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作者:知史知人

人世间最难过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身上,他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里的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局势仍不容乐观,美国入侵朝鲜,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担起了国家的责任,远赴他乡,奔赴向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但是,战火无情,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不幸牺牲,死后的他尸骨为何被留在了朝鲜,没有归国安葬呢?这期间又发生了什么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毛岸英的成长开始讲起。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白发人送黑发人

毛岸英是毛主席和妻子杨开慧的长子,他自小聪慧过人,极其有担当。他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也在地方当过干部。他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他要走的路还很远。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永远的停留在了二十八岁。毛岸英成为了马革裹尸的英烈,也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和苦楚。

再想起新中国成立那天,天安门上毛主席自信用坚定的声音仍响彻在耳边。这份荣耀和鉴定的背后,都是无限的苦楚和奉献。在革命岁月中,在乱世之下。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自己以后会遭遇什么。但是他们仍然坚信保家卫国的誓言,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人民为初心。这是他们信仰,所以他们一直在奋斗。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的曙光,毛主席一家有六位亲人牺牲。他们不畏生死,不计后果,战争爆发之时,义无反顾的将自己最疼爱,信任的长子派到前线去参与作战。

我想在毛主席心中其实想过最坏的结果,但是他仍然这么做了。那是他最疼爱的长子,说将生死看淡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别无选择。这位长子的牺牲,成为了毛主席一生不能释怀的苦楚。在很多故人的口中和回忆录中都提到了毛主席对于毛岸英的思念。在多年以后,毛主席回到韶山故地,还写下了著名的七律诗,«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他眼中,毛岸英的牺牲虽然是悲痛的,但同时也是壮烈的,是伟大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山河广大究竟何处才是归处?而何处才能让万千烈士落叶归根呢?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落叶归根的重要

中国人受农耕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特别注重魂归故里,落叶归根。一来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对亲友的不舍。二来其实将遗体葬在故地,也可以缓解亲友的思念之情,给他们以慰藉。

关于生死,我们注重死得其所,关于归处,我们认为落叶归根是最好的方式。自古以来,无数战士们都想死后葬在家乡,葬在自己最开始的地方,这是他们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愿望。可是毛岸英同志牺牲在朝鲜。却为什么没有真正的马革裹尸还,回到祖国家乡呢?

故事回到1950年11月25号,彭德怀收到了毛岸英死亡通知的电报。电报上写着毛岸英同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幸被美军战机投的凝固汽油弹击中,当场身亡。年事已高的他看着那份电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脸色凝重,一语不发,这个噩耗让所有人都沉默了。毛岸英在世时极受彭德怀的看重。这个28岁的小伙子,生命永远停留在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这让彭德怀非常的不能接受。

毛岸英在少年时期便历经坎坷,他在八岁就和母亲一起被敌人逮入狱中。后来又辗转转移到了苏联,参加过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争。经历过数次战争他从小就看透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民所受的灾难。在苏联,他一直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期待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国家。他从小立志要改变这一切,用自己的力量。保卫人民。在1946年,斯大林曾送给毛岸英一只手枪。而这支手枪,毛岸英在牺牲之时,仍带在自己的身边。回到祖国的怀抱以后,毛岸英便将自己从小所学的知识和从小锻炼出来的能力发挥了出来。他不辞辛苦,不畏惧艰难,积极投身于党的建设和各个地方的工作。他期待成为像父亲一样能为人民和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毛主席与毛岸英)

这次抗美援朝,他义无反顾的向彭德怀和父亲提出参加的请示。

其实一开始,彭德怀并不同意让毛岸英随着自己一起前往朝鲜。于公于私,他都觉得毛岸英应该留在国内。

彭德怀知道,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毛岸英和家人们从小便聚少离多。毛岸英没有美好的童年,他从小就经历过许多危险。可是经过毛岸英坚持与一番言说,毛主席和彭德怀同意了他的请求。正巧在当时准备行军之时,缺少一名俄语翻译人员。而因为翻译人员涉及到重要机密,保密性很强,不能随随便便拉来一个只懂得语言的人担任。而毛岸英正好精通俄语,情急之下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便决定让毛岸英一起加入。就此,毛岸英和自己新婚妻子告别之后踏上了抗美援朝之路。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战争环境十分艰苦,随着彭德怀一起行军的毛岸英很快的适应了这种环境,和大家打成一片。当时除了几个彭德怀贴身的工作人员,没有人知道毛岸英是主席儿子的身份。当时战争紧张。粮食又不十分充裕,他们只能拿一些粗粮勉强顶饱,晚上在一些草席上睡觉。毛岸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受到过特殊的优待。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抗美援朝)

毛岸英积极参与工作,在闲暇时间读书学习,他生前一直表示在书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有益的知识,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都不能放弃学习。虎父无犬子,他从小成绩优异,勤奋好学。

可是,灾难还是来临了。就在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打响的第二天。美军的轰炸机在天上飞过,死亡向他们逼近,大家纷纷找准时机收拾东西,准备转移到防空洞中。因为当时的指挥部中有很多重要的资料文件,毛岸英主动请示自己善后,收拾好这些文件后,迅速转移。可就在他们收拾文件的时候,美军抛下了凝固汽油弹。大火迅速燃烧起来,毛岸英和另外一位同志没能逃跑,不幸死亡。

不管我们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毛岸英同志确实是去世了。这个时候,彭德怀面前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来处理毛岸英同志的遗体问题。

一方面,彭德怀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他认为将毛岸英同志留葬在朝鲜,有利于安抚那些因战乱无法归国的人,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表达和朝鲜人民的友谊。将他安葬在朝鲜,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彭德怀与毛主席)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思考,毛岸英已经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付出了。他死后有权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之中,那个时候有很多在异国他乡战死的将士,再国家的安排之下都已经被运回了祖国。那这样的情况之下,毛岸英同志作为主席的儿子被安葬在他乡确实也不太合适。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思虑再三,彭德怀一时也拿不定主意。这么大的事情,他自己也不太好做主。于是他决定将这件事情告知周总理,和他一起来商议毛岸英同志的遗体安排。周总理对这件事情做了一个了解之后,也开始了长时间的沉默。在悲痛之余,他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局势,确实是,正如彭德怀所说的情况,当时战乱纷飞,不仅是毛岸英一个人,还有更多的将士依然在异国他乡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着。这个时候,如果主席的儿子能够葬在异国,无疑是对战士们一个极大的鼓舞。更何况毛岸英愿意以血肉之躯献国,想必他也非常渴望自己的遗体再一次为祖国未完成的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将遗体留在朝鲜,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确实是最好的做法。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周恩来总理)

二人商议过后,将商议的结果一并呈给毛主席,让毛主席做最后的决断。

毛主席听了二人的话后,又联系了金日成首相发来的电报。

“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深刻慰问,毛岸英烈士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而牺牲的,希望将毛岸英烈士的遗体葬在朝鲜。”

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毛岸英同志的遗志,这个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他的心中仍有不舍,他想起了儿子幼年时期的脸庞,他从小乖巧听话,学习成绩极佳,但是却没有享受过几天平静的生活。他一直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他想着儿子小时候的脸,想着他结婚时候的样子。想着他意气风发的和自己讲述他的雄心的样子。那个挥斥方酋的少年,再也不会回来了。想到这里,就无尽的哀伤与悲痛。

他知道自己为这个国家付出了什么,同时他也知道,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在付出。革命尚未完成。他们要面对的艰难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经历的痛苦,都是值得的。他们没有选择,他要继续做未完的事业。

他坚定地告诉周总理:“就葬在朝鲜,都是参加战斗的战士,都是父母的好儿郎,不应该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开路子搞特殊。”

紧接着他写下批文表示对这件事情的明确态度。

“同意此意见,将岸英的遗体同千千万万不能回家的烈士葬在一起,留在朝鲜的土地,也不要因为我而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一切以正常标准进行。”

中朝的友谊

不仅仅是毛主席一直在思念着他亲爱的儿子,无数中国的同胞也对毛岸英同志怀着深深的思念与敬仰。而且朝鲜百姓们也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为他们所做出的奉献。

三代朝鲜元首都到毛岸英的墓碑前,对他表示过深深的哀悼。朝鲜人民对于毛岸英的这一壮举深深的感动。而且他们非常的钦佩毛主席将儿子送往朝鲜这一壮举,他们同时也了解这背后的精神和意义。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正如毛岸英的墓碑上所镌刻的一样,这段事迹将永垂不朽。两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近几年来,有些人对于此事件恶意抹黑,蓄意造假,杜撰于史实不一样的故事言论。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可耻的,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毛主席,毛岸英父子的英勇事迹是不容许任何人所刻意抹黑的,他们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也是我们国家的精神与脊梁。

处处青山何以埋忠骨?毛岸英去世后为何没有落叶归根,回到祖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