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短視訊喜劇《石榴熟了》主創:我們的視訊反映的是現代新疆人身邊的事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叨叨在新疆可是個大網紅”,在新疆采訪的幾天,《環球時報》記者聽到不少當地年輕人類似的評價。接受采訪當天,“大網紅”叨叨穿了件黑色休閑襯衫,配牛仔褲和銀色球鞋,略顯腼腆和疲憊,他說自己剛從橫店拍戲回來。白毛毛,該劇主演、編劇兼導演,一頭染過的白發和藍色發尾搶鏡,綠色褲子、淡粉色襯衫的打扮和頭發一樣大膽。阿娜爾罕是典型的新疆美女,在劇中是女一号兼劇組化妝師。除了長相頗具維吾爾族特色,他們的穿着打扮與内地入時的年輕人并無二緻。

2014年,幾名年輕人因興趣湊在一起,推出以維吾爾語制作的短視訊喜劇。2016年《石榴熟了》第一季播出僅3個月,就位居微網誌熱搜第一名,如今已推出第七季。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網紅機構,“石榴熟了”營運的抖音、微網誌、B站等新媒體平台賬号全網粉絲量超過1.4億,作品播放量超億次。叨叨說,走在大街上被認出來已經是過去時,現在看到粉絲的改變會很高興。“最開始有内地觀衆留言說‘還以為你們是騎馬上學’。現在,說‘新疆真美,我特别想去新疆’的留言多了起來。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變化。”

新疆粉絲群體占16%

環球時報:《石榴熟了》的粉絲是怎樣的群體?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們?

叨叨:這部劇之前是用維吾爾語制作的,剛在網上傳播時,很多内地觀衆還以為我們是印度人。後來,因為内地粉絲越來越多,我們改用國家通用語言制作。現在,《石榴熟了》在抖音上的新疆粉絲群體占16%左右,其他粉絲大都來自内地,基本上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20多歲的年輕人。我們特别感謝新疆的粉絲把這部劇推廣到内地。

白毛毛:這部劇最吸引大家的,是接地氣吧。我們所有的段子都來自生活,而且内容比較正能量,從4歲到80歲都可以看,共鳴感比較強。

環球時報:在成為網紅前,你們都不是專業演員。當初是怎麼想到要做這樣一部反映新疆年輕人生活的搞笑短劇?

叨叨:我們三個人之前在同一家電商公司工作。我是電視購物的接線員,白毛毛做後期,阿娜爾罕是化妝師。業餘時間我們都喜歡拍短視訊玩,也喜歡看搞笑劇,慢慢大家就想一塊兒去了。

白毛毛:我當時是大鵬(董成鵬)老師的粉絲,很喜歡《煎餅俠》那種搞笑風格。那時新疆已很長時間沒有搞笑視訊,也很少有反映新疆年輕人生活的作品。考慮到搞笑風格之前有過先例,我們就借鑒類似題材的内容結構,結合自己的特色,做一些短視訊。剛開始,公司老闆認為不會有市場,我們隻能私下發到網上。後來老闆無意間發現我們在偷偷地做,而且我們合作的時候有一種很團結的能量,他很受感動,終于同意,并把這部劇命名為《石榴熟了》,象征大家像石榴籽一樣團結在一起。

“原來新疆還有網吧”

環球時報:從2017年開始,《石榴熟了》開始增加宣傳大巴紮步行街、新疆各地美食、扶貧攻堅、民族團結等内容,這是出于什麼考慮?粉絲接受嗎?

叨叨:這幾年我們的粉絲越來越多。雖然這部劇是搞笑題材,但我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一些能量和影響力的,得好好做。那時我們剛好推出一部禁毒題材微電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開始用搞笑的方式把一些特别正、特别官方的宣傳融合在一起,變成自己的特色。其中特别成功的是交警系列,宣傳交通安全的效果比一些官方内容好很多。這也是我們的特點,就是把特别正的内容做得容易被接受。

白毛毛:我們剛開始也擔心這種内容不好笑,但沒想到點選率很高,很多評論都說“太好了”。我們希望讓粉絲知道,我們不隻是純粹做搞笑的事,還是特别正能量的團隊。

環球時報:這部劇中的很多話題都和内地差不多,譬如調侃職場加班等。新疆年輕人的生活和内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叨叨:其實沒有太大不同。我們喜歡玩的東西都一樣,穿的衣服也沒什麼差別,可能最有新疆特色的就是吃的——手抓飯、丁丁炒面、大盤雞。

白毛毛:我們之前拍了幾個網吧的段子,有粉絲留言“原來新疆還有網吧!”我心想,什麼叫“還有網吧”。後來我們就專門去一個裝修特别好的網吧拍攝,把最近流行的遊戲也拍出來,讓大家看看現代新疆年輕人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當然,拍網吧不是鼓勵年輕人打遊戲,更多是反映沉迷打遊戲帶來的不良後果和由此引發的笑料。

說到不同,維吾爾族其實很有幽默感。大家都知道新疆人能歌善舞,我們年輕人聚在一起吃飯,也會有人彈琴、唱歌、跳舞,但肯定還有一個朋友特别能講笑話。我們劇中90%的段子都來自平時吃飯、聊天時的積累。

當“烏漂”,可能是我們和父輩的最大不同

環球時報:你們的未來計劃和人生理想是什麼?

叨叨: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好演員,正兒八經那種有作品的好演員。未來的發展計劃主要是做電影,我也會去學專業的表演。這次去橫店拍電影,有導演對我說,你最好的地方就是沒有學過專業表演,是以你的表演特别真;但不好的地方也是你沒有學過專業表演,找不到機位、光位。是以我會保留自己好的一面,然後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阿娜爾罕:我的理想也是做一個好演員。

白毛毛:來烏魯木齊之前,我向往的生活方式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現在已經實作了。最開始我一個月拿4000塊錢工資特别珍惜,之前也完全沒想過會當網紅,我很喜歡現在的狀态。未來我更想成為一名好導演,希望拍出能在電影院上映的好電影。

環球時報:你們這代人與父輩有什麼不同?在你們眼中,新疆的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又有什麼不同?

白毛毛:我是家裡三代人中唯一獨自在烏魯木齊打拼的,其他家人全部在喀什。當時也是因為父親的支援,我一個人來到烏魯木齊,像“北漂”一樣。來了以後才發現,這裡有很多年輕的“烏漂”跟我有同樣的經曆和情結,這可能是我們和父輩最大的差別吧。

之前也有一些新疆演員拍過VCD,他們傳播的主要是新疆的傳統文化。我們做的視訊反映的是現代新疆人身邊的事,是不一樣的笑點。在喜劇領域,我了解的現代文化就是,有很多段子你在講的時候并不覺得好笑,把它拍出來以後,反而會特别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