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會仁
看到鉛山縣,不得不說一說鵝湖書院。
鵝湖書院,地處鉛山鵝湖山麓,是著名的江西四大書院之一。鵝湖書院因山上的鵝湖而得名。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在此講學。南宋淳祜十年,公元1250年,命名為“文宗書院”。明朝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正式定名為“鵝湖書院”。
鵝湖書院一件著名的事件就是“鵝湖之會”。理學形成于北宋,傳道于南宋。當時理學有兩位大家:朱熹和陸九淵。南宋理學家朱熹與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會講于鵝湖,朱熹和陸九淵是兩個不同派别,朱熹是客觀唯心主義,認為萬物起源于“理”,陸九淵是主觀唯心主義,認為“先發明人本心”。這次著名的“鵝湖之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非常典範的學術辯論交流大會,開辟了學術争鳴之先河。
不辯則己,一辯則名。
著名的“鵝湖之會”讓“鵝湖書院”聲名鵲起。
辯論會的中心議題是“教人之法”。朱熹強調“格物緻知”,陸九淵主張“發明本心”。會上,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會後,雙方不歡而散,不和而罷。朱熹從此去了白鹿洞書院。
鵝湖書院,回蕩着千古雄辯的聲音,這次著名的“鵝湖之會”對中國哲學思想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鵝湖的哲學争鳴,是同中之異、異中有同的争鳴。後人多有崇奉,吟詠無數。
另外鵝湖書院一次著名的“鵝湖之會”是愛國詞人辛棄疾與思想家陳亮的“辛陳之唔”。他們漫遊鵝湖,共飲鵝泉,長歌共享,暢談人生,抒懷國策,商談對策。著名的第二次“鵝湖之會”留下了許多愛國情懷的悲壯之聲,其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照千秋。
巍巍武夷,悠悠鵝湖;雄辯聲韻,千年不衰。
鵝湖書院,曆經千年,幾番重建,整個書院融為一體,五進五出,錯落有緻,十分壯觀,天下無雙。清康熙年間進行規模最大維修,難怪當時的大學士李光地稱鵝湖書院為天下書院建築之首。
“仁者智水,聖域賢關。”“鵝湖書院,敦化育才。”鵝湖書院培養出來了11名狀元,70多名進士,更是培養出一大批國家棟梁之才。
鵝湖書院,雄辯聲韻,流古響今,國學典範之地,大師激辯碰撞之聲,大師已去,鵝湖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