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戶部侍郎沈翥貶瓊:丘濬贊譽沈氏世家

“前人以一德而立其基,後人以一德而嗣其業”

丘濬贊譽沈氏世家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沈翥谪瓊後,子孫都住在瓊山的龍井村,成為府城西郭的大戶人家,後世還建起了宗族祠堂“世德堂”,清代所修的《廣東通志》中,還将世德堂作為古迹名錄收入志書。

直到明朝永樂年間,沈氏才開始有人遷居瓊山東南一帶的黃瀛村,後來又遷往龍窩村(今屬三江鎮)。

成化壬辰(1472年),由于老宅地勢較低、空間狹小,沈翥的六世孫沈悌便改建在高爽之地,屋子落成後,他找到丘濬,講述了家世源流,希望這位異姓兄弟為他的新宅子寫篇文章。

原來,沈悌跟丘濬的哥哥丘源是莫逆之交,也看丘濬如兄弟。那麼,在丘濬心目中,沈悌是個怎樣的人呢?值不值得他這位大才子親自動筆呢?

“悌号‘珑窠居士’,為人質直而好義,涉獵書史,善議論,喜歌詠,家饒于赀,未嘗淩人傲物,雖不孜孜于學問,然其所存、所行,率多合于理。”

原來沈悌在當時是個優秀的“文藝青年”,放在今天也是讓人羨慕得不行的。他家道殷實,卻不恃“财”傲物,更不去欺負人,反而是古道熱腸,樂于助人,急公好義;他喜歡讀書,卻不喜歡做學問,但他的道德、行為基本上都能達到當時儒家理學的标準。

丘濬在他為沈悌所寫的《世德堂記》中說,沈氏自宋朝到沈悌,已經有十四世,其中定居瓊州已有六世,“世世以德相承,其為基也甚厚而固,至居士又能拓而大之,培而益之,雖功名事業,不逮昔人之顯赫,然而赀産之豐,規模之遠,先業賴以維持,後人得以憑藉,繼此以起者,安知其無若秋澗翁(沈翥)者之出于其間哉?”

最後,丘濬又圍繞主題,對道德的重要性感慨一番:“前人以一德而立其基,後人以一德而嗣其業,自茲以往,至于千百世之久,心非仁不存,事非義不為……本仁義以相傳,衍吾宗支于悠久,何者?而非自此德中來耶?”

某日退朝後,丘濬寫就《世德堂記》,單等緻仕回瓊後交給沈悌的四個兒子淵、源、清、浩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