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一檔音樂綜藝的“真實”與“夢幻”。

作者 | 園長

編輯 | 石燦

湘西群山之間的一個夜晚,桃花源般的如畫風景中聚着一群人,他們圍坐在明亮燈光下的草地上,不時傳來陣陣歌聲和笑聲。

這不是一部電影的開頭,而是湖南衛視最新戶外音樂綜藝《時光音樂會》中的場景。譚詠麟、廖昌永、林志炫、李克勤、許茹芸、張傑、鳳凰傳奇、郁可唯等知名音樂人來到了張家界武陵源,在山水中唱歌、暢聊、寫信,為觀衆帶來富有新時代内涵的金曲和其背後的故事。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譚詠麟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10月22日,《時光音樂會》在湖南衛視播出後取得收視三網第一、重播同時段實時收視排名全國第一的“開門紅”,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紛紛發文,稱“音樂把彼此連接配接在一起,既溫暖了心靈,又傳遞了力量”,獲得了觀衆和主流媒體的“雙好評”。

這檔《時光音樂會》,何以具有這樣的“魔力”,到底好看在哪裡?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與《時光音樂會》制片人任洋進行了一場對話,試圖還原這檔“不尋常”音綜背後包蘊的理念和價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h1>

“觀衆在在開播前很容易把它想象成一個旅行類的節目,或者和生活相關的節目。”任洋告訴刺猬公社,《時光音樂會》制作團隊沒有選擇這兩條路,放棄了複雜的環節、場景和機制設定,讓節目的重點回歸音樂本身,“給歌手設定太多真人秀任務,會影響他們在音樂上的發揮。”

“這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場冒險。”任洋說。觀衆的口味越來越挑剔,見識過的綜藝類型也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習慣于在短時間内獲得更多的資訊、體驗更多的場景。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我們在不做加法、做減法的時候,也能夠吸引到人,給觀衆提供一周的工作之後,能夠完全放松,不用思考,進行純粹享受的一兩個小時?”任洋認為,在快節奏的時代為觀衆提供極簡的綜藝體驗,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治愈可能,也就營造了節目的稀缺性和産品力。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許茹芸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時光音樂會》的另一大看點是沒有打分和“競演”。“節目本身聚焦的是觀衆最熟悉歌手中的代表。經曆了那麼多大風大浪,他們已經看淡了排名,每個作品背後其實都沉澱着音樂之光。而我們相信,時光的力量也能夠足以産生吸引大家的新鮮感。”任洋說。

節目中,當譚詠麟念完寫給1985年自己的信後,也把其他音樂人帶回了幾十年前的集體回憶。在《時光音樂會》中,音樂人仿佛乘坐着“時光機”,跟随回憶,跳轉到了1992、1998、2004、2010、2019......

“我們發現信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留了一個空間和時間,讓藝人真的能夠靜下心來做一個認真的思考;念信的語速很慢,更符合慢綜藝的節目氣質;還可以避免問答、接話等我們不想要的綜藝手段;其次,也不會因為讓歌手表達故事而耽誤音樂的主線。”對于設定讀信的環節,任洋給出了多個層次的巧思。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李克勤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在歌手們的信和回憶中,我們可以聽到歌手分享從未示人的“獨家記憶”。郁可唯談及譚詠麟對自己的影響,來源于爸爸特别喜歡“譚校長”去剪了同款發型;譚詠麟又是李克勤的偶像,神奇的是,有一天李克勤真的有一天跟偶像做了同僚;許茹芸記起《獨角戲》的那段日子,感覺“今非昔比”,她記得那一年她開演唱會,老公卻不在場;譚詠麟在回憶《朋友》時,提起了它是《龍兄虎弟》的插曲,聯想到當年成龍拍戲時身負重傷的情景......

“我們一同進入到2010一年這樣的夢境之後,再來看林志炫那一年做什麼和我我在幹什麼,這個時候就産生了一種共鳴和對比,讓歌手在歌曲背後的故事,對于觀衆來說也有了意義和帶入感。”任洋說,“是以這個節目它既真實,但也有夢幻的部分。”

《時光音樂會》還對經典的老歌進行改編,讓音樂人互相演唱對方的經典歌曲,借助新的曲風和唱腔,賦予老歌新的生命内涵。比如“左麟右李”譚詠麟和李克勤,分别演唱《朋友》和《紅日》,把觀衆帶回青春歲月、體會淡定從容,經典的味道在經過時光沉澱後,越發回味悠長。

縱觀整個綜藝市場,《時光音樂會》慢綜藝包裹下的治愈核心,在靜谧的環境下回歸生活、回放時代記憶,内容深入人心,讓觀衆與節目中的音樂和故事同頻共振,在節目中找到沉浸其中理由。時光音樂會的拓新方式,堪稱精品綜藝中的典型代表,是在競争激烈的音綜品類突圍的一條可行之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7">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h1>

“沒有熱門綜藝節目那些作秀和吵鬧的戲碼,請來的嘉賓都是真正有實力又有代表作的歌手,是各自年代裡比較有代表性的音樂人。他們回憶歌曲和背後的故事,也是很多人一起經曆過的共同回憶。”有主流媒體評論這樣評論《時光音樂會》。

慢綜藝“易消化”“好傳播”,與優良的制作分不開。首先,優秀的制作團隊讓《時光音樂會》内容相當紮實。

擔綱《時光音樂會》音樂總監的是手握11座金曲獎獎杯、獲得42次金曲獎提名的荒井十一,這是他在音樂綜藝上的“首度出山”;知名爵士吉他演奏家、作曲家顧忠山擔任樂隊總監;小提琴手劉星丸、貝斯手Damien Banzigou、鍵盤手劉小光、吉他手胡晨等業内知名音樂人,共同組成了這支群星璀璨的實力班底。

“這次編曲我們沒有用過去為了改編而改編的思路,而是賦予金曲新的生命,去喚醒金曲的内在情緒,就像打造一張專輯那樣去設計一期綜藝中的歌曲。”任洋認為,這樣的音樂班底,建構起了一檔音綜的專業底色。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林志炫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任洋舉了第一期綜藝中的例子。“比如林志炫的《蒙娜麗莎的眼淚》,這次(改編)推出的是一個完全具有西班牙演奏風格的新曲子;當張傑成為了一個35歲、有三個孩子的父親,他的《這就是愛》也對應增加了北歐風情的斷點和元素;還有吉普賽女郎版的《月亮之上》、美國音樂劇版的《獨角戲》、世界大同風格的《朋友》……”在他們的手中,經典不但沒有“炒冷飯”,金曲身上的金光也越發閃亮。

任洋團隊還做了很多觀衆們看不到的頗具開創性的工作。比如,他們把戶外音綜的品質,在專業級攝像、音箱的加持下,一舉提升到了專業攝影棚級别。僅僅機位就有30個左右,還不算空中的無人機。

任洋告訴刺猬公社,這并不容易,僅僅是秋天湘西大山裡的一場露水,就可能給影音錄制造成巨大的麻煩。但在一一克服這些困難之後,相比以前用便攜式裝置拍出的戶外綜藝,畫質音質都有了大幅提升,向着極緻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歌手之間的“化學反應”,同樣是節目成功的重要原因。節目組在前期策劃階段,就确定了三條标準:“每一個歌手觀衆都認識,每個反打鏡頭觀衆都能認出,每段開頭的旋律觀衆都能聽出來。”

“我們是希望這8個歌手應該是一定要具有音樂直覺經曆和沉澱的,他進入節目的時候,才能夠給大家帶來其他節目不同的狀态。”任洋表示,他們并不想要“一個流量明星、一個粵語歌手、一個經典歌手……”組成的拼盤,這是一檔帶給觀衆熟悉感的治愈系慢綜藝。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張傑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任洋還告訴刺猬公社,策劃《時光音樂會》以來,他每天都會接到參演的歌手的資訊或者電話,“譚詠麟校長”幾乎是每天每兩天一通電話,張傑更頻繁,差不多每半天就一個消息或者一個電話,讨論服裝、讨論節目上要聊什麼,“開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一塊。”

譚詠麟就非常喜歡《時光音樂會》,他認為節目組“從頭到尾都是特别專業的”,真的在為音樂人考慮。為了照顧音樂人普遍的演出狀态,錄制通常都安排在了下午5:00之後,白天的錄制也不會設定太繁瑣的環節,把時間留給音樂人準備歌曲。在回歸了音樂的本質之後,音樂人也是以在這個節目中更放松,更享受錄制的過程。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郁可唯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節目巧妙的内容設定,更是滿足了目前人們追憶時光、尋求心靈治愈和撫慰的共同追求。讓難得相遇的歌手們圍爐而坐、自在暢談,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樣做節目,在溫暖、互助的氛圍裡,歌手和歌手之間、歌手和觀衆之間的距離都縮短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8">“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h1>

音樂類綜藝向來是湖南衛視的傳統強項。從超女快男開始,強大的音樂基因一直延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發掘了無數優秀歌手和優質音樂作品,李宇春、張靓穎、張傑等歌手,至今仍在樂壇發揮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近年來,湖南衛視又推出了《歌手》《我想和你唱》《誰是寶藏歌手》等新的音綜,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時光音樂會》的出現,則是湖南衛視又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在慢綜藝這一綜藝品類中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筆。

“把所有的綜藝手段都放到音樂綜藝裡反而是過了,現在綜藝的加法已經做到極緻。”談及音樂類綜藝發展的趨勢時,任洋表示,通過“做減法”,可以給觀衆提供一種娓娓道來式的、幸福感保持基本恒定的作品,給觀衆新的體驗。

這或許是一代觀衆的剛需。當社會發展變遷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在日複一日的奔波和辛勞中,越發渴望一片田園詩般的精神家園。對于溫情、舒緩的内容,人們往往更容易産生向往和共情,願意徜徉其中重溫那些美好記憶。“老友記”式的溫情治愈系音樂綜藝,必将被觀衆持續追捧。

《時光音樂會》:在向往的生活裡,聚齊一群有故事的歌手不走尋常路的治愈系慢音綜我們為什麼都愛《時光音樂會》“老友記”式“音樂會”的價值擔當

廖昌永 圖源:《時光音樂會》劇照

在品類的創新之外,《時光音樂會》還代表着湖南衛視在綜藝節目社會價值上的探索:如何用年輕觀衆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溫暖、治愈的氛圍和正能量,傳遞正向的價值主張?

《時光音樂會》的歌聲中,我們聽到了湖南衛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用治愈的氛圍、舒緩的節奏、專業的制作,讓嘉賓和觀衆在沉浸式的環境中尋找情感共鳴,共同定義那一份意義與美好,并發掘其背後的時代價值。

這種綜藝節目的創新範式,在湖南衛視近期的節目中日益純熟。刺猬公社注意到,2021年第四季度,湖南衛視正式啟用“青春中國”全新口号。

啟用全新口号的背後,是湖南衛視更新青春品牌、深耕青春基因、領航青春生态,架起新時代和年輕人溝通的橋梁的舉措。自然、溫馨的内容氣質,關注日常、平凡的價值主張,越來越多地展現在湖南衛視近期的節目中,四季度全新推出的音樂綜藝《歡唱大篷車》、展現鄉村振興的《雲上的小店》、職場綜藝《今天你也辛苦了》,莫不如是。

這些關注生活的創新型綜藝節目,讓湖南衛視打開了持續輸出“青春”價值的節目版圖,也為湖南衛視“青春中國”的内容基因增加新的内涵和注腳。以思想的力量、青春的溫度傳播優秀文化,更好地引領和塑造一代年輕人,湖南衛視《時光音樂會》的成功絕不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