學假說作為論據寫在論文裡,恐怕沒有嚴肅的科學雜志會刊登這種論文。現在也有極少數科學家信奉宗教,但由此不能說明宗教與科學還有什麼必然聯系,正如科學家裡也有吸煙者,并不意味着吸煙有助于科學思考。

如果有人對我們說:“人需要信仰,信仰如同椅子上的靠背;信仰是引導我們前行、撫慰我們心靈的精神故園”。我們聽起來就如同:“人需要香煙,吸煙可以解乏,吸煙有助于思考,吸煙看起來非常酷”。但是我們知道:

如果人類壓根就沒發明吸煙,就不會有吸煙的需要,也無損于解乏和思考。而且從來不吸煙的人至今也感覺不到這種需要,盡管他們也會疲乏,也要思考。

《讀書》的文章《宗教、迷信和科學》向我們展示了幾個“應時”的觀點:科學不是萬能的,宗教是科學之母,宗教比迷信更富有理性。然而,這些觀點都還不那麼“自明”,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

見到“科學不是萬能的”,我就想加上一句“沒有科學是萬萬不能的”。

<h1>至少,科學方法,是我們已知的方法中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

</h1>

清華資深教授:朱清時迷信了,就等于科學與宗教融合了嗎?至少,科學方法,是我們已知的方法中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至于具體的“終極問題”,卻是很容易科學地加以解釋的。至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小孩子也能回答。當代的科學家如果把神學假說作為論據寫在論文裡,恐怕沒有嚴肅的科學雜志會刊登這種論文。現在也有極少數科學家信奉宗教,但由此不能說明宗教與科學還有什麼必然聯系,正如科學家裡也有吸煙者,并不意味着吸煙有助于科學思考。

清華大學教授趙南元先生

對于科學的局限性,田文有一個很全面的論述:“科學的觸角尚未、而且也不可能觸及到人類活動、情感和思維的所有領域。科學不解決無限的問題,科學并不涉及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科學還不能,甚至未必能,圓滿地解釋一些終極問題,象為什麼世界是有規律可循的,以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等;在人類的感情領域,科學幾乎無能為力;科學無法解決人類社會活動中的所有問題。”如此說來,科學真是無能。但這種說法并不反映現實。

行為心理學、情緒心理學、思維科學、生物化學、腦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等諸多學科早已觸及或深入研究了人類活動、情感和思維的規律和物質基礎,至于是不是“所有領域”,并無意義,科學總是不斷在創造自己的領域,将來的領域現在當然尚未觸及,至于被神學所創造的那些“領域”,還是不觸及的好,“子不語怪力亂神”。科學家也一樣不想幹無聊事。

誰說“科學不解決無限的問題”?數學研究了多種不同的無窮大、無窮小,實體學也讨論時間和空間是有限還是無限的。隻是我們不知道神學解決了哪些“無限的問題”,那些問題真的值得“解決”嗎?還請田先生賜教。

“對人類的終極關懷”經常見諸文章中,但其指涉卻始終語焉不詳。是不是我們不入信某種宗教就象沒娘的孩子一樣得不到關懷呢?

<h1>至于具體的“終極問題”,卻是很容易科學地加以解釋的。</h1>

像“為什麼世界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用“人擇原理”加以解釋:如果世界沒有規律可循,意味着今天成功的方法明天未必成功,在這樣“無常”的世界上,生物不可能進化,也就不可能有我們人類存在,也就不可能有人提出“為什麼世界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個問題,是以世界必須是有規律可循的[證畢]。

愛因斯坦也提出過類似的問題:“我覺得最難以了解的事,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竟然是可以了解的”。愛因斯坦大概對于他的簡單而美麗的公式居然與現實世界吻合得如此分毫不差而感到驚訝。其實他自己也說過,理論是發明而不是發現。如果是發明,就不值得驚訝,就象飛機會飛,汽車會跑一樣不值得驚訝。其實在實體學以外的很多學科,科學家們還沒有這種好運氣,得到如此幹淨利落的結果,特别是“社會科學”,按索羅斯的說法,還隻是“社會煉金術”,但煉金術也是有希望發展成科學的。

<h1>至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小孩子也能回答。</h1>

在關于京九鐵路的電視節目中有這樣一個場面:一個小孩在放羊,同時接受記者的采訪。“你在幹什麼呀?”“放羊”。“放羊幹什麼呀?”“攢錢”。“攢錢幹什麼呀?”“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呀?”“生娃”。“生娃幹什麼呀?”“放羊”。如此一個循環,生命的意義盡在其中了。如果嫌這個回答太俗,還可以有雅的:根據英國生物學家裡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理論,一切生命個體,都是基因的交通工具。這個解答更“科學”,但意思和放羊娃的回答差不多,即生命的意義就在于維持生命本身。

當然,神學家會有不同的回答:世界是上帝造的,是以有規律可循,因為上帝不喜歡混亂。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證明上帝的偉大。然而,這種回答不會被有理性的人欣賞,雖然神創論與進化論在美國還在争論,但沒有宗教偏見的人都可以看出,進化論可以告訴我們怎樣改良品種,神創論卻不能告訴我們上帝怎樣創造了物種。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在生命之外去追求生命的意義,我相信他一定會渡過最沒有意義的人生。

清華資深教授:朱清時迷信了,就等于科學與宗教融合了嗎?至少,科學方法,是我們已知的方法中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至于具體的“終極問題”,卻是很容易科學地加以解釋的。至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小孩子也能回答。當代的科學家如果把神學假說作為論據寫在論文裡,恐怕沒有嚴肅的科學雜志會刊登這種論文。現在也有極少數科學家信奉宗教,但由此不能說明宗教與科學還有什麼必然聯系,正如科學家裡也有吸煙者,并不意味着吸煙有助于科學思考。

“玄學大師”朱清時,生活中連微波爐都不會使用

宗教是現代科學之母,大概符合曆史事實,牛頓研究力學,可能是為了證明上帝的第一推動力。但是到了拉普拉斯那裡,面對拿破倫關于為什麼沒有提到全能的上帝的問題,他的回答是:“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說”。此時,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臍帶就已經斷裂了。

<h1>當代的科學家如果把神學假說作為論據寫在論文裡,恐怕沒有嚴肅的科學雜志會刊登這種論文。現在也有極少數科學家信奉宗教,但由此不能說明宗教與科學還有什麼必然聯系,正如科學家裡也有吸煙者,并不意味着吸煙有助于科學思考。</h1>

為了考察宗教、迷信和理性的關系,需要先看一看“理性”意味着什麼。我們通常所說的理性大緻包括以下幾種:邏輯理性,以歐基裡德幾何學為代表的邏輯推理方法;實踐理性,根據事實求證真僞的方法;價值理性,即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說”所指的理性,又稱為經濟理性。科學哲學常說的“邏輯實證主義”,即前兩種理性的集中表現。實際上科學實踐中也很注重經濟理性,讨論某個研究課題是否有意義,就是在運用經濟理性——包括實際的經濟前景和對思維經濟的貢獻。

那麼宗教和迷信是什麼關系呢?宗教也是一種迷信,其特點是實踐的組織化和理論的系統化。或者說,宗教是有常設組織、有理論體系的迷信。

由此可以考察宗教與迷信哪一個更符合理性精神。為此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迷信事例:求醫、求子、求雨、占蔔、堪輿。這些迷信活動都是散在而無組織的,也沒有理論體系。患病、不孕、天旱可以求神拜佛,神佛是否靈驗,所求能否實作,都是可以檢驗的。按照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對科學與非科學的劃分原則——可證僞性,在迷信活動中神佛是否靈驗的問題具備可證僞性,可以歸入科學的範疇,符合實踐理性。

清華資深教授:朱清時迷信了,就等于科學與宗教融合了嗎?至少,科學方法,是我們已知的方法中最可靠,最有力的方法。至于具體的“終極問題”,卻是很容易科學地加以解釋的。至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小孩子也能回答。當代的科學家如果把神學假說作為論據寫在論文裡,恐怕沒有嚴肅的科學雜志會刊登這種論文。現在也有極少數科學家信奉宗教,但由此不能說明宗教與科學還有什麼必然聯系,正如科學家裡也有吸煙者,并不意味着吸煙有助于科學思考。

卡爾·波普爾

(文章有删節)

作者:趙南元,清華大學教授,人工智能專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