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更多農民搭好電商快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農村電商不是簡單把農産品搬到網上,重要的是通過機制創新,建構起優質農産品産業鍊和供應鍊,實作産品增值、産業增效、農民增收

直播成了新農活,手機成了新農具。湖北鶴峰縣太平鎮蘆坪村農民龍豔萍每天一早走進直播間,鏡頭裡,茶葉、蜂蜜等特色農産品琳琅滿目,螢幕上“點贊”刷屏。搭上了農村電商快車,龍豔萍一天能賣出上千單80多種特色農産品,帶動周邊2000多戶農民緻富。

像龍豔萍一樣,越來越多的農民融入農村電商。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大市場,暢通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産業鍊。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網商(店)達1520.5萬家,帶動農村就地創業就業3600萬人,今年上半年農産品網絡零售保持兩位數增長。農村電商成為廣大農民緻富的新途徑,在推動鄉村産業振興,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越來越多的農民擁抱網際網路,看中的是電商的優勢,中間環節少了,市場空間大了,銷售管道更廣了,不少特色産品借助電商平台,走出大山、走向全國。同時也要看到,面對網際網路新平台,有的農民技能跟不上,有的農産品市場競争力弱,有的電商引來了流量卻沒有銷售增量。農村電商如何更好地聯農富農,是現代農業面臨的一道新課題。

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要切實補齊基礎短闆。近年來,農村日益便捷的交通設施、日趨完善的通信網絡,為電商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但也存在物流網絡“最後一公裡”建設滞後、快遞成本較高、冷鍊基礎設施不健全等現象。各地應集中力量強弱項補短闆。完善“硬體”的同時,還要優化“軟環境”,加強對惡意低價競争的監管,打擊假冒僞劣行為,營造公平清朗的市場環境,促進農村電商産業高品質發展,讓農村電商從“一時火”到“一直火”。

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要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村電商,不是簡單把農産品搬到網上,重要的是通過機制創新,建構優質農産品産業鍊和供應鍊。各地要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推廣訂單農業等方式,帶動農戶形成生産标準統一、利益配置設定共享的“共同體”,打造環環相扣的全程标準化産業鍊條,促進初級農産品向商品轉變,實作産品增值、産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應充分發揮他們創業創新的積極性。近年來,農民電商創業的熱情持續高漲,不少種養能手、返鄉創業青年轉型為“帶貨能手”。各地要在支援農民電商創業上下更大的功夫,為他們提供精準的教育訓練、精細的服務,解決在資金、用地等方面的現實難題,把農村電商打造成創新創業的熱土。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讓更多農民搭好農村電商快車,推進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定能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9日 18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