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煜嶽飛辛棄疾 詩人為何總喜歡憑欄 憑欄和倚欄有什麼深意?前言、憑欄與登高一、嶽飛《滿江紅》中的憑欄二、不同地點的憑欄三、倚欄四、莫憑闌結束語

老街看到的這個問題是:嶽飛憑欄寫下千古絕唱滿江紅,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詩詞中的憑欄?

<h1>前言、憑欄與登高</h1>

說憑闌以前,先說說王粲。王粲是東漢末年建安七子之一,他有一篇著名的《登樓賦》,賦中寫到:

登茲樓以四望兮 ,聊暇日以銷憂....

我登上這高高的城樓呀,眺望四周,暫且在閑暇的時光裡,消解我的憂愁.......

古人喜歡登高望遠,望遠必有所思,王粲登高是為解憂。杜甫有一首七律叫作《登高》,也是為了傾訴自己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雖然王粲杜甫的作品裡都沒有憑欄這個詞,但是大多數的憑欄都是登臨望遠,是以憑欄時也多有思念、消愁等抒發胸中塊壘之意。

憑欄亦作“ 憑闌 ”,古詩中的憑欄非常多,有的在橋上憑欄,有的在樓上憑欄。 古詩中也有不少”倚欄“的用法,用于女性似乎多一點。

<h1>一、嶽飛《滿江紅》中的憑欄</h1>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嶽飛起句就是“怒發沖冠”,原因是下阕換頭處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嶽飛雖有收複失地一搗黃龍的志向,但是他似乎也感覺到自己很可能會“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以會有“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舉動。

那麼“憑欄”的作用就在于,給嶽飛提供了一個登高望遠、思緒飛騰抒發感情的現實條件。古人詩詞中的憑欄都是一種前奏,後面必有所生發。

李煜嶽飛辛棄疾 詩人為何總喜歡憑欄 憑欄和倚欄有什麼深意?前言、憑欄與登高一、嶽飛《滿江紅》中的憑欄二、不同地點的憑欄三、倚欄四、莫憑闌結束語

<h1>二、不同地點的憑欄</h1>

1、江亭憑欄 韋莊《題貂黃嶺官軍 》

散騎蕭蕭下太行,遠從吳會去陳倉。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

從吳會去陳倉,從江南去西南,路途之中憑欄遠眺思念楚鄉。韋莊處于唐朝末年,中原混亂之時去了四川作官,在朱溫篡唐以後,韋莊勸王建稱帝,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

末句盡日憑欄憶楚鄉,既是懷念家鄉,也是懷念一去不複返的大唐王朝。

2、橋上憑欄 元稹《智度師二首 其二》

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抛盡衲禅衣。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幹望落晖。

前二句寫了禅師以前是百戰成名的武将,立功以後立地成佛。 功成身退後“閑”憑欄幹遠眺夕陽,這種魯仲連式的結居是李白最終的理想。

同時期的白居易 《和友人洛中春感》詩:

莫悲 金谷園 中月,莫歎天津橋 上春。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人?”

天津橋是洛陽的一座名橋。站在繁華城市的天津橋上無人認識,當年的英雄也有一種落寞之感。

元稹看到橋上的禅師時心有所感寫下這首絕句,那麼禅師本人想什麼呢?或許禅師也偶爾想起當年金戈鐵馬的生涯吧,或者隻是心無雜念地在欣賞落日江流的美景,至于“無人識”可能恰是和尚的所追求的平靜生活。

3、冢上亭憑欄 《題冢上亭》(唐·呂岩)

冢上為亭鬼莫嗔,冢頭人即冢中人。憑欄莫起存亡意,除卻虛空總是塵。

在墳地憑欄不多見,也不見得少。陵墓大多比較高,經常建在山上,我們參觀某某陵時,也有機會憑欄。既然是在古人墳墓左右,憑欄所思當然有今古存亡之感。

4、樓上憑欄 杜牧《題齊安城樓》

登樓憑欄可能是最常見的了,例如杜牧《題齊安城樓》: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潋潋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5、高台憑欄 齊己讀《陰符經》

繞窗風竹骨輕安,閑借陰符仰卧看。絕利一源真有謂,空勞萬卷是無端。

清虛可保升雲易,嗜欲終知入聖難。三要洞開何用閉,高台時去憑欄幹。

想必詩人作詩時在某個寺廟的高台之上。

齊己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詩僧,一生經曆了唐五代三個朝代。他曾經以《早梅》詩谒鄭谷,鄭谷改其"昨夜數枝開"為"昨夜一枝開",遂拜谷為"一字師"。

李煜嶽飛辛棄疾 詩人為何總喜歡憑欄 憑欄和倚欄有什麼深意?前言、憑欄與登高一、嶽飛《滿江紅》中的憑欄二、不同地點的憑欄三、倚欄四、莫憑闌結束語

<h1>三、倚欄</h1>

倚欄和憑欄一樣,不分男女,平仄也相同,憑是平仄兩用的字,是以不存在因為平仄原因而使用倚欄或者憑欄。

1、女性倚欄 李璟《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幹。

李璟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爸爸,這首詞以女性的口吻寫成,是李璟的代表作。最被人稱頌的是”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不過王國維偏偏喜歡“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他認為這兩句有大有衆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2、男性倚欄《八聲甘州》柳永 (宋)

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争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這首詞兩面寫來,佳人在”妝樓颙望“,不見歸舟,而詞人“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結尾寫到“争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李煜嶽飛辛棄疾 詩人為何總喜歡憑欄 憑欄和倚欄有什麼深意?前言、憑欄與登高一、嶽飛《滿江紅》中的憑欄二、不同地點的憑欄三、倚欄四、莫憑闌結束語

<h1>

四、莫憑闌</h1>

倚欄也好,憑闌也好,登高遠眺,總會引起無限傷心之事。是以有詩人反用”憑闌“,在詩詞中說道不要憑欄,彷佛這樣就可以暫緩一下心中的傷痛。

1、獨自莫憑闌 《浪淘沙》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勸慰自己,不要去登高憑欄了,憑欄會讓自己更加悲傷。流水落花春去也,無限江山無限愁。還是在軟禁的小院裡呆着吧。

2、休去倚危欄 《摸魚兒》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檐蛛網,鎮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拟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說休去倚危欄,因為心中“閑愁最苦”,如果再去依欄遠眺,看到斜陽煙柳,更是愁上加愁。

李煜嶽飛辛棄疾 詩人為何總喜歡憑欄 憑欄和倚欄有什麼深意?前言、憑欄與登高一、嶽飛《滿江紅》中的憑欄二、不同地點的憑欄三、倚欄四、莫憑闌結束語

<h1>結束語</h1>

作詩填詞,不用到“憑欄”這個詞的人不多。老街也不能免俗,查了一下自己以前的些習作,發現用”憑欄“”倚欄“的詩詞也不少。

《賣花聲 嶽陽樓懷古》 @老街味道

無客與憑欄,獨對君山,平湖晚照一蒼顔。笛裡愁腸吹欲斷,偏是陽關。

怅望水雲閑,長路漫漫。秋風鲈脍幾時還。多少英雄曾把酒,回首長安。

《西江月》@老街味道

明月秋深孤枕,清風笛轉空廊,醒來吟罷更伥伥,隻作青樓遐想。

攜手當時花好,倚欄此夜愁長,江流偏似九回腸,一霎眉頭心上。

錄入兩首,抛磚引玉,歡迎詩友們指正并交流切磋。

@老街味道

風蕭蕭兮易水寒 不可不知詩詞創作中情景交融的幾種方式

古人吟詩作賦沒有思路怎麼辦?唐朝詩人有一種行為讓我們大跌眼鏡

唐詩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韻?如何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作詩填詞?

從魏晉到明清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為什麼應該這樣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