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看到街頭的流浪漢,你可能會為他凄慘的生活感到悲哀,但你怎知他曾經沒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也許隻是他幸福的童年結束得有點早,在大部分同齡人還在享受父母之愛的時候,他已經走上了社會,嘗遍了人生疾苦、社會冷暖。這樣的人很多,斯圖爾特就是其中一個。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在英國傳記作家、編劇亞曆山大·馬斯特斯的傳記作品《斯圖爾特的倒帶人生》(@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作者記述了一個名字叫做斯圖爾特·肖特短短33年既傷痕累累又無限鮮活的一生。這部新奇的傳記文學作品,讓亞曆山大一舉登上文壇,正式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

不同于傳記作品的一貫寫作風格,亞曆山大采取了倒叙的方式,從描述斯圖爾特當下的生活入手。一路回望直至他的童年,這就是“倒帶人生”的隐喻所在,就像倒着播放一部紀錄片,在回憶的過程中,既了解人生的演變,更追尋導緻演變的根源。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而對于斯圖爾特來說,這種追根溯源、刨根問底的創作形式更有意義。因為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有可能雷同,而不幸的人生基本上各有各的不幸,尤其是導緻不幸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有的甚至不忍直視、不堪回首。斯圖特就是後者。

作者決定為斯圖爾特寫傳之後,就開始逐漸進入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性情特征、他的生活習慣、他的社會關系,分析他擁有小偷、人質挾持者、精神病人與遊民多重身份的原因。這種了解既有面對面的訪談,也有對斯圖爾特現實生活的親身體驗。

可以說,正是這種為了寫作而以身犯險的精神,無形中提升了本書的品質,鮮活的素材總比生硬的搬運有趣得多。而斯圖爾特對本人傳記的不時修正,也保證了事實的準确性,以及流露出個人情感的真實性。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在這部作者與書中主人公合著的傳記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個處于社會邊緣的流浪者形象,以及這位流浪者背後的社會現狀。斯圖爾特的現狀既讓人抓狂,又讓人為之惋惜。從他積極參與營救活動就可以看出,斯圖爾特并不是一個窮兇極惡、罪大惡極的人,他自有内心的一片善良。而他童年時的狀态,也說明了這一點。

小時候,“斯圖爾特是個快樂的小男孩兒。真是個無憂無慮的小東西。”他喜歡擺弄東西,喜歡遊泳,喜歡畫畫,喜歡算術,他熱情,喜歡交朋友。“他是一個瘦弱但活潑的小孩兒,對整個世界和自己他都非常滿意。”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任誰都想不到,這樣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小朋友,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直至掉進偷盜、搶劫、吸毒的泥沼。他曾度差點了解自己的生命、毀掉自己的人生。

這種純真童年的結束,起源于一起體育課事故。斯圖爾特爬繩時無意中摔了下來,學校之前就了解到他身有殘疾,這次事故的發生讓校方直接将他轉學到殘疾兒童學校。

初到殘疾兒童學校,斯圖爾特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這從當時學校老師對他的評價可以得到印證。但改變人生航向的事情再一次發生了,這次不是别人,而是他的親哥哥和家裡的男保姆,起因是性侵。

斯圖爾特無法接受這種情感、身體和生活中的傷害,強烈要求母親将他送到關愛之家。從這點可以看出,他對關愛之家是抱有希望的,雖然最終結果事與願違。但是,“當時你知道關愛之家的這些人裡,哪些能夠脫離困境,恢當初,哪些不能嗎?捅他老婆刀子的那個,當你認識他時,他看上去像當初那種他後來變成的人嗎?”

所謂的關愛之家,并沒有給他帶來需要的情感關懷,反而促成了他再次流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而這個時期的學校生活,也讓他學會了使用暴力,“暴力、對暴力的恐懼和瘋狂勁兒,這些就能把人吓唬住,人們對你就有了些尊敬。”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暴力讓對方恐懼,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安全。性侵失去的安全感,在暴力中失而複得。

而對暴力的盲目、狂熱崇拜,來自他的父親。“雷克斯這個人是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留下毒素的人,而且在走了幾十年之後,餘毒仍然消除不盡。”父親是他的偶像,對他的影響很深,直到他看到父親當他的面毆打女人時,他才發了瘋。

但是,質疑父親形象的斯圖爾特又陷入了另一重的迷茫:“可是我有什麼權利譴責他呢?他所做過的事情。我都做了,而且比他做得更壞。”

離家出走,是因為被性侵;崇尚暴力,是相信對方的恐懼足以保護自己;吸食毒品,則是試圖化解不可抑制的痛苦。“我在慢慢地失去我原來的那個好的我,并且慢慢地和另一個糟糕的我混為一體。”

走向歧途的斯圖爾特何以在而立之年洗心革面,幾乎就要開啟新生?雖然有一個家暴的父親,但他也有一個任勞任怨、無私關愛他的母親,何以偉大的母愛沒有融化他内心的堅冰,制止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隐身在斯圖爾特背後的社會救助制度,何以沒能在關愛流浪漢這個群體上作出更大努力、取得更好效果?這些問題都作者追問的,也是需要讀者思考的。

一路荊棘一路歌,一起流浪一生過

亞曆山大這部對為流浪者立傳的作品,帶領我們走進了一個平時幾乎不可能走進的特殊群體。“他們就像一群學校的孩子,将他們維系在一起的是地理上的接近,是地位的卑微和沮喪心态,以及一套針鋒相對的規則。”

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悲歡離合。你可以鄙視他們的生活态度,卻不能恣意否定他們的人生。生而為人,實屬不易,看似逍遙自在的流浪者,似乎除了“心理逍遙”之外一無所有。這是怎樣一種人生,這種人生又怎樣帶傷長大?《斯圖爾特的倒帶人生》帶你體驗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書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