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拜登開啟了任内的第二次歐洲之旅,此次前往歐洲主要是為了參加G20峰會以及氣候變化大會。這種會議,除了會議本身之外,自然還要在會議期間跟其他國家開一些小會,這些小會一方面是聯絡感情,另一方面則是計劃些小動作,還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拜登這一次卻遲到了。
之是以會遲到,是因為在臨行之前,拜登去了一趟國會,試圖說服民主黨人通過他提出的基建法案,這個法案非常重要,不隻是刺激經濟、搞基建,還包括氣候問題等,涵蓋了方方面面,如果通過,拜登剩下的三年多任期都不一定能忙得完。

此外,拜登已經跟盟友們商量好了,要搞一個山寨版“—帶—路”,能不能搞成,也得看這個基建法案是否能通過。再一個,拜登前任在氣候問題方面的表現讓美國陷入到了孤立之中,拜登必須利用此次氣候峰會扭轉盟友們的看法,進而讓盟友們能夠繼續圍在美國身邊。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盟友們得相信美國有這個能力。
包括在經濟方面也是一樣,G20峰會上,經濟是核心議題,美國是否有能力走出經濟危機,是盟友們非常看重的,如果美國自己都爬不出來,自然沒人願意繼續跟着美國混,起碼不會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美國身上。
這一切的一切,都跟拜登提出的經濟法案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是以拜登在出發之前專門去了趟國會,并推遲了與方濟各的會晤,展現出了破釜沉舟的氣勢,試圖通過這兩場重要的會議讓國會衆議院就範。然而,現實還是讓拜登失望了,本來說好的能達成協定,結果什麼都沒有,最終還是談崩了。
據美媒透露,拜登在國會表現得很是低三下四,在談崩了之後,拜登懇求同僚們能夠高擡貴手,表示“世界其他國家想知道我們這套還行不行得通”。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民主黨議員們仍然無動于衷。很多美媒在報道時,都表示拜登真的非常絕望,事實也确實如此,要知道,衆議院是民主黨掌控的,連衆議院都不通過,哪怕上了參議院也無濟于事。
這是拜登一直面臨的窘境,在此之前,拜登準備殺富濟貧,拿美國的頂級富豪開刀,結果也是被否決了。事實一再證明,拜登确實是一個傀儡,出事了,都怪到他頭上,他自己想幹點什麼,卻連民主黨人都不配合。按照美國的結構,總統不是國王,的确不能為所欲為,但是像拜登這麼窩囊的美國總統,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拜登的困境就是美國的一個縮影,要說拜登提出的法案,并不是多麼過分,一開始要3.5萬億美元,現在降了一半,隻要1.75萬億美元。如果是正常時期,估計也沒有阻力,這點錢對于美國不算什麼,但現在不是正常時期,美國深陷經濟危機、債務危機、供應鍊危機,美聯儲就不願意拿錢了,因為萬一搞砸了,美國就會雪上加霜。說白了,還是不信任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