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往事西壩情

少年往事西壩情

來自網絡

少年在那個尿到牆上比自己高的年齡,就在西大壩上玩耍。大壩很高很寬,壩上面可以并排走行人。壩外并不緊鄰大河,而是夾着大片平野,有莊稼地和人家。伊城大河則由南至北、遇北山而折向東流。

春天,壩上草芽剛剛泛青,被那些上年的枯草擠壓在腳下,似有“草色遙看近卻無”,是以沒什麼可玩耍。 伊城的春天好似一過性的短,留不下太多記憶。

夏天一來,則盡顯大壩豐姿,碧草及腰,百花點綴,蜂旋蝶舞。壩身蜿蜒南北,就像一條蟄伏待飛的青龍,秀美壯觀。

冬天像個魔術師,揚撒一場大雪,把美麗的五花山變幻成玉雕峰巒。大河似玉帶舒展後保持定型,大壩則如玉龍靜卧,與大河相伴。

暑期大河奔流裡抓柳根,寒假大壩寒凝上溜冰。河壩是那個特貪玩的少年,假期裡最多的去處。

【1】

少年往事西壩情

那個年代,少年家裡養了一頭白豬,毛色雪白晶亮,皮肉紅潤,線條勻稱,幹淨活潑,小尾巴卷成個‘’Q‘’,活脫脫一團小鮮肉。

夏秋季裡,放學後放豬于大壩上,成了少年的第二課外作業。

少年躺在深草窠子裡,嘴刁狗尾草杆,邊咀嚼邊遙望天空無邊的蔚藍,長久發呆。身邊的白豬拱起新土,耳畔是它吃車前草的清脆聲。風吹來,草浪翻滾,白豬隐現,泥草芬郁。

白豬是少年的好朋友,放豬時光形影不離,但那年的臘月底,成了白豬命運的終結點。放學一進院子,少年一眼看到空蕩蕩的豬棚,還有熱氣騰騰的廚房,傷心的眼淚吧嗒吧嗒掉下來。

少年連和好朋友告别的機會都沒了,那個革命化的春節,那麼香的肉(當時豬肉是限供緊俏品,也是奢侈品),悶悶不樂的少年竟一口沒吃。

【2】

少年往事西壩情

寒假一放,每天完成為數不多的作業後,少年一個竄天猴就到了壩上天堂。

大孩子們找來自家水桶,去大口井擡水,從壩上向下傾洩,一桶桶澆出了天然滑冰道。壩有多高,冰道就有多長,幾十米的滑冰道延伸到壩底,壩底有一片平地,平地接續到住家的籬笆牆外。

于是,男孩子放爬犁,抽冰嘎(打陀螺),滑冰,打出溜滑,一門心思地玩起來。爬犁自制,冰嘎自制,滑冰鞋不例外,也是自制土冰鞋。

滑冰接龍最有意思,往往無組織無紀律,自發幾個孩子或更多個一起,後面抱住前面的腰,同時都蹲下,然後,領頭的喊聲開始,一條小人龍歪歪趔趔從坡頂滑下,不等到坡底,常半路就颠覆了,嗤!十有八九都甩零散了,橫一個,豎一個,朝天的,趴地上的,最後一個跟頭,都不知摔哪去了,緊接着一群孩子哄笑得岔了氣,然後爬起來,有的伸舌舔舔鼻涕,或用棉襖袖子蹭一下,袖口都已發亮。忘了疼痛,忘了數九寒天的凍。

當然,壞孩子在背後偷襲,踹一腳或推搡一把,磕掉牙或摔破鼻子也時有發生。壓羅(疊羅漢)也是很恐怖的事,一個孩子摔倒,上去好幾個,一個壓一個,最下面的孩子如不迅速脫身,就有危險,幾乎能被壓出屁來。當然,遇聰明的一看事兒不好,趕緊發出殺豬般嚎叫,或可解圍。溜冰摔個仰八叉或撂個腚墩子最常見,疼痛并開心着。

也有女孩子摻和進來的,但她們更多是跳猴筋,打口袋,各玩各的,互不相幹。

林城的冬季天短,約莫下午三四點鐘,太陽就将落山,孩子們一直貪玩到天黑不見五指。回家後樂極生悲,玩得多嗨就有多慘,什麼下場的都有,重者挨揍的、不讓吃飯的、罰站的,輕者挨罵或罰家務活,終歸是隻記吃不記打。

【3】

少年往事西壩情

一次去壩外果園偷摘果子,二貨少年被看園老頭攆得亂跑,情急之下爬上鐵刺網圍欄,老頭趕上來險些抓住他的腳,他一翻身跳到圍網外的壩上,腳崴傷,也幾乎同時,褲子被鐵刺刮開,大腿上劃了一道口子,鮮血直流,少年就勢抓了把壩土敷住傷口,血止住,一條褲管成兩片,像鬥牛舞的擺裙。少年裸露着大腿,一瘸一拐,忍着痛,狼狽不堪地逃回家裡。

廢了一條藍褲子,而一道寸長傷疤卻永遠刻在少年大腿上,隻為那沒到手的幾枚沙果。

【4】

大概是上世紀八五年代,伊城一場大火焚毀兩千多戶居民,禍不單行,不久,又一場特大洪水淹了全城。

西壩多處決堤,水勢向東,汪洋似海。鵝鴨暢遊,豬狗浮沉在衛得羅(桶)、土籃子、麻包等雜物間,無數木柈子橫七豎八的散漂于水面上……伊城飽受了水火無情的考驗。

少年最要好的同學,家裡水漫金山,他跑到同學家幫忙。準備擡出被水浸泡半截的大衣櫃,同學,同學爸,少年一起用力,嗨——起!同學摟塊門闆仰坐在水裡,少年手裡端着衣櫃底座,一個趔趄才站住,同學爸抱住衣櫃側闆,斜靠在牆上,這一搬不要緊,不偏不倚,每人一塊,嘿嘿!大家都笑了,大衣櫃居然“五馬分屍”散了架。那時的衣櫃都是卯榫水膠結構,怎禁得起洪水淹泡!

【5】

少年往事西壩情

少年分明還記得那個嫣然一笑,經常從後窗外飄過的紅衣女孩,也住在大壩外某個人家。壩外女孩,俊秀清純,是蕩漾在少年記憶裡的芬芳。以至于少年長大後,特别愛聽《窗外》那首歌。

關于大壩那些煙塵滄桑的故事,已随湯湯伊河流向遠方。

今天的伊城,已然是大森林後花園,西大壩早已改了模樣。假如穿越時空,宋代歐陽修當初沒貶去滁州,而是貶到伊城做知州,或許《醉翁亭記》開頭就會這樣起筆:“環伊皆山也。其西有大河,并築防堤,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大壩也……”

昔時大壩,是夥伴們天性釋放的自由世界。大壩,阻攔伊河的泛濫,也定格了青衣少年的歡笑犯傻、輕狂和懵懂。

2021.10.1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