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清源 一個世紀的文化符号 圍棋大師吳清源逝世六周年

  2014年11月30日,老蕭正在贛州的江西業餘聯賽賽場做報道,大師仙逝的消息傳來,賽場内外一片歎息聲。吳清源對于圍棋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他已經成為圍棋的一種象征,在圍棋人心目中有如神祇。

  奉上當時寫的悼念文章,在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棋界圭臬的六年後,大師的圍棋思想和對圍棋文化的廣泛、深入探索,尤其值得我們深思。

    百年清源——一個世紀的文化符号

  一代棋聖吳清源魂歸道山,百年歲月成就棋界不朽傳奇。他是足以震古爍今的大宗師,更是棋界前無古人的長壽者。不久前,棋界上下剛為大師的百歲華誕隆重慶祝,大師此時離去仿佛天意——在人間的任務已經完成,該回到宇宙之中繼續探索更深刻的棋道了。

百年清源 一個世紀的文化符号 圍棋大師吳清源逝世六周年

  吳清源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從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從來都是棋界焦點。他最直接的貢獻就是通過擂争十番棋這樣最刺激的圍棋比賽方式,将當時身為“圍棋王國”的日本棋界所有頂尖高手打到先相先或者定先的對局格。按照古人的說法,這是真正的“奉饒天下一先”。因為輝煌戰績,才能使得自己的圍棋思想被重視。吳清源與木谷實聯手開創的“新布局”極大開拓了現代圍棋的思路,他在不貼目時代執白的高勝率讓其他棋手知道——原來棋還可以下得如此銳利。可以說,如果沒有吳清源的出現,現代圍棋在技術上的進步不會如此迅猛,在理論上也不會很快踏入新的境界。日本著名超一流棋士武宮正樹說過:“我們現在這些職業棋手能夠過上好日子,全是托吳先生的福。”

  鼎盛時期,吳清源的“強”是無可比拟的。木谷實、橋本宇太郎、藤澤朋齋、坂田榮男、高川秀格,哪一個不是名垂棋史的大師?但他們在吳清源面前狼奔豕突,幾無還手之力。後輩大師們對吳清源同樣推崇備至,與小川道的、吳清源并稱為“古今三大天才”的趙治勳說:“道策和秀策當然很強,但因為沒有直接交過手,是以這個‘強’很難切實去體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吳老師的強是顯而易見的。”吳清源之後得到棋界最高評價的李昌鎬則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和吳先生相提并論,吳先生是圍棋史上最大的天才。讓對手、讓後輩、讓異國未曾親仰自己風采的高手們推許如斯,難怪楊振甯先生要說:“吳清源在圍棋上的地位比愛因斯坦在實體上的地位還要高。”

  許多人評價吳清源是圍棋史上的最強者,當然,不附和的聲音也有。單從棋譜上去分析這個問題是沒有結果的,誰也不能超越自己的時代,道策也罷,黃龍士也罷,他們在自己所處的時代隻要能不斷赢棋就是最強者。

  吳清源創造了一個時代,并影響着随後的各個時代,他真正的“強”其實在圍棋技術之外。

百年清源 一個世紀的文化符号 圍棋大師吳清源逝世六周年

  能夠引領一項事業進入新的境界,必然有着極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吳清源不僅是一名棋人,更是一名文化人,他的思想中滲透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說,他是一位真正将圍棋引入文化領域的大師。

  吳清源曾沉迷于宗教,并是以遭受過非議。其實信教正表明了吳清源心靈的單純。在烽火連天的亂世,他依然追求内心的甯靜,他是一位修煉者、苦行僧,凡人無法體會他的境界。晚年吳清源強調“中和”,與世界大勢追求的和平不謀而合,而且更具内涵。都說圍棋包羅萬象,但除了吳清源,有哪位棋手能夠将圍棋思想真正與世界、與社會緊密融合呢?如果我們更多地去消化吳清源的圍棋思想,會發現圍棋的未來甚至絕不是“大衆化”這樣苦苦追求的目标可以涵蓋。

  越是高人越贊賞吳清源,即使領域不同,但“道”是相通的。金庸被認為是“俗文化”的頂尖大師,可他對于“雅文化”的代表圍棋情有獨鐘,對吳清源推崇備至,稱吳大師是自己最欽佩的兩人之一,另一位是助越王勾踐擊敗吳國的範蠡。顯然,範蠡和吳清源的人生境界打動了金庸,雖然自己不能像他們那樣淡然名利,但内心的向往無法遏制。

  吳清源早已成為二十世紀的一個文化符号,與魯迅、梅蘭芳、齊白石等頂級大師并列。他的存在,使得圍棋具備了“雲端藝術”的基礎,登堂入室,傲然群芳。

  我們緬懷大師,更需要傳承大師的智慧。在當今浮躁的時代,圍棋也不再是青燈孤枰,一心求道,而是融入了各種熱鬧元素。這是時代發展的必須,但本質的美不能丢棄。一邊贊歎着大師的高潔,一邊說“我們做不到他那樣”,看似慚愧,實際是内心并沒有真正融入大師的思想。

  世界上很難再有另一個吳清源出現了,即使是李昌鎬,他可以如吳大師一般終生投身于棋道,獲得驚世駭俗的戰績,卻因為經曆的曆史相對單純,無法企及大師的思想高度。也許是冥冥之中預料到了這一點,吳清源才堅持了百年,要用所有的力量告訴世人圍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大師終于駕鶴西去,留下惆怅的我們,仰望天空,敬畏,并且茫然。

  吳清源不僅是吳清源,圍棋不僅是圍棋。這一百年,在棋史之中永遠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百年清源 一個世紀的文化符号 圍棋大師吳清源逝世六周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