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作者:王建勳書法篆刻

<h1 class="pgc-h-arrow-right">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h1>

我們現在詳細說一說“裡”“裏”“裡”三個字在用法上到底有什麼差別。可以說,在台灣字改革之前,“裡”和“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它們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西周,甲骨文中都找不到它倆的戶籍,“裡”字比“裏”字年齡要大一些,它是一個會意字,上面一個田,下面一個土。在農耕社會,有田有土的地方當然就是我們人居住的地方,是以引申為鄰裡、故鄉,進而又引申出基層行政機關,比如明代時110戶編為一裡,後來又引申出長度機關,比如千裡、萬裡等。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裏”字演變

“裏”字則是一個形聲字,用的是“衣”的形,“裡”的聲,其造字本義正是衣服的内層,引申出内部之義,與“外”相對。它有一個異體字“裡”,兩字基本可以互通,“裡”字隻是把“衣”放到了左邊,意思并沒有變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台灣字改革中,“裏”和“裡”因為筆畫多,讀音又與“裡”字完全相同,是以一起被并到了“裡”字下面,從此,很多人就隻知“裡”,而不知“裏”和“裡”了。

了解了這三個字的前身後世,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差別運用的。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晉王閩之墓志拓片

東晉王閩之墓志銘中,銘文第一句話是“晉故男子,琅琊臨沂都鄉南仁裡……”,顯然,南仁裡是一個地名,這個“裡”就是基層行政機關,是以用“裡”而不用“裏”。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小桃源裡人(黃士陵刻)

黃士陵曾刻過一方“小桃源裡人”,這方印為誰而刻已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這個小桃源裡也是一個地名,“裡”字的篆文應寫作“裡”,而不是“裏”。這方印“人”字獨占一行,并最大程度縮緊,以讓出更多的空間給另外兩行,其中“小”與“桃”二字非等寬處理,亦可看出作者的匠心。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家在圭峰故裡(齊白石刻)

民國時,已定居北京的齊白石為四川軍閥王缵緒刻過一方大印,内容是“家在圭峰故裡”,這個圭峰是王缵緒的老家,是以稱其為故裡,是以“裡”字應寫作“裡”,而不能寫作“裏”這方印左上角破損嚴重,“故”字殘缺不全,差點識不出來,但卻别有天趣,是否也是别有天意呢?1957年,王缵緒因反對反右運動,偷渡香港未成而最終被捕,三年後在獄中絕食而亡。一代軍閥的人生如此收場,多少讓人有些感慨。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閑雲萬裡(吳昌碩刻)

吳昌碩有一方四字閑章“閑雲萬裡”,這個“裡”字是典型的長度機關,顯然不能用“裏”字來代替。這方印很有意思,一共四個字,有三個字都屬于易混用的漢字,除了本文說的“裡”與“裏”,還有“閑”與“閒”、“雲”與“雲”,它們都很容易被混用。這些易混字我們後面都要講,是以還會拿這方印來撐場子。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夢裡不知身是客(吳讓之刻)

吳讓之曾為金石收藏家陳寶晉刻過一方閑章,内容是“夢裡不知身是客”,這七個字出自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一首詞《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這首詞是李煜在去世前不久懷着極度抑郁的心情創作的,作者隻有在夢裡才感覺自己不是亡國之君,詞句中充滿了對故國的無限思念。吳讓之刻這方印的時候,正避難海陵(今泰州),孤燈獨守,想必也是有些同病相憐。這個句子中的“裡”字當然是内部、裡面的意思,與“外”是相對的,是以篆文必須寫作“裏”,不可用“裡”。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豆花村裡草蟲啼(丁敬刻)

“豆花村裡草蟲啼”,這是丁敬為友人刻的一方朱文閑章。這種用短切刀刻出來的方篆朱文後來成為了浙派的一個标志性印風。在這方印中,作者用的是“裡”,它與“裏”是相通的,都表示内部、裡面的意思。“裡”字筆畫不少,又是左右結構,如果不做适當減筆的話,右下角就會顯得擁擠,作者把“衣”部減到了極緻,堪稱大膽,卻又十分耐人尋味。

“裡”與“裏”、“裡”的用法差別簡單說,代表量詞時隻能用“裡”,代表裡外意思時用“裏”,“裡、裏”在古代的用法是有所不同的。“裡”,從“土”從“田”,有區分界域的意思,本義是“裡弄、街巷”。在古代文字中,表述裡弄、鄉裡,還有距離多少多少裡,都是用這個“裡”。“裏”,從“衣”,“裡”聲,本義是衣服的裡面。一般用法與“外”、“表”相對。比如“裏應外合”等。表示 裡外 意思時 用裏;表示 裡程 意思時用裡。

△趙孟頫楷書《仇锷墓志銘》(局部)

在趙孟頫所書《仇锷墓志銘》中,“裡”和“裏”這兩個字同時登場過,中間隻隔了幾個字,“窆以四月辛酉,其域距祖瑩五裡,公性開疎,與人交,底裏傾盡……”,意思是說仇锷是在四月辛酉日下葬的,他的墓離祖墳有五裡,仇锷生前性格開朗,與人交往非常坦誠,經常把底都掏了。前面一個“裡”是長度機關,後面一個“裏”是内部的意思。我想,趙孟頫這件書法作品應該是解釋“裡”和“裏”這兩個字用法差別的最好材料了,前文提到的那位作家和書法家想必是沒有看過的。

簡單總結一下,凡表示内部、内層、一定空間或時間範圍之義時,都用“裏”,而不用“裡”,比如這裡、那裡、家裡、夜裡、心裡、懷裡等等。凡表示故鄉、裡弄、長度機關或行政機關等義時,必須用“裡”,而不用“裏”,切記切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