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閑着沒事幹,寫點西遊記的故事

作者:牽手千億

這是一部奇書,好多人都低估了它的價值。看過别人的評論,都不合心意。閑着也是閑着,我也說說自己的看法。

此書奇在寓意可大可小,十分考驗讀者對生活的心得體會。但是僅把它當成諷刺時代背景的故事,未免辜負了作者的苦心。

為什麼不可以把書裡的故事當真的呢?

嘗試一下,故事裡沒有仨徒弟,沒有白龍馬,隻有唐僧一個人。

世事本就亦幻亦真,正常人都難以把握遇事用情的分寸,一個要脫離世俗的出家人又該怎樣擷取修行的真正法門呢?

是以說,故事裡的徒弟、妖怪都是假的。那是唐僧修行的魔障。你可以認為那是唐僧禅定時,顯現出來的心魔。

沒有修行過的人可能無法了解,那就權當笑話吧。

孫悟空好強,豬八戒好懶,沙和尚執着,白龍馬癡迷。他們都是唐僧需要磨滅的性情。

修行者首先得清楚自己的性情,将它們一一找出來。這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法處置它們。唐僧沒有選擇抹殺,而是點化它們。

如果你有修行的感悟,或是有深刻的生活經驗,一定能了解唐僧的用心。

佛說渡人渡己,誰是人?誰是己?不都一樣嗎?

自己的性情便是人,也是己。隻有認識到這一點,你才算小有感悟。

孫悟空的強正好可以用來消滅其它心魔,因為他是天生石猴,有非常純正的皈依心,不可撼動。隻要作用得當,事半功倍。

豬八戒的懶、色可以說是每個人的特征。但是他的懶又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懶,而是指修行到了一定成就,不思進取。

比如說,有些人開悟了就很高興,說什麼法喜。其實有何可喜呢?你是修行,開悟不是理所應當嗎?心一喜,俗念不就又回來了嗎?如此反複,何時才見佛。

色,這真是每一個人的大敵。縱然是修行之人也難過此關。老夫深有感觸。

淫性是淨性,到底該如何了解我也頭痛。其實很多清規戒律都無所謂,境界到了,看破了,你自然就不會去犯,想都不會去想。隻有色,讓人無可奈何。

是以看到最後,豬八戒也沒能成佛。也是有原因的。

沙和尚老是當好人,和稀泥。做人可以這樣,但是修行必須要有立場,一個堅定的立場。像猴子那樣,絕不容一絲邪見。不善就是惡,不二話。要知道,一念生,萬念生。

白龍馬呢,太癡。總以為自己身在道中,孜孜不倦便可成正果。這也是很多修行者的毛病。修行要勇猛精進。不敢大膽探索是不犯錯,可是又何來大徹大悟呢?人生一世,幾多光陰,怎可虛度年華?

這便是唐僧的一身毛病。當然,唐僧隻是一個代稱,泛指所有修行者。

既然作者把修行當故事講出來,肯定會鋪設一些文章結構。我們把那些不重要的情節去掉,就會發現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失意落魄的書生,無戀人間,而後便隐居山林。奇聞異事聽的多了,對佛道兩家的文化有了自己的了解。隧悟得心乃萬法根源。正所謂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

他開始了萬法心中求的漫漫長路。也就是孫悟空拜谒菩提祖師。

後面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都知道。我隻說不一樣的。

孫悟空為什麼跳不出如來的掌心?隻因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修行需要不斷開悟。起初,猴子的本領不過是小悟,身體強悍不過是外力而已。心迷便不解大道。就像古時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你對他說,一直走,你還是回到原點。他肯定迷惑。

從他們經曆的種種磨難也看得出來,要見如來,何止十萬八千裡。自性不悟,永遠在原地打轉。

每次看到網絡上,别人的解譯,我呵呵直笑。有人說越靠近靈台山,妖孽越多,越厲害,是佛教的陰謀。

其實你不妨親自修行一番,便可知其中的艱辛,危險。

當一個人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無知無畏。懂的越多了,反而越煩惱。人皆如此。

修行的過程真的可能會讓一個正常人發瘋。就像一個演員用心飾演了一個角色,久久找不到現實的自己。

修行是去俗化的過程,然而人還在俗世。當境界不穩定時,可能他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兩難的境況。

心是純潔的,平時不注意,就不會有多大感受。當有一天,你的心晶瑩剔透,此時,再小的灰塵也會讓你怒從心起。

這危險的嚴重性便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是以,書中演繹靈山妖怪的兇猛。

可以說,這本書的作者大非常人。不被神光所照,誰也編不出如夢似幻的故事。

庸俗的贊美就不說了,幸虧有人慧眼識珠,流傳後世。

回想一下如今的科幻片,那些超能力,造型,有幾個不抄襲西遊記。可惜被外國人拿去發财了。

但重要的是,這不是花裡胡哨的傳奇,而是修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