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看海

作者:使用者千重浪

對于我們山裡人來說,海是神秘的,充滿着夢幻。最早對海的認知是在國小課本上,有一句“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的詩句,後來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了解了老人以老弱之軀在海裡勇敢的與馬林魚、鲨魚搏鬥的生動情景;再後來讀了李白的詩《将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浩浩蕩蕩向大海;《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等句子,海的朦胧與撲朔迷離時常在我心中萦繞。很想去看一下真實的大海就成了我夢寐以求的夢想。

30年前的夏天,這個夢想終于實作了。縣教育工會組織教育工會先進工作者去杭州和廈門參觀,我是成員之一,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去廈門,因為我要了卻魂牽夢繞的看海夢!在三明火車站乘上火車,火車在鷹廈鐵路上穿行,那時是綠皮車,時速60,談不上風馳電掣,頭次去廈門,有點好奇,隔着車窗,欣賞着沿途風景。永安、漳平、龍岩、漳州等城市風貌第一次進入我的視野。約8小時,火車徐徐開進廈門火車站,随着人流下車、出站。

久聞聞名遐迩的鼓浪嶼就在眼前,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趕往輪渡,乘上開往鼓浪嶼的輪船。輪船在大海上航行,海風迎面吹拂,激動的心仿佛要跳出來,第一次和大海這樣親密接觸,心潮澎湃,大海的湛藍、深邃、開闊,都超乎我的想象。此時真正了解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含意。同時也情不自禁想起歌曲《軍港之夜》中那優美的歌詞和旋律: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着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風你輕輕的吹,海浪你輕輕的搖......,作者把大海、海浪寫得是那樣的浪漫、美妙、神奇,那樣的富有詩意!緩過神來,已到了鼓浪嶼。

漫步在鼓浪嶼步行街上,欣賞着一棟棟風格獨特的歐式建築,傾聽着那悠揚的鋼琴聲,還有那日光岩、菽莊花園、林語堂故居、美國領事館等景點都會讓你流連忘返。但看海的興緻意猶未盡,匆匆走了一圈,又買上一張票去看金門島。輪船在浩淼的海面上航行,站在甲闆上,戴起配來的望遠鏡,遙望着海的前方,認認真真地看,生怕錯過一景一物。突然,導遊說道,大家看,前面就是金門島。不錯,我看見了,福建省政府幾個大字清晰可見。看着金門島,我的眼前不斷浮現出1949年10月24至26日,解放軍登金門島3個團共9000餘人不幸全軍覆沒的慘烈情景;耳邊也仿佛響起58年我軍對金門島萬炮齊發的隆隆炮聲。我心中不禁感慨,是呀,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無數的解放軍戰士負重前行、奮勇犧牲才換來的!望着蒼茫大海,我思緒萬千,心情久久難以平複。短短20分鐘,我仿佛已脫胎換骨,大海的博大、大海的寬廣、大海的波濤洶湧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15年秋,有機會到泉州崇武一遊,到崇武除了看古城,那就是看海了。受不了海的誘惑,匆匆遊完古城,直奔海邊。一眼望去,遠處大大小小的島嶼攝入眼簾,海上千帆點點、百舸争流,好一派繁忙的景象。遙想400多年以前,倭寇如那波濤,洶湧而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是我英勇的戚家軍奮不顧身,擊潰來犯之敵,還這海上甯靜。如今,倭寇早已消遁,但那偉岸的戚将軍石雕像,永遠迎着海風,威武地矗立着,仿佛在呐喊:犯我中華者,來者必誅!1965年,還是這片海域,我英勇的人民海軍在周總理的親自指揮下,以犧牲2人的代價,打死國民黨兵200餘人,創造了“小艇打大艦”的光輝戰例。歲月如煙波消散,但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場景仿佛就發生在眼前,仍然曆曆在目。夕陽西下,海水退潮,海灘上露出了細細的柔軟的海沙,三五成群的人們在撿拾貝殼、花蛤等,我們興高采烈地行走在沙灘上,踩出一行行清晰的足印,望着這足印,回顧這一路走來,跌宕起伏的人生曆程,深深地感悟到,隻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奮然前行,才能踩出人生陽光的詩行!

夜幕降臨,一輪如玉如盤的明月在海那邊慢慢升起,水銀色的月光傾瀉在海岸邊的礁石上,我不禁想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美麗情景。海風吹拂着我們的面頰,海浪拍打着我們的耳膜,沐浴在這姣潔的月色之中,傾聽海風、海浪構成的優美交響樂,真的令人心曠神怡、好不惬意!

二次看海,二次感受,海的神秘面紗已然揭開。親近大海,感受不積小流無以至大海的堅守、感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感受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氣魄。親近大海,會提升你的認識,改變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朋友,看海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