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篇曆史小說《北宋名相韓琦》

《北宋名相韓琦》以北宋中期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時期朝廷積貧積弱的局面和與遼夏連年戰争的形勢為背景,描寫了一代名相韓琦與範仲淹、歐陽修、司馬光、包拯、王安石、蘇轼等人一起,以國家的複興和民族的存亡為己任,演繹出韓範守邊、慶曆新政、相三朝立二帝和熙甯變法等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着力刻畫韓琦忠于職守、敢于擔當、勤政愛民、清廉自守的一代賢相廉吏的光輝形象。

韓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字稚圭,自号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省安陽市)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詞人。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曆任将作監丞、開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職。曾奉命救濟四川饑民。宋夏戰争爆發後,他與範仲淹率軍防禦西夏,在軍中頗有聲望,人稱 ”韓範”。之後又與範仲淹、富弼等主持“慶曆新政”。宋仁宗末年拜相,力排衆議,立濮王之子為儲君。宋仁宗駕崩,宋英宗即位。宋英宗時,參與調和帝後沖突,确立儲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後,堅辭相位,連判永興軍、相州等地,又反對王安石“熙甯變法”。累官永興節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國公。熙甯八年(1075年),韓琦去世,年六十八。神宗為他禦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追贈尚書令,谥号“忠獻”,并準其配享英宗廟庭。宋徽宗時追封魏郡王 。至清代,更先後從祀曆代帝王廟及孔廟 。 韓琦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宋人歐陽修在《晝錦堂記》中贊其“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 。其文“詞氣典重”,“有垂紳正笏之風” ;為詩不事雕琢,自然高雅 ;工于書法,尤善正書。家中聚書上萬卷,在安陽築有“萬籍堂”。今有《安陽集》《谏垣存稿》等傳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