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手下,有四員猛将,武藝高強,威名赫赫,名震天下,被稱為“河北四庭柱”,即顔良、文醜、張郃和高覽。這四個人,不僅在袁紹手下名聲很響,在整個漢末三國都是非常厲害的。
這裡面,顔良和文醜自然不用細說,勇冠三軍,是公認的猛将,然而,顔良和文醜卻命運不濟,先後在白馬之戰中被殺。
張郃後來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追擊到木門道,被諸葛亮軍設下埋伏,用箭射殺,至此,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庭柱死了三個。
那麼,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他的結局如何?

史書沒有詳細記載高覽的結局,也就是說,高覽的去向成謎,他為何神秘地消失了?
官渡之戰時,曹操和袁紹兩軍對峙,曹操聽了許攸的建議,親自帶領五千精銳騎兵,偷襲袁紹的屯糧之地烏巢,張郃建議袁紹派重兵去救烏巢,因為糧草一毀,軍心不穩,不戰自亂。
而袁紹聽取謀士郭圖的建議,派張郃和高覽帶兵去襲擊曹操大學營,張郃說,曹操是什麼人?他非常精明,既然曹操敢偷襲烏巢,肯定大學營也做好了防備,如果我們去打曹操大學營,不但打不下來,而且,烏巢得不到有力救援,肯定也完蛋了。
張郃的建議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袁紹卻像腦子進水了一樣,死活不聽,結果,果然和張郃說的那樣,曹操重兵防守大學營,根本打不下來,張郃和高覽作戰失利。
郭圖因為怕袁紹追責,于是,故意獻讒言,說張郃和高覽不是打不下來,而是他們有私心,是故意的。袁紹于是問罪張郃和高覽,此時,沒有退路的張郃和高覽,走投無路,被逼無奈,一不做,二不休,于是,投降了曹操。
《三國志 袁紹傳》記載:太祖還,未至營,紹将高覽、張郃等率其衆降。紹衆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
兩人投降之後,張郃一直表現不錯,成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史書記載的也比較詳細,而高覽卻不見記載,就仿佛從此蒸發了一樣,結局成謎。
在演義中,高覽是在追殺劉備時,趙雲突然趕到,一槍将高覽刺于馬下,高覽死了,但是,那是小說,不是正史,是不可信的。
正史中,之是以沒有記載高覽的結局,可以推測以下原因。
其一,高覽投降曹操之後,沒有受到重用,逐漸遠離了戰事。
其二,高覽投降曹操之後,得了疾病,很快病死了,是以,史書沒有記載。
其三,高覽投降曹操之後,覺得沒有什麼發展空間,萌生退意,從此默默無聞,歸于平淡,甚至隐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