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術資訊」《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作者: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苑

來源:光明日報2021-10-29

微信平台編輯:周悅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平台成果《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在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舉行。

「學術資訊」《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當代政黨研究平台首席專家吳付來在緻辭中指出,《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采用多學科視角,為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拓寬了思路。中國人民大學将以此次理論研讨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校智庫平台建設,不斷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多學科交流與對話,共同推動建構新型國際關系,為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理論家李君如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以後引起國際社會廣泛反響,不僅是我們黨的重要戰略思想,更是當今世界解決世界問題的重要理念。該書至少有三個亮點:一是有很好的思路,那就是時代之問、中國之答;二是值得思考的叙述邏輯,從時間次元——天涯共此時,到空間次元——天涯咫尺,到自身次元——天下大同的叙述邏輯,對深入了解今天如何與世界相處的基本道理,深入了解整個國家的戰略非常有好處;三是具有文化内涵,從開篇講道統、學統、政統講起,從人類文化講起,最後歸到21世紀張載命題,用文化串起來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向明認為,提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也是源自對中國自身發展目标的一種認知。中國發展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而中國發展後的和平安甯也會給世界帶來和平與安甯,這是我們對中國發展目标和世界互相聯系的認知。

該書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當代政黨研究平台研究員王義桅在總結發言中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是“一帶一路”研究的自然延展和深化,兩者是道和術的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四個自信”,是開創“告别近代,走出西方中心論”的學問,為打造融通中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供了時代機遇。目前學術研究迎來繁榮發展的契機,但受制于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總體上還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和世界需要,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與國際關系三大視角不夠通約,甚至對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存在不同的了解,更有甚者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宣傳而非學術,是應然而非實然,在國内外造成很大的思想認識上混亂。舉辦這樣一個研讨會,目的不僅是進行跨學科、多學科對話,更重要在于超越學科界限的融合創新。

據介紹,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是全國首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機構。中國人民大學當代政黨研究平台(CPPS)是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平台,聚焦中國政黨、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西方政黨三大研究領域,緻力于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的理論建構,自成立以來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政黨理論研究和黨的建設提供理論支援、人才保障和政策建議,目前已成為咨政建言的智庫、學術研究的高地、外宣工作的陣地。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号立場

「學術資訊」《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數字經濟智庫

「學術資訊」《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學術資訊」《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系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台。

「學術資訊」《時代之問,中國之答: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釋出會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研讨會舉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