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是千古名作,可卻犯了兩個低級曆史錯誤

大唐朝有兩位特别厲害的大畫家,一個是以“吳帶當風”獨步盛唐畫壇的畫聖吳道子,一個是以《步辇圖》和《曆代帝王圖》畫史流芳的閻立本。

閻立本生活在初唐時期,比吳道子早了大約一百年,他不但是一位大藝術家,還是個善于發現人才的政治家,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女皇武則天的老公唐高宗的宰相,并且曾經憑借一雙慧眼向朝廷薦舉了一代名臣狄仁傑。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是千古名作,可卻犯了兩個低級曆史錯誤

正因為閻立本政治地位高,他才有機會創作了頗具肖像畫風格的《步辇圖》、《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學士圖》、《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等名作。

下面咱們以《步辇圖》為例來感受一下閻立本高超的繪畫藝術。

《步辇圖》長139厘米,高38.5厘米,描繪了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見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在這幅曆史名畫中,一代明君唐太宗面容威嚴而平和,端坐于四個宮女擡着的步辇之上,另有五個宮女為太宗皇帝或撐傘,或張扇。唐太宗及九宮女位于畫面右邊,畫面左邊有三人恭恭敬敬地拱手而立,前面是紅袍虬髯的禮賓官;中間是一身藏服的吐蕃使者祿東贊;後面則是身着白袍的内侍官(就是人們經常說起的太監大總管)。

繪畫大師閻立本不僅再現了文成公主入藏前這一偉大的曆史瞬間,而且生動逼真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獨特氣質和儀态。

但是,本文要說的是大畫家閻立本筆下的一個小失誤,這個失誤出現在他的另一幅曠世傑作《曆代帝王圖》中。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是千古名作,可卻犯了兩個低級曆史錯誤

《曆代帝王圖》又名《曆代帝王像》、《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總共刻畫了漢代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的形象,他們分别是:西漢昭帝劉弗陵、東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昭烈帝劉備、吳大帝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顼、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和隋炀帝楊廣。

如果筆者說這十三位帝王中的一個和閻立本有着非常密切的關系,您會覺得有點奇怪嗎?但是這真的可以有。那麼他是誰呢?既不是在位年代離他最近的隋炀帝,也不是隋炀帝的父親隋文帝,而是在位年代更早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是以滅佛著稱的“三武一宗”那四個皇帝中的周武帝宇文邕。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是千古名作,可卻犯了兩個低級曆史錯誤

那麼閻立本和宇文邕有什麼親密關系呢?原來後者是前者的外祖父。

閻立本的父親名叫閻毗,也是一個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母親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兒清都公主,換句話說,閻立本出身于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皇親國戚家庭。實際上,閻立本的哥哥閻立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藝術家,他們父子三人堪稱中國繪畫史上的“三蘇”!

在《曆代帝王圖》中,閻立本用他的生花妙筆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了不同帝王的性格和氣質,比如光武帝劉秀的沉靜大氣和高瞻遠矚,蜀昭烈帝劉備的年老疲憊和心憂國事,魏文帝曹丕的恃才自負和咄咄逼人,晉武帝司馬炎的深謀遠慮和胸襟寬廣,陳文帝陳蒨的溫文爾雅和多才幹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粗野強梁和運籌決策,隋文帝楊堅的表面平和而内心猜忌,隋炀帝楊廣的慧中秀外而樂享安逸等。

閻立本的小失誤出現在他筆下的漢昭帝劉弗陵和陳廢帝陳伯宗身上。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生于公元前94年,七歲時在霍光輔佐下繼位,十三年後于二十歲時不幸英年早逝。昭帝劉弗陵和随後的宣帝劉病已共同創造了西漢時期的第三個治世——昭宣中興,當然也留下了功業未成而韶年崩殂的巨大遺憾。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是千古名作,可卻犯了兩個低級曆史錯誤

在《曆代帝王圖》的十三個皇帝中,漢昭帝應該是顔值最高的那個,可謂面如冠玉,唇紅齒白,眉清目秀,但看上去還是像二三十歲的男子,而不是年方弱冠(古代二十歲為弱冠之年)的少年模樣。順便再次為漢昭帝惋惜一下,如果他能夠和他老爸漢武帝一樣活到七十歲,他将妥妥地成為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比康熙皇帝還要多兩年,可惜他剛到二十歲就撒手人寰了,漢武帝若地下有知,不知會發出怎樣的感慨……

閻立本的《曆代帝王圖》是千古名作,可卻犯了兩個低級曆史錯誤

如果說閻立本在為漢昭帝畫像時留下的失誤還不那麼明顯,那麼,陳廢帝陳伯宗形象上的錯誤不管怎樣也是掩飾不住的。

陳伯宗是陳文帝陳蒨的長子,生于公元552年或554年,559年被立為太子。公元566年,陳文帝病逝,還未成年的陳伯宗繼位,朝政把持在他叔父陳顼手中,569年初,陳顼廢掉陳伯宗,自己登基稱帝,一年後陳伯宗莫名死亡。

不管怎麼算,陳伯宗當皇帝時都處于未成年狀态,即使到他離世時為止,他也至多是個十八歲的大孩子,但是,在《曆代帝王圖》中,他和他父親陳文帝一樣都是一副長須飄飄,深谙世事的儒雅模樣,這無論如何也是講不通的,筆者實在想不通繪畫大師閻立本筆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也許并不算小的失誤……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