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作者:顔小二述哲文

文|顔小二述哲文

孔子傳奇的一生,不僅讓我們現代人想入非非,春秋戰國以後的“古人”,對于孔子的一生也多有議論。

孔子對中國的影響之大,幾乎超過道家老子。當然,這也受學說特性影響。并不是說道家老子學說不如儒家孔子精妙,隻是道家老子的觀點中類似“守柔”、“處下”等智慧,與封建王朝統治者的“需求”在契合度上,不如儒家思想。以此,整體來看老子和孔子對中國的影響力,老子可能看上去顯得“吃虧了些”,這其實也符合道家“處下”風格。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閑話不多說,今天,顔小二要和大家聊一聊古人眼裡的古人,即古人眼裡的“孔子”。

請各位跟緊顔小二,這裡,我們将從博物館裡收藏的一幅畫入手。

<h1 class="pgc-h-arrow-right">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h1>

下面這幅圖十分珍貴,名為《誅少正卯圖》,是明版彩繪聖迹圖冊頁裡的第15幅圖,現在收藏在孔子博物館。 圖中描繪的正是孔子誅殺“亂政”大夫少正卯的場面。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說起誅殺“少正卯”,這也屬孔子身上比較有争議的一段經曆。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那位跪在地上、被三位紅衣帶刀将士圍繞的人便是“少正卯”了。而他仰面望去的方向,正襟危坐着一個人,那個人便是孔子。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根據查閱的資料顯示,魯定公十一年(也有說法是魯定公十四年),是孔子仕途生涯中相當燦爛的時刻,他晉升為大司寇,而且還代理了宰相職務。

上任後不過7天,孔子便要了一個人的性命。這個人是誰呢?沒錯,就是少正卯了。而且在少正卯死後,還被曝屍3日。

關于少正卯的死,後世議論紛紛,從史書中,我們也能看到,孔子的弟子對孔子的這一做法也是多有疑問。比如,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曾經問過孔子殺少正卯的動機。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h1>

關于孔子為何要誅殺少正卯,在文獻記錄中,孔子對子貢的疑問也給出了直接的回答,孔子說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還羅列了他5種惡劣品性,即“心達而險、行辟而堅、言僞而辯、記醜而博、順非而澤”。有這五種惡劣品性,則可能惑衆造反,不可不誅。

少正卯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少正”并非其名字,而是官職的稱呼,卯才是他的名字。

據記載,少正卯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他和孔子一起開辦學堂,招學生講課。有趣的是,孔子學堂上的學生多次被吸引到少正卯的學堂上,唯獨顔回對孔子“死心塌地”,不為“少正卯之學”所動。而孔子成為大司寇,并且兼職宰相後7天,就誅殺了少正卯。如此,有後人猜測,孔子有“公報私仇”的嫌疑。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是這樣嗎?我們來細細推理一下。

什麼樣的言論比較“吸引人”?

我們作為“資深網民”應該多少有體會吧。言辭“激進”,甚至與“權威”唱反調的語言,可能會引來一大批圍觀者,甚至是支援者。

顔小二并不是說要盲目維護誰,而是在強調,有些言論聽起來十分“過瘾”,但是我們得知道何謂“大是大非”。

人之是以為人,是因為人的心裡有一條束縛那企圖突破“是非紅線”之欲望的“繩”。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善與真,可能并不在最喧鬧的地方。喧鬧的沖動,與善和真中安靜的理性,總是有些格格不入,各位覺得呢?

話又說回來,孔子整體學說以“仁者夫妻”貫穿始終,顔小二個人分析,在“将心比心”的夫妻思維下,他的敵人,不是比自己更有“吸引力”的老師,而是動搖民心、煽動情緒、可能會誘發社會動蕩的“言論”。

同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顔小二了解到,少正卯的學說偏“法家”。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對法家有些了解的朋友大抵會有體會,法家的氣質有些“冷”,而且十分講求“實用”、“效率”,近乎極端。在這種趨于極端的“功利”下,以互助為基礎的人類社會,崩壞不過是遲早的事情,秦朝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法家思想與現代法治的差别很大,不可一概而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着讀讀《商君書》等名著,裡面還有類似“去民智慧”的說法。不置可否,雖然法家有些理論比較經典,但是有些理論也确實顯得過于“冷淡”,不似人間。當然,實事求是來說,這也不妨礙法家著名典籍對今人的啟發,畢竟我們傳承傳統文化更多在于“取其精華”。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言歸正傳。孔子提倡将心比心的仁者夫妻,而少正卯言論更加偏向“法家”,且不說少正卯,無論是商鞅,還是後面的李斯、韓非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法家對“利”的重視,同時也能發現法家對“利己心”的利用。

光利用人之利己心去“成事”,這一點在孔子看來,可能就是“不可原諒”的行為。而且少正卯的相關言論有颠覆周禮的意味,這對講求克己複禮的孔子來說,自然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是以,某種程度上,我們也能得出孔子要誅少正卯的原因,這背後或許是儒、法之争。

當然,以上也是顔小二的一點個人分析,大家當個參考就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h1>

不論大家如何看待孔子誅少正卯這個曆史故事,我們需首先把握一個原則: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是以我們看待事情的眼光,也不宜被“非黑即白”所禁锢。

同時,從這幅畫中,顔小二也看到了古人看待古人的态度,即孔子即便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但對于可能會成為“至聖先師”人格污點的誅少正卯事件,人們也不會因為“崇拜”而盲目逃避,如實且帶着敬意,用書畫的形式一五一十向後世反映。

古人眼裡的古人,《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1、古畫中古人眼裡的孔子---《誅少正卯圖》2、《誅少正卯圖》是講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過去的“故事”

顔小二想,這大抵便是中華文化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聖人也是凡胎,功過如何,自有後人評說。各位覺得呢?

那麼,我們回到題目中抛出的問題,《誅少正卯圖》到底講的是孔子私人恩怨,還是儒法之争?顔小二更傾向于後者。您怎麼看呢?

本文為顔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無授權一說,不問自取或做成視訊會全網維權。圖檔來自網絡,侵删(兩周内)。

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态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顔小二述哲文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