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作者:颜小二述哲文

文|颜小二述哲文

孔子传奇的一生,不仅让我们现代人想入非非,春秋战国以后的“古人”,对于孔子的一生也多有议论。

孔子对中国的影响之大,几乎超过道家老子。当然,这也受学说特性影响。并不是说道家老子学说不如儒家孔子精妙,只是道家老子的观点中类似“守柔”、“处下”等智慧,与封建王朝统治者的“需求”在契合度上,不如儒家思想。以此,整体来看老子和孔子对中国的影响力,老子可能看上去显得“吃亏了些”,这其实也符合道家“处下”风格。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闲话不多说,今天,颜小二要和大家聊一聊古人眼里的古人,即古人眼里的“孔子”。

请各位跟紧颜小二,这里,我们将从博物馆里收藏的一幅画入手。

<h1 class="pgc-h-arrow-right">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h1>

下面这幅图十分珍贵,名为《诛少正卯图》,是明版彩绘圣迹图册页里的第15幅图,现在收藏在孔子博物馆。 图中描绘的正是孔子诛杀“乱政”大夫少正卯的场面。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说起诛杀“少正卯”,这也属孔子身上比较有争议的一段经历。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那位跪在地上、被三位红衣带刀将士围绕的人便是“少正卯”了。而他仰面望去的方向,正襟危坐着一个人,那个人便是孔子。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根据查阅的资料显示,鲁定公十一年(也有说法是鲁定公十四年),是孔子仕途生涯中相当灿烂的时刻,他晋升为大司寇,而且还代理了宰相职务。

上任后不过7天,孔子便要了一个人的性命。这个人是谁呢?没错,就是少正卯了。而且在少正卯死后,还被曝尸3日。

关于少正卯的死,后世议论纷纷,从史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孔子的弟子对孔子的这一做法也是多有疑问。比如,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曾经问过孔子杀少正卯的动机。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h1>

关于孔子为何要诛杀少正卯,在文献记录中,孔子对子贡的疑问也给出了直接的回答,孔子说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还罗列了他5种恶劣品性,即“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有这五种恶劣品性,则可能惑众造反,不可不诛。

少正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少正”并非其名字,而是官职的称呼,卯才是他的名字。

据记载,少正卯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他和孔子一起开办学堂,招学生讲课。有趣的是,孔子学堂上的学生多次被吸引到少正卯的学堂上,唯独颜回对孔子“死心塌地”,不为“少正卯之学”所动。而孔子成为大司寇,并且兼职宰相后7天,就诛杀了少正卯。如此,有后人猜测,孔子有“公报私仇”的嫌疑。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是这样吗?我们来细细推理一下。

什么样的言论比较“吸引人”?

我们作为“资深网民”应该多少有体会吧。言辞“激进”,甚至与“权威”唱反调的语言,可能会引来一大批围观者,甚至是支持者。

颜小二并不是说要盲目维护谁,而是在强调,有些言论听起来十分“过瘾”,但是我们得知道何谓“大是大非”。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心里有一条束缚那企图突破“是非红线”之欲望的“绳”。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善与真,可能并不在最喧闹的地方。喧闹的冲动,与善和真中安静的理性,总是有些格格不入,各位觉得呢?

话又说回来,孔子整体学说以“仁者爱人”贯穿始终,颜小二个人分析,在“将心比心”的爱人思维下,他的敌人,不是比自己更有“吸引力”的老师,而是动摇民心、煽动情绪、可能会诱发社会动荡的“言论”。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颜小二了解到,少正卯的学说偏“法家”。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对法家有些了解的朋友大抵会有体会,法家的气质有些“冷”,而且十分讲求“实用”、“效率”,近乎极端。在这种趋于极端的“功利”下,以互助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崩坏不过是迟早的事情,秦朝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的差别很大,不可一概而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读读《商君书》等名著,里面还有类似“去民智慧”的说法。不置可否,虽然法家有些理论比较经典,但是有些理论也确实显得过于“冷淡”,不似人间。当然,实事求是来说,这也不妨碍法家著名典籍对今人的启发,毕竟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更多在于“取其精华”。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言归正传。孔子提倡将心比心的仁者爱人,而少正卯言论更加偏向“法家”,且不说少正卯,无论是商鞅,还是后面的李斯、韩非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到法家对“利”的重视,同时也能发现法家对“利己心”的利用。

光利用人之利己心去“成事”,这一点在孔子看来,可能就是“不可原谅”的行为。而且少正卯的相关言论有颠覆周礼的意味,这对讲求克己复礼的孔子来说,自然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得出孔子要诛少正卯的原因,这背后或许是儒、法之争。

当然,以上也是颜小二的一点个人分析,大家当个参考就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h1>

不论大家如何看待孔子诛少正卯这个历史故事,我们需首先把握一个原则: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所以我们看待事情的眼光,也不宜被“非黑即白”所禁锢。

同时,从这幅画中,颜小二也看到了古人看待古人的态度,即孔子即便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但对于可能会成为“至圣先师”人格污点的诛少正卯事件,人们也不会因为“崇拜”而盲目逃避,如实且带着敬意,用书画的形式一五一十向后世反映。

古人眼里的古人,《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1、古画中古人眼里的孔子---《诛少正卯图》2、《诛少正卯图》是讲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3、不要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过去的“故事”

颜小二想,这大抵便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圣人也是凡胎,功过如何,自有后人评说。各位觉得呢?

那么,我们回到题目中抛出的问题,《诛少正卯图》到底讲的是孔子私人恩怨,还是儒法之争?颜小二更倾向于后者。您怎么看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无授权一说,不问自取或做成视频会全网维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