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作者:尚穎穿搭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故事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曆史長河的洗滌,有四則家喻戶曉的故事,被譽為“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他們分别是《織女牛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和《孟姜女哭長城》。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我們的國小生課本裡有一篇這樣的課文:孟姜女哭倒萬裡長城。老師生動地講解,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朗讀,秦始皇暴君的印象,就這樣深深地,一代又一代地根植在孩子們的心中。這些孩子,有許多人長大了并不會從事曆史研究,因而也就不會進一步深究事情的真僞。他們不但自己這樣認為,也會在給自己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把這個故事,連帶對秦始皇的憎惡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孟姜女哭長城》是民間傳說,其故事的源頭來自《左傳》齊國将軍杞梁戰死的事件。這個時候,故事的主人公不叫孟姜女,而被稱為杞梁妻。是以它擁有民間傳說的兩個共性:(一)版本不一,但大緻意思都很雷同;(二)有神話色彩。故事的大緻内容是說,孟家莊有一位老漢,他在院子裡種了種了一株葫蘆,葫蘆藤延伸到了隔壁的姜家院子裡,後來葫蘆裡竟然長出一個女嬰,因兩家都想要這個女嬰,于是就給她娶了兩姓之名,叫孟姜女。然而,孟姜女的故事隻不過是一個民間傳說,跟秦始皇毫無關系。如果深究源頭,其故事内容不但不是在鞭笞,反而是在褒獎秦始皇。曆史就是這樣有意思的。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孟姜女長大後,認識一個叫範杞梁(或寫作範喜良)的人,兩人情投意合,結成連理,但不巧的是,當時秦始皇剛統一六國,為了抵禦匈奴,秦始皇征召百萬民夫到北境修築長城,結婚剛三天就被征發到北方去修長城。孟姜女因對他思念不已,遂跋山涉水,前往修長城的地方尋找他。然而當她曆盡艱辛終于來到長城時,因秦人不體恤百姓,這些“壯丁”不但吃不好、睡不好,還要整日承受官吏的毆打。沒多久,範喜良便失去卿卿性命。悲痛之下,一連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感天動地,以至于長城為之崩塌。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然而盡管故事講得有鼻子有眼,但卻更經不起推敲。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檢讨史籍,可發現這個故事的人物原型實際上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杞梁和他的妻子。據稱齊人杞梁在一次戰役中陣亡,戰後齊莊公在郊吊唁杞梁,由于根據禮制婦人無外事。因而他的妻子認為杞梁要是有罪,就不應該勞煩國君吊問。如果無罪,她們還有先人留下的破敝的房子,是以她認為自己不應該在郊外接受齊莊公的吊唁。齊莊公于是到杞梁的家中吊唁他。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曆史發展到漢代,在漢人劉向的《列女傳》與《說苑》這兩部著作中,關于這件事又有了崩城之說。據《列女傳》稱杞梁的妻子由于沒有孩子,因而無所歸依,接受齊莊公吊唁後,在城下枕着她丈夫的屍體痛哭,感動得路過的人都為之流淚,這樣哭了十天,結果城牆為崩塌。《說苑》的内容與此大同小異。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到了唐代,民間盛傳杞梁妻事,久之遂與秦朝修長城事産生了聯系。如晚唐五代的貫休和尚有《杞梁妻》詩雲:“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裡,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複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饑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此後孟姜女哭長城之說遂廣為流布,而幾成定論。最初的史書記載。在這個故事裡,既沒有杞梁妻哭夫,也沒有長城,如果用幾個字概括,應該叫“杞梁妻與齊君争禮”比較貼切。有的雖明知其假,但禁不住其中所蘊含的道德教化思想的誘惑,而甘願上當受騙,并自願以訛傳訛。

揭秘:“孟姜女哭長城”是世人栽贓秦始皇?

200年後戰國中期的《禮記,檀弓》中,曾子也提到此事,不過内容已經有所發展,增加了杞梁妻見到杞梁的棺材,在路邊哀哭的情節。這個時候,“杞梁妻與齊君争禮”演變成“杞梁妻哭夫”。而這時候秦始皇還沒出生,事發地點離秦國也相距一千多公裡,秦始皇死後200年,哭夫哭倒齊國城牆。

概括上述曆史事實,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孟姜女哭倒萬裡長城這個民間傳說,無論從其開始的曆史記載,還是後來一千多年的演變,都不能當成秦始皇暴君的證據。把早于秦始皇300年的曆史事件,牽強附會地嫁接到秦始皇和修長城上,屬于無中生有。在這個傳說中,秦始皇蒙受了不白之冤。建議各地的姜女廟,在孟姜女哭到萬裡長城的解釋牌邊上,加上真是史料的記載,還曆史一個真實,還秦始皇一個清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