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

姜夔,字堯章,号白石道人。

他多才多藝,精通詩詞、散文、書法、音樂,是個難得的藝術全才,但科舉屢試不第,生活上十分貧窮,性格又如孤雲野鶴一般脫俗、飄然,一輩子腳步不停,四處漂泊,浪迹江湖,算是一位流浪的藝術家。

<h1 class="pgc-h-arrow-right">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h1>

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饒州鄱陽,今天的江西鄱陽。他父親姜噩先後當過新喻縣丞、漢陽知縣,姜夔很小時就開始了漂泊,跟随父親去任職地生活。雖然他父親一直都是小官,但養育姜夔還是負擔得起。

然而好景不長,姜夔十四歲時,他父親生了一場病,沒能堅持下來,陪伴姜夔長大。最後,由姐姐撫養在漢川縣長大成人。

為了報答姐姐的養育之恩,緩解家中貧困的現狀,姜夔決定參加科舉,謀個官職。由于登記的戶口在饒州鄱陽,他隻能回老家參加科舉考試,但遺憾地是,他反複考了四次也沒有考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h1>

仕途不順的姜夔,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擡頭望向天空,看着一朵白雲,凝思入神,心念叨,不如做一朵雲飄蕩到他處去看看。就這樣,姜夔開啟了四海雲遊的生活。

他飄飄蕩蕩地來到了揚州,到了揚州,他沒看到繁花似錦的揚州,而是目睹了戰後蕭條破敗的揚州。因為當時天下不太平,金軍正在南下進攻南宋,揚州被金軍洗劫。二十一歲的姜夔不由感傷慨歎,後來,寫下了一首詞《揚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居無定所的日子裡,姜夔曾在合肥赤闌橋,結識了一對懂音樂的姐妹。

後來,他又偶遇了比自己大十幾歲,自号“千岩老人”的蕭德藻,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蕭德藻看好姜夔,覺得他很有才,于是,将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姜夔。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

之後,經過蕭德藻介紹,姜夔又結識了大自己二十幾歲的楊萬裡,楊萬裡稱贊他的詩詞“為文無所不工”,像極了唐代詩人陸龜蒙,也成為忘年之交。楊萬裡也着實覺得姜夔有才,專門寫信推薦給範成大,範成大讀了姜夔的詩詞,也很喜歡,認為姜夔高雅脫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晉間人物。

當時,楊萬裡、陸遊、尤袤、範成大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姜夔一下子被其中的兩位大咖贊賞,名聲鵲起,迅速走紅。社會名流人物争相結識他,包括朱熹、辛棄疾等,都佩服姜夔才華。

<h1 class="pgc-h-arrow-right">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h1>

姜夔三十三歲時跟随調任湖州的蕭德藻來到湖州定居。湖州弁山風景優美,他就住在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稱他為“白石道人”。

雖然已經有固定住所,但姜夔還是忍不住停留,他繼續漂泊,四處遊走。這次,他再去合肥,去尋找曾經相識的一對姐妹,尋找她們的下落。

二十幾歲時,四處遊走的姜夔曾來到合肥,住在赤闌橋。赤闌橋是個浪漫的地方,這裡有小橋流水,楊柳巷陌,在這裡,姜夔被“迷住”,因為一種聲音,姜夔精通音律,他順着聲音旋律,找到了,那位橋邊彈琵琶唱歌年輕女子。他深深被吸引。

他曾寫有一首詞,思念這位女子。

燕燕輕盈,莺莺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後書辭,别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踏莎行·燕燕輕盈》

這位女子還有個會彈古筝的妹妹,姜夔也結識了。之後,他和這對姐妹,經常談音律曲譜,遊湖登山,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

沒多久,合肥被南下的金軍攻陷,在江西相思的姜夔來找這對姐妹,結果姐妹批評他大敵目前,你七尺男兒應精忠報國,不應為“兒女情長”所累。于是,羞愧的姜夔離開了赤闌橋投奔抗金名将劉琦。

不久,劉琦的部隊收複了合肥,姜夔再去找姐妹倆,但怎麼也找不到。隻打聽到姐姐不甘金兵屈辱,殺死一個小頭目後,跳河自盡。姜夔大哭一場,傷心欲絕。

姜夔曾反複懷念她們,如《鹧鸪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鬓先絲。人間别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這次來合肥赤闌橋,還是沒有找到姐妹倆。

之後,姜夔從合肥出發去金陵見了楊萬裡,後來又去了蘇州石湖,拜見了範成大,範成大邀請他填《暗香》《疏影》二詞,讓家裡歌女練習演唱二詞,結果,音節諧婉,範成大十分高興,特意把歌女小紅贈給姜夔。

後來,姜夔帶着小紅回湖州,路過垂虹,寫下一首詩《過垂虹》。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h1>

公元1193年,四十歲的姜夔,在杭州遊曆時,認識了南宋大将張俊的孫子輩後人張鑒,張鑒家裡很富有,豪富的那種,杭州、無錫都有田宅。張鑒看中姜夔,欣賞他有才,想花錢給姜夔買個官,但姜夔覺得買來的官,做起來羞愧,擡不起頭,就婉言謝絕了。

之後,張鑒更加看重姜夔,欽佩他,于是,經常邀請姜夔來家裡做客,作詩填詞,友情越發深厚。後來,姜夔直接搬家來了杭州,住在張鑒家裡,用姜夔自己的話說:“十年相處,情甚骨肉。”

南宋定都杭州時,弄丢了很多珍貴的樂譜,姜夔得知,就将自己珍藏的《大樂議》《琴瑟考古圖》獻給朝廷,希望得到賞識,但朝廷沒有重視。兩年後,姜夔再次向朝廷獻上《聖宋铙歌鼓吹十二章》,終于獲得一次禮部參加進士考試資格,但還是落榜了。四十四歲的姜夔徹底心灰意冷,斷了仕途執念,決定布衣終老。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少年喪父,屢試不第2、雲遊四海,結識大咖3、尋一姐妹,拜見大咖4、結識張鑒,再尋出仕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5、慘遭大火,孤獨終老</h1>

公元1202年,張鑒去世,姜夔非常傷心悲痛,作詩哀悼,同時,他的生活自此陷入困頓,沒有了生活來源。兩年後,杭州發生一場大火,很多政府機構和兩千多家民房被燒毀,其中,就有姜夔的家,家裡東西被燒個精光。親朋好友也相繼去世,這下真是走投無路了,姜夔真的成了流浪漢。

之後,他住在了杭州錢塘門外的西馬塍的地方,住了十幾年。

公元1221年,姜夔去世,生前的一些好友湊了些錢,勉強地葬了這位流浪的藝術家。

最後,以姜夔一首詞《翠樓吟》作為結尾。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萦紅,檐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歎芳草萋萋千裡。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霁。

作者:張建楠,喜歡唐詩、宋詞,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