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7.7%受訪青年認同中國共産黨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受訪青年感到無比敬佩的精神有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97.7%受訪青年認同中國共産黨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受訪青年感到無比敬佩的精神有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青年如何看待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精神?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2064名青年進行的“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專項調查顯示,97.7%的受訪青年認同中國共産黨的偉大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讓受訪青年感到無比敬佩的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排在前列。如果以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為藍本,開展一次精神之旅,49.5%的受訪青年想成為一名愛國青年,參與中國共産黨建黨。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但在00後劉欣怡的印象裡,長征更多的是過草地、跨大江、翻雪山、吃樹皮,“非常艱苦”。作為一名黨員,她近期一直在學習黨史知識,曾看到一個長征中的故事,一名班長為了讓其他戰士能吃上飯,默默地把自己的飯分出去,結果倒在了長征的路上。“這個故事讓我非常震撼,尤其是對于像我這樣的00後來說,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十分讓人欽佩”。

中國共産黨100年來,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哪些精神最讓受訪青年感到敬佩?調查顯示,長征精神(58.9%)、抗戰精神(46.0%)、“兩彈一星”精神(43.2%)排在前列。

“最令我敬佩的還是抗戰精神。那是用生命打拼來的勝利,是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取得的偉大成果。”在天津工作的梁晶晶說。在她看來,抗日戰争時,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際爆發出了強大力量,“這種力量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無法想象的,讓我深受震撼”。

其他讓受訪青年無比敬佩的精神還有:井岡山精神(41.4%)、建黨精神(37.3%)、延安精神(36.5%)、改革開放精神(36.0%)、抗疫精神(35.8%)、抗美援朝精神(35.4%)、科學家精神(28.8%)、載人航天精神(28.7%)、抗震救災精神(28.7%)、工匠精神(26.8%)、抗洪精神(26.5%)、西柏坡精神(26.3%)、勞動精神(23.4%)、脫貧攻堅精神(21.0%)、勞模精神(19.1%)等。

在天津某高校讀大三的吳衍宇對抗疫精神最為佩服,“在抗疫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情懷與擔當,尤其是武漢保衛戰,快速封閉城市、隔離人員,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

調查中,97.7%受訪青年認同中國共産黨的偉大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互動分析發現,00後認同的比例更高,達到了98.7%。

96.9%受訪青年認為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丢了精神,就丢了一切

“中國共産黨從當初5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9000多萬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的就是堅定的信仰,一種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近期在學習黨史的吳衍宇說。他覺得,精神對于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來說,是立命的根基,“曆史已經證明,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精神,就失去了凝聚力,就會缺少發展的動力,隻會不斷落後、任人欺負”。

調查顯示,96.9%受訪青年認為,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丢了精神,就丢了一切。

一個政黨要能成大事、立偉業,哪些精神是不可或缺的?66.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以人為本,人民至上。

梁晶晶覺得,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共産黨的表現充分踐行了“人民至上”,尤其是與美國的做法形成對比,這種感覺更加強烈。“現在德爾塔疫情時不時出現,但能明顯感覺到大家對于疫情的應對更有信心了。如今面對疫情,我可以堅定地說,‘在中國,放心吧!’”

一個政黨要能成大事、立偉業,不可或缺的精神還有:堅定信仰,堅守理想(62.5%),擔當有為,無私奉獻(60.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59.4%)。

今年《覺醒年代》熱播,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共鳴。在劉欣怡看來,整部劇除了制作精良外,最重要的是播得恰逢其時。尤其是我國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很多人都覺得需要有一種力量來支撐。“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場無硝煙的戰争中,有的國家試圖通過資訊戰、貿易戰等方式遏制中國的發展,這與百年前面臨的情況是有相同之處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想要國家不受人欺負,就得自己強大,就得要有堅定的信仰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受訪者認為不可或缺的精神還有:清正廉潔,嚴守紀律(55.2%),開拓進取,自強不息(53.1%),團結互助,和衷共濟(52.1%),敢闖敢幹,敢為人先(49.8%),舍生忘死,視死如歸(47.8%),大膽實踐,勇于創新(47.1%),百折不撓,艱苦奮鬥(44.0%)等。

以黨的百年曆史開啟精神之旅,49.5%受訪青年想作為一名愛國青年參與建黨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最想回到1921年,作為一名愛國青年,參與建黨。”家住浙江的鮑溢華說。

今年2月,鮑溢華跟随實踐團隊來到了浙江嘉興南湖中共一大紀念址,見到了那艘意義非凡的紅船,“當年中國共産黨人從這裡出發,開啟了中國的嶄新未來,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

如果以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為藍本,開展一次精神之旅,49.5%的受訪青年想作為一名愛國青年,參與中國共産黨建黨,40.3%的受訪青年希望成為一名抗日戰士,同全國人民一起與侵略日軍浴血奮戰,31.4%的受訪青年希望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随部隊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吳衍宇的外曾祖父曾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與抗美援朝,最終倒在了異國他鄉,犧牲時年僅36歲。“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回到1950年,作為一名軍人,同外曾祖父一起奔赴抗美援朝前線,共同作戰,為國家為人民奮鬥終身!”

調查中,24.4%的受訪青年希望同張定宇醫生一起堅守武漢金銀潭醫院,與疫情殊死搏鬥。

“如果能夠回到過去,我更希望回到2020年年初,作為一名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參與到抗疫鬥争中去。”00後王麗雯說,“我想做一名參與者,去見證金銀潭醫院為争取治療時間将辦公室改成重症監護室,去結識更多白衣天使,同他們并肩作戰,一起争分奪秒、拯救患者生命”。

受訪青年希望做的事還有:跟着錢學森院士一起鑽研技術,突破外國對我國的技術封鎖(36.6%),作為一名紅軍戰士,随部隊踏上長征路(35.0%),跟着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展工農武裝割據鬥争(32.9%),成為一名航天員,搭載神舟飛船飛向太空(30.4%),成為雷鋒的戰友,跟他一起做實事,做好事(28.0%),在蘭考同焦裕祿書記一起封沙、治水、改地(25.5%),作為一名人民子弟兵,奮戰在抗洪救災一線(25.1%),在大慶跟着鐵人王進喜日夜鏖戰,踐行“拼命拿下大油田”的誓言(24.3%),成為像黃文秀一樣的扶貧幹部,在農村開展扶貧工作(20.4%)等。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偉 實習生 王九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9月23日 10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