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篇历史小说《北宋名相韩琦》

《北宋名相韩琦》以北宋中期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时期朝廷积贫积弱的局面和与辽夏连年战争的形势为背景,描写了一代名相韩琦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王安石、苏轼等人一起,以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存亡为己任,演绎出韩范守边、庆历新政、相三朝立二帝和熙宁变法等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着力刻画韩琦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勤政爱民、清廉自守的一代贤相廉吏的光辉形象。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 ”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宋仁宗末年拜相,力排众议,立濮王之子为储君。宋仁宗驾崩,宋英宗即位。宋英宗时,参与调和帝后矛盾,确立储嗣之位。宋神宗即位后,坚辞相位,连判永兴军、相州等地,又反对王安石“熙宁变法”。累官永兴节度使、守司徒兼侍中,封爵魏国公。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至清代,更先后从祀历代帝王庙及孔庙 。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在《昼锦堂记》中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其文“词气典重”,“有垂绅正笏之风” ;为诗不事雕琢,自然高雅 ;工于书法,尤善正书。家中聚书上万卷,在安阳筑有“万籍堂”。今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传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