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因病醫治無效,于今天(2017年9月2日)淩晨在南京逝世,享年100歲。

向守志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去年底,向守志百歲壽辰,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張陽發去賀電。當時,南京市鼓樓區熙和路社群,前來向老将軍祝壽的人群絡繹不絕。
火箭軍、東部戰區、南京軍區善後辦等機關上司登門慶賀。老将軍的老部下、家鄉政府和社會群衆代表等分别與老将軍合影留念,以各自簡樸、溫馨的形式共同為老将軍祝壽。
國小生們也為老将軍祝壽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近期已連續有安志文、向守志兩位中顧委委員去世,健在的中顧委委員已不足十人。
他們分别是劉傑(1915年生,河南省委原書記)、李銳(1917年生,中組部原常務副部長)、林乎加(1916年生,原農牧漁業部部長)、萬海峰(1920年生,原成都軍區政委)、蘇毅然(1918年生,山東省委原書記)、李力安(1920年生,黑龍江省委原書記)、李耀文(1918年生,海軍原政委)、袁寶華(1916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焦若愚(1915年生,北京市原市長)。
與此同時,1614名“開國将帥”中,健在的将軍僅剩26人,平均年齡已近百歲。
8月初,中共江蘇省委原書記沈達人在南京逝世,向守志還出現在吊唁名單當中。
4個月前,紅色紀實文集《兵媽媽》出版,向守志上将為該書題詞:“鐵肩柔情擔道義,巾帼英豪多傳奇。”
1917年出生的向守志,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1935年入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産黨。他三過雪山草地,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争,從解放戰争到抗美援朝,縱橫沙場,南北征戰,創造了許多經典戰例。
他原名“守芝”,因為立志我軍的飛彈部隊建設,改名“守志”。當年他從軍事學院學成歸來,準備提職當大軍區的參謀長,國家要成立戰略飛彈部隊,平調他去炮兵學院當院長,他的選擇是“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我願去當這個開路者和墊腳石!”
《解放軍報》曾在“革命前輩講述正确對待進退去留的感人故事”一文記錄了他的回憶:“我謝絕了軍區首長的挽留,告别了15軍的戰友,乘車向西安馳去,時至今日,我依然為當時的決定感到驕傲!”
對于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接連打掉的“老虎”,向守志表現出了一名老黨員、老軍人的正義感。2015年,他在接受《解放軍報》采訪時怒斥周永康、徐才厚,用詞異常嚴厲:“周永康、徐才厚等人抛棄信仰,背叛黨旗下的誓言,走到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可恥可悲!”
離休之後,向守志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被南京市慈善總會聘為名譽會長。南京市慈善總會初創之際處境艱難,“讨米下鍋”。老将軍自掏腰包拿出1000元,給慈善總會作創始基金。在上世紀90年代,1000元并不是個小數目。多年來,不論哪裡有災有難,老将軍總是帶頭捐款捐物。
他多年來堅持讀書看報、收看《新聞聯播》、上網看新聞,還第一時間學習中央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積極向黨組織建言獻策,每年都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撰寫心得報告。熟悉向老的人都說,他的思想比年輕人還活躍。
2014年12月,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原南京軍區時,還專門問到他的健康情況,并通過軍區上司轉達對他的關心和問候。
聽黨話、跟黨走,是将軍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更多精彩内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