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争政策實施的意見》,提出要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争政策實施,促進形成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别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并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市場經濟運作的前提條件是企業之間公平競争和優勝劣汰。當市場出于某種原因而趨于集中時,壟斷、寡頭和不正當競争等問題就會出現,并對經濟運作、科技創新和社會公平等帶來危害。壟斷企業可能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價格,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大量中小企業無法進入行業參與競争;壟斷還會使資本和權力向少數人高度集中,拉大貧富差距。是以,反壟斷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唯有強化反壟斷,才能實質性促進共同富裕。
如果說過去中國的市場壟斷主要表現為行政幹預和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地區市場割據,那麼目前的市場壟斷同平台經濟的崛起緊密相關。應當肯定的是,平台經濟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争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創新創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上也作出了貢獻。但是,平台經濟的天然屬性是規模經濟和網絡效應。在資本卷入和加持下,平台經濟奉行赢者通吃和一家獨大的原則,使壟斷和不正當競争問題日益凸顯。
無論是“二選一”,還是不正當價格競争,無論是“大資料殺熟”,還是個人資訊洩露,可以說都是平台經濟趨于壟斷而帶來的一系列市場失靈。當平台企業有了生殺予奪之權,對中小企業采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平台經濟就走向其初衷的反方向,對多元健康和富有活力的市場經濟構成威脅。
此次深改委會議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内和國際,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兩手并重、兩手都要硬,明确規則,劃出底線,設定好“紅綠燈”。這意味着要推動平台經濟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實作健康規範與高效發展的動态均衡。
對平台企業約談、下架、巨額罰款等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導它們秉承科技向善的理念,包容更多中小企業共同發展,推進全社會的共同富裕。要使平台經濟從“大樹底下不長草”走向“大樹底下好乘涼”,為更多科技創新和新商業模式提供發展空間,帶動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協同發展,讓廣大消費者赢得更多新消費紅利。
未來至關重要的是,加快健全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如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争審查機制、數字經濟公平競争監管制度、預防和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争制度等,使反壟斷政策有更多抓手。
同時,我們也要警惕政府失靈帶來的新問題。和财大氣粗、實力雄厚的平台企業相比,政府部門的監管資源、人才和能力都還遠遠不夠,監管的滞後性、無力感和無效性還很突出,監管的可預期性和透明度還不足。要擁抱響應式監管、前瞻性監管、靈活監管、智慧監管、行為監管等新監管理念,引入和創新适應新經濟形态的監管工具,避免監管失靈,使監管部門能夠更好地勝任新時代的市場監管要求。
(原文刊載于《半月談》2021年第19期)
文稿來源:《半月談》
微信編輯:塗成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靳諾教授,院長兼首席專家為校長劉偉教授。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機關,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台、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産出”的高端智庫平台。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彙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标,紮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緻力于建設成為“最懂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