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袁世凱這個人,想必朋友們不會陌生。對于他,人們的認識實在好不起來。在日本入侵北韓前的臨陣脫逃,在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中表現出保守派行徑,袁世凱糟糕透頂。

但袁世凱逆時代而行的典型案例,莫過于在1916年公然背叛民主共和政體,選擇恢複帝制,試圖搞所謂的"君主立憲制"。這個舉動激起了全國大部分人民的反對,甚至為此而引發了反對袁世凱稱帝行徑的護國戰争。在護國軍的攻勢下,
袁世凱的北洋軍節節敗退。
他選擇了退位,不久就病發身亡。
而縱觀袁世凱稱帝這場攪動全國風雲的鬧劇中,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起了很大作用。袁克定是袁世凱和原配夫人于氏生下的唯一的兒子,比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年長了12歲。
雖然袁世凱五短身材,又是一個莽漢武夫,但袁克定卻一改父親的龌龊形象,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作為長子,袁世凱對他寄予厚望。在袁世凱總督北韓時期、小站練兵時期,甚至之後到山東和直隸擔任要職,身邊總有袁克定的身影。
然而老天并不眷顧袁克定。1912年,他在老家騎馬時,不小心把腿跌傷,因為醫療水準低下,加上沒能及時治療,袁克定成了一個瘸子。
袁世凱知道這件事後非常地心痛,送兒子去德國治療。
德國雖然治療條件優越,但是袁克定的腿還是沒有恢複到從前的樣子。
德國沒有白去,在那裡袁克定遇到了德皇威廉二世。
得知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長子到德國來了,一直希望在遠東擴大自己影響力的威廉二世自然是非常的重視。他希望袁克定成為一個突破口。
威廉二世對袁克定細心招待、關懷備至。
中國的國情是不适合搞共和制的,隻有向德國學習,搞帝制才能發達。威廉二世不斷給袁克定灌輸。他撺掇袁克定去影響袁世凱,還表示要是中國想要恢複帝制的話,德國一定會鼎力相助。甚至還專門給袁世凱寫了信。
既有好吃好喝,又有苦言相勸,在威廉二世的煽動下,袁克定竟然真的做起了皇帝夢來。
他不但在家裡整"德國風",還開始把自己當成了中華民國的"太子"來。
原本袁世凱對在共和體制下稱帝還有所顧慮。為了打消老爹的顧慮,袁克定索性造起假來。
他不但經常在袁世凱耳邊鼓吹帝制,還專門花了三萬元,雇人制作了一份僞造的"順天時報"。在上面專門刊登所謂擁護帝制的消息和文章,讓他爹認為民意是贊同帝制的。
久而久之,袁世凱逐漸打起了稱帝的念頭。一看有門,袁克定不斷操作,還發起了所謂的組織籌安會。
在兒子的鼓動下,袁世凱欲望燃燒,最終選擇了走向稱帝的逆流。
結果,一場護國戰争,将父子倆的皇帝夢一同打碎。袁世凱甚至氣急敗壞地罵袁克定"欺父誤國"。但一切終究無濟于事,在護國軍的攻勢下,袁世凱衆叛親離,不久便死去。
袁世凱死後,袁克定因為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大靠山,走向了沉寂,遷往了天津隐居了起來。
袁克定早年生活尚且還算富裕,因為一方面他還擔任着開灤礦務總局督辦的職務,另一方面,作為主持分割袁世凱家産的長子,袁克定所得不少,甚至有傳言說他私吞了袁世凱不少遺産。但由于後來他辭去了礦物總局督辦的職位,又多次搬家,加上喜歡講排場,日子走向了下坡路。
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差點當上太子的袁克定,居然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每天隻有靠着一個忠于他的老仆,去街上撿點白菜幫子,以及蒸上一些窩窩頭來充饑。甚至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袁克定也不願放棄他那公子哥的排場,吃飯時一定要戴好餐巾,還得用刀叉進食,哪怕自己吃的是窩窩頭就鹹菜。
晚年的袁克定,生活依然沒有得到好轉,每天過得非常窘迫。但由于袁克定在抗日戰争期間不願當日本人漢奸的民族氣節,加上有留學德國的經曆,掌握德語和英語等原因,表弟張伯駒出手接濟,并幫助他在中央文史館謀了個職位。
解放後,袁克定一直生活在北京,直到195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