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作者:知史知人

人世間最難過的事,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們偉大的毛主席身上,他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裡的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的局勢仍不容樂觀,美國入侵北韓,在這個時候,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擔起了國家的責任,遠赴他鄉,奔赴向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但是,戰火無情,毛岸英在北韓戰争中不幸犧牲,死後的他屍骨為何被留在了北韓,沒有歸國安葬呢?這期間又發生了什麼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還要從毛岸英的成長開始講起。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白發人送黑發人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妻子楊開慧的長子,他自小聰慧過人,極其有擔當。他參加過蘇聯衛國戰争,也在地方當過幹部。他身上的擔子還很重,他要走的路還很遠。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他永遠的停留在了二十八歲。毛岸英成為了馬革裹屍的英烈,也成為了我們心中永遠的遺憾和苦楚。

再想起新中國成立那天,天安門上毛主席自信用堅定的聲音仍響徹在耳邊。這份榮耀和鑒定的背後,都是無限的苦楚和奉獻。在革命歲月中,在亂世之下。沒有人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自己以後會遭遇什麼。但是他們仍然堅信保家衛國的誓言,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興亡為己任,以人民為初心。這是他們信仰,是以他們一直在奮鬥。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了國家,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的曙光,毛主席一家有六位親人犧牲。他們不畏生死,不計後果,戰争爆發之時,義無反顧的将自己最疼愛,信任的長子派到前線去參與作戰。

我想在毛主席心中其實想過最壞的結果,但是他仍然這麼做了。那是他最疼愛的長子,說将生死看淡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隻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别無選擇。這位長子的犧牲,成為了毛主席一生不能釋懷的苦楚。在很多故人的口中和回憶錄中都提到了毛主席對于毛岸英的思念。在多年以後,毛主席回到韶山故地,還寫下了著名的七律詩,«七律·到韶山»。

别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在他眼中,毛岸英的犧牲雖然是悲痛的,但同時也是壯烈的,是偉大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山河廣大究竟何處才是歸處?而何處才能讓萬千烈士落葉歸根呢?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落葉歸根的重要

中國人受農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特别注重魂歸故裡,落葉歸根。一來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熱愛,對親友的不舍。二來其實将遺體葬在故地,也可以緩解親友的思念之情,給他們以慰藉。

關于生死,我們注重死得其所,關于歸處,我們認為落葉歸根是最好的方式。自古以來,無數戰士們都想死後葬在家鄉,葬在自己最開始的地方,這是他們最樸素,也是最真摯的願望。可是毛岸英同志犧牲在北韓。卻為什麼沒有真正的馬革裹屍還,回到祖國家鄉呢?

故事回到1950年11月25号,彭德懷收到了毛岸英死亡通知的電報。電報上寫着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戰争中不幸被美軍戰機投的凝固汽油彈擊中,當場身亡。年事已高的他看着那份電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臉色凝重,一語不發,這個噩耗讓所有人都沉默了。毛岸英在世時極受彭德懷的看重。這個28歲的小夥子,生命永遠停留在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這讓彭德懷非常的不能接受。

毛岸英在少年時期便曆經坎坷,他在八歲就和母親一起被敵人逮入獄中。後來又輾轉轉移到了蘇聯,參加過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争。經曆過數次戰争他從小就看透了戰争的殘酷,以及人民所受的災難。在蘇聯,他一直學習馬克思主義教育,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期待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國家。他從小立志要改變這一切,用自己的力量。保衛人民。在1946年,斯大林曾送給毛岸英一隻手槍。而這支手槍,毛岸英在犧牲之時,仍帶在自己的身邊。回到祖國的懷抱以後,毛岸英便将自己從小所學的知識和從小鍛煉出來的能力發揮了出來。他不辭辛苦,不畏懼艱難,積極投身于黨的建設和各個地方的工作。他期待成為像父親一樣能為人民和黨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毛主席與毛岸英)

這次抗美援朝,他義無反顧的向彭德懷和父親提出參加的請示。

其實一開始,彭德懷并不同意讓毛岸英随着自己一起前往北韓。于公于私,他都覺得毛岸英應該留在國内。

彭德懷知道,由于當時的形勢所迫,毛岸英和家人們從小便聚少離多。毛岸英沒有美好的童年,他從小就經曆過許多危險。可是經過毛岸英堅持與一番言說,毛主席和彭德懷同意了他的請求。正巧在當時準備行軍之時,缺少一名俄語翻譯人員。而因為翻譯人員涉及到重要機密,保密性很強,不能随随便便拉來一個隻懂得語言的人擔任。而毛岸英正好精通俄語,情急之下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便決定讓毛岸英一起加入。就此,毛岸英和自己新婚妻子告别之後踏上了抗美援朝之路。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戰争環境十分艱苦,随着彭德懷一起行軍的毛岸英很快的适應了這種環境,和大家打成一片。當時除了幾個彭德懷貼身的從業人員,沒有人知道毛岸英是主席兒子的身份。當時戰争緊張。糧食又不十分充裕,他們隻能拿一些粗糧勉強頂飽,晚上在一些草席上睡覺。毛岸英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受到過特殊的優待。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抗美援朝)

毛岸英積極參與工作,在閑暇時間讀書學習,他生前一直表示在書中可以學習到許多有益的知識,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下,都不能放棄學習。虎父無犬子,他從小成績優異,勤奮好學。

可是,災難還是來臨了。就在北韓戰争第二次戰役打響的第二天。美軍的轟炸機在天上飛過,死亡向他們逼近,大家紛紛找準時機收拾東西,準備轉移到防空洞中。因為當時的指揮部中有很多重要的資料檔案,毛岸英主動請示自己善後,收拾好這些檔案後,迅速轉移。可就在他們收拾檔案的時候,美軍抛下了凝固汽油彈。大火迅速燃燒起來,毛岸英和另外一位同志沒能逃跑,不幸死亡。

不管我們再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毛岸英同志确實是去世了。這個時候,彭德懷面前面臨着一個難題,如何來處理毛岸英同志的遺體問題。

一方面,彭德懷是一個極其有原則的人,他認為将毛岸英同志留葬在北韓,有利于安撫那些因戰亂無法歸國的人,同時也可以借此機會表達和北韓人民的友誼。将他安葬在北韓,對于兩國人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彭德懷與毛主席)

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思考,毛岸英已經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太多,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付出了。他死後有權利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之中,那個時候有很多在異國他鄉戰死的将士,再國家的安排之下都已經被運回了祖國。那這樣的情況之下,毛岸英同志作為主席的兒子被安葬在他鄉确實也不太合适。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思慮再三,彭德懷一時也拿不定主意。這麼大的事情,他自己也不太好做主。于是他決定将這件事情告知周總理,和他一起來商議毛岸英同志的遺體安排。周總理對這件事情做了一個了解之後,也開始了長時間的沉默。在悲痛之餘,他分析了一下當時的局勢,确實是,正如彭德懷所說的情況,當時戰亂紛飛,不僅是毛岸英一個人,還有更多的将士依然在異國他鄉為祖國的未來而奮鬥着。這個時候,如果主席的兒子能夠葬在異國,無疑是對戰士們一個極大的鼓舞。更何況毛岸英願意以血肉之軀獻國,想必他也非常渴望自己的遺體再一次為祖國未完成的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将遺體留在北韓,成為兩國友誼的象征。确實是最好的做法。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周恩來總理)

二人商議過後,将商議的結果一并呈給毛主席,讓毛主席做最後的決斷。

毛主席聽了二人的話後,又聯系了金日成首相發來的電報。

“金日成首相來電,向主席表示深刻慰問,毛岸英烈士是為了北韓人民的而犧牲的,希望将毛岸英烈士的遺體葬在北韓。”

這個時候,他的心裡已經有了答案,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為了毛岸英同志的遺志,這個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但是他的心中仍有不舍,他想起了兒子幼年時期的臉龐,他從小乖巧聽話,學習成績極佳,但是卻沒有享受過幾天平靜的生活。他一直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他想着兒子小時候的臉,想着他結婚時候的樣子。想着他意氣風發的和自己講述他的雄心的樣子。那個揮斥方酋的少年,再也不會回來了。想到這裡,就無盡的哀傷與悲痛。

他知道自己為這個國家付出了什麼,同時他也知道,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在奮鬥,在付出。革命尚未完成。他們要面對的艱難還有很多很多,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經曆的痛苦,都是值得的。他們沒有選擇,他要繼續做未完的事業。

他堅定地告訴周總理:“就葬在北韓,都是參加戰鬥的戰士,都是父母的好兒郎,不應該因為我是國家主席就開路子搞特殊。”

緊接着他寫下批文表示對這件事情的明确态度。

“同意此意見,将岸英的遺體同千千萬萬不能回家的烈士葬在一起,留在北韓的土地,也不要因為我而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一切以正常标準進行。”

中朝的友誼

不僅僅是毛主席一直在思念着他親愛的兒子,無數中國的同胞也對毛岸英同志懷着深深的思念與敬仰。而且北韓百姓們也不會忘記中國人民為他們所做出的奉獻。

三代北韓元首都到毛岸英的墓碑前,對他表示過深深的哀悼。北韓人民對于毛岸英的這一壯舉深深的感動。而且他們非常的欽佩毛主席将兒子送往北韓這一壯舉,他們同時也了解這背後的精神和意義。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

正如毛岸英的墓碑上所镌刻的一樣,這段事迹将永垂不朽。兩國人民将永遠銘記這份來之不易的情誼。近幾年來,有些人對于此事件惡意抹黑,蓄意造假,杜撰于史實不一樣的故事言論。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可恥的,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棄。毛主席,毛岸英父子的英勇事迹是不容許任何人所刻意抹黑的,他們是我們國家的驕傲,也是我們國家的精神與脊梁。

處處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後為何沒有落葉歸根,回到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