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萬城下激戰的同時,長安城前,也是戰火紛飛,大夏國平原公赫連定和北魏司空奚斤,各自率軍,激戰連連。
赫連定原來想得挺好,統萬城城防堅固,雖然被北魏圍攻,但是堅守一段時間,應該毫無問題,自己則趁這個時間,先攻下長安城,然後再率軍回援統萬城,裡應外合,大敗北魏軍。可是,奚斤也是北魏名将,用兵韬略不凡,攻守皆能,雙方對峙數月,雖然沒能擊敗大夏軍,可利用防守方的優勢,利用長安城的城防,大夏軍也沒能占到什麼優勢。
就在這時,統萬城被攻陷,赫連昌逃往上邽的消息傳來,長安城前的大夏軍頓時亂了陣腳,赫連定也不敢再徘徊于長安城下,急忙率軍撤離長安,往上邽去與赫連昌彙合。奚斤率軍追到雍城,然後勝利傳回。
因為大軍出來時間已經不短,擔心後方不穩,柔然部前來侵擾,因而,占領統萬城後,拓跋焘打算暫時放緩對赫連昌的進攻,班師回朝。不過,奚斤堅持乘勝追擊,徹底滅亡大夏國。最終,拓跋焘派給奚斤一萬援軍,同時留下大将娥清、丘堆、劉拔等人,作為奚斤的助手,攻擊大夏國殘餘勢力。
然後,拓跋焘又任命宗室将領,常山王拓跋素為征南大将軍,假節,和執金吾桓貸一起,留下來鎮守統萬城。安排好一切之後,拓跋焘率領大軍,傳回平城。
果然,拓跋焘還沒到平城,就得到消息,柔然部又趁機侵擾雲中郡。不過,在得知北魏已經攻克統萬城,拓跋焘率軍傳回的消息後,柔然部兵馬又迅速撤離了。
拓跋焘這邊一切順利,但是追擊大夏皇帝赫連昌殘部的北魏軍隊,進展卻異常艱難。
北魏平北将軍尉眷,率先到達上邽,并展開進攻。赫連昌驚魂未定,退守平涼。不久,奚斤率北魏大軍到達安定,并與尉眷、娥清、丘堆等衆将率領的各路兵馬彙合,暫時屯駐安定城。
糟糕的是,北魏大軍中開始流行瘟疫,大批戰馬死亡。北魏軍的機動性幾乎喪失,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态。
更糟糕的是,很快,北魏軍的糧草接濟不上,士卒們隻得饑一頓飽一頓的苦挨日子,士氣非常低迷。
奚斤無奈,隻得下令深溝高壘,以防守為主,同時派丘堆率領部分兵馬,外出搶糧。
赫連昌得知消息大喜,立刻組織人馬向搶糧的北魏軍發動偷襲。北魏軍未加提防,丘堆所部幾乎被大夏軍打得全軍覆沒,丘堆隻率領數百殘兵敗将,逃回安定城。
這下,赫連昌狂妄起來,率領兵馬,駐紮在安定城下,不斷侵襲,鬧的北魏軍反而整日提心吊膽。
北魏軍監軍侍禦史安颉建議,我們不能隻是防守,應該尋找戰機,主動出擊,争取一舉擒獲赫連昌。
奚斤卻以戰馬不足為理由,堅持固守待援,不同意安颉的建議。安颉隻得暗中和尉眷謀劃,準備好少量的精銳騎兵,待機而動。
沒過幾天,赫連昌又親自前來叫戰。安颉也不請示奚斤,直接率軍開城迎戰。
赫連昌得意洋洋,親自出陣與安颉交戰。北魏軍将士認出赫連昌,激動萬分,一擁而上,圍攻赫連昌。
赫連昌大吃一驚,這麼多人,怎麼抵擋啊?于是急忙撥轉馬頭逃走。安颉率軍随後緊追。大夏軍主力在後面目瞪口呆,根本來不及救援。
正追趕間,赫連昌騎乘的戰馬突然馬失前蹄,栽倒在地,赫連昌被重重地摔在地上。不等赫連昌爬起身來,安颉已經率軍殺到,将赫連昌生擒活捉。
大夏軍頓時亂成一團。好在平原王赫連定也在軍中,急忙收拾殘兵敗将,撤回平涼城。随後,赫連定在平涼城即位稱帝。這個時間,是428年二月。
赫連定也是赫連勃勃的兒子,赫連昌的弟弟。
赫連昌被生擒之後,很快被押送到平城,交給拓跋焘處理。
拓跋焘不但沒有殺掉赫連昌,反而給予其很高規格的待遇,甚至對赫連昌表現得較為親密和信任。不過,赫連昌并不安心,434年,赫連昌背叛北魏,準備逃離時,被北魏将領抓住殺掉。
拓跋焘當然不會忘記立下大功的安颉和尉眷,加封安颉為建節将軍,西平公,加封尉眷為甯北将軍,漁陽公。
安颉和尉眷立功受賞,奚斤卻是羞愧不安,無地自容。自己是主帥啊,卻被敵方的軍威給吓住了,而自己的部将卻擒獲了敵方的皇帝,這讓自己如何面對麾下将士,如何回去見皇帝拓跋焘啊?羞惱異常的奚斤,草率下令,指令麾下各軍舍棄辎重,隻帶三天的幹糧,輕裝前進,迅速殺奔平涼,準備攻克平涼城,擒獲赫連定。
可惜,雙方大軍接戰之後,本來準備逃跑的大夏軍,卻因為北魏軍一員小将因為犯錯叛投大夏,意外得知北魏軍缺糧少水的情況,赫連定立刻組織大軍反攻,将北魏軍包圍起來,阻斷了北魏軍的退路。
北魏軍既無糧草,也沒有救兵,迅速潰敗,奚斤、娥清、劉拔等北魏進階将領全部被大夏軍活捉,士卒更是死傷慘重。
奚斤率軍攻擊平涼時,留下大将丘堆鎮守安定城,守護辎重物資。可氣的是,丘堆得知奚斤等人戰敗被俘的消息,吓破了膽,放棄辎重,一口氣逃回長安城。
這還不算,逃到長安之後,丘堆又蠱惑着鎮守長安的高涼王拓跋禮,放棄長安城,逃奔蒲阪。
大夏軍反敗為勝,重新占據長安城。
拓跋焘得知消息,怒不可遏,當即指令安颉斬殺了丘堆,然後以安颉為主将,鎮守蒲阪,抵禦大夏軍的進攻。
赫連定雖然取得勝利,但大夏畢竟實力大損,而北魏遠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是以,赫連定趁機向北魏求和,拓跋焘則嚴詞拒絕,下诏指令赫連定投降。
赫連定當然不可能這麼莫名其妙地投降。
于是雙方在關中地區,繼續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