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杭州市濱江區的浦沿街道,曾經有一個村子叫十間樓村,顧名思義,過去有人在此修過十間樓房。但他為何事而修十間樓房呢?原來,這是一個關于拾金不昧的故事。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明朝末年,十間樓村這一帶有個渡口,常有百姓從這裡乘船離開或者上岸歸來,求學的、謀生的、走親訪友的……來去的人多了,就有一些小商販在此歇腳,做小生意,招徕顧客。渡口邊住着個傅婆婆,子女都成家了。她閑得無事,就在門口搭張桌子,擺個小攤,以賣粽子度日。傅婆婆已經五十多歲了,做起事情來依舊手腳麻利,不比年輕人差。來往的客人都說,傅婆婆包的粽子個兒大,味道美,吃了粽子趕路能耐餓,正好合适呢。

這天一早,天氣晴朗,傅婆婆已經開門做起了生意。很快,第一批粽子熱氣騰騰地出鍋了,香甜的氣息到處彌散開,等船的人個個忍不住回頭來看,他們一邊吸着香氣不停贊歎“好香好香”,一邊就從懷裡掏出銅闆來買粽子。小攤前,不時有人拎着幾個粽子離開,他們說,粽子燙,可以留着路上再吃。有個等船的小夥子在河邊眺望了一陣,都沒看見船的影子呢。他便走到傅婆婆的門口,把行李擱在小桌上,掏出錢袋來,買了幾個粽子,打算坐着吃了再走。清晨的河風陣陣吹過,他慢慢解開系粽子的細棕繩,用筷子撥開粽葉,夾起一塊粽子吃,多麼甘甜爽口的粽子啊。“好吃!實在好吃!”小夥子稱贊道。傅婆婆望了望渡船到來的方向,便笑眯眯地看着他:“别急,慢慢吃,船還沒過來。”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粽子好賣,傅婆婆就很忙了,她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蒸着,又忙着從木桶裡拿出漂洗過的粽葉,繼續包粽子。她把三張細長的粽葉在手中折疊旋轉,使粽葉成為漏鬥狀,她左手持着這“漏鬥”,右手拿勺子舀了一勺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後,再把粽葉餘下的部分折疊蓋在糯米上,讓粽葉圍着那“漏鬥”旋轉,收攏,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形成了。她扯下一根細繩,把粽子纏了一圈,系好,又接着做下一個。小夥子一邊吃粽子,一邊瞪大眼睛看着,從小到大,他吃過很多次粽子,卻從來不會包粽子呢,原來,粽子是這樣做成的。正在發愣呢,渡口處有人在喊:“開船了!”傅婆婆和小夥子連忙擡頭去看,果然,船工已經抽走跳闆,正要拔起船舵呢。小夥子趕緊慌張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他把最後半個粽子塞進嘴裡,提起行李就飛快地跑過去。在船離岸的最後一刻,他總算跳上船了!

傅婆婆把手中的粽子包好後,便來收拾碗筷。忽然,她驚訝地發現,小夥子的錢袋還在桌上呢!她忙把錢袋抓起,朝河邊喊起來,可是,流水嘩嘩,船已經走了好遠,哪裡聽得見她的呼喊。傅婆婆十分難過,她望着河邊出神,後悔自己忘了提醒客人乘船,耽擱人家不說,這銀子掉了,人家該多麼着急啊。她端詳着手中的錢袋,多漂亮的錢袋啊,上面還有幾根藍色的穗子。剛才那個小夥子發現錢袋掉了,肯定會回來取吧?想到這裡,她便把錢袋挂在門口的柱子上。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這天,傅婆婆賣了很多粽子。每當有一批客人上岸,她便一一打量着,看那個小夥子是否回來。可是,一直等到天黑,那人也沒有再來。傅婆婆不斷地自責:真是老糊塗啊,如果自己當時不去包粽子,而是幫客人留意那船,人家就不會慌張,也就不會忘記錢袋……想到這裡,傅婆婆都快愁死了,也不知道那個年輕人找不到錢袋怎麼辦,吃什麼、住哪裡,帶這麼多錢是不是去救急,唉,這可怎麼辦啊。

一天一天過去,傅婆婆巴望着那靠岸的渡船,一次又一次地打量那些上岸的人,客人來了一批又一批,卻仍然沒有看到那天的年輕人。傅婆婆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就把錢袋挂在柱子上,一天的買賣做完了,最後一件事也是收拾起錢袋。

好多人在渡口處聽傅婆婆說起過錢袋的事,但是,茫茫人海,連姓甚名誰都不知道,又從何處幫忙找那個失主呢。他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跟傅婆婆開玩笑:“這麼久也沒人來找錢,說明是天老爺看您老人家太辛苦了,給您送錢來了。”還有人打趣道:“您呀,就把錢收下得啦!您這個破房子也可以換換了。”每到這時,傅婆婆總是搖搖頭說:“那哪行,是人家的就是人家的。怎麼能據為己有呢。”她望着那河灘,接着說道:“我記得那個小夥子的樣子,隻要他來了,我一定認得出來。”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一天,一艘往日沒見過的船在渡口靠岸了,緊接着,一群随從簇擁着一位衣着華麗的公子上了岸。他們說說笑笑,一路走過來。傅婆婆看着為首那人,他個頭高高的,臉色黝黑,眉眼間是樸實的笑容。是他!還是以前的樣子!傅婆婆停下活計,激動地走過去,伸出顫抖的手,緊緊攥住那人的手:“你呀,你可回來了啊!”随從們愣住了,那人也很吃驚,笑着對傅婆婆說:“您老人家還記得我呀,三年前我在這裡乘船,還吃過您的粽子呢。”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認得認得,你怎麼才回來啊,你錢袋掉了,我一直在等着你回來拿啊。”傅婆婆一邊說,一邊轉過身。她取下柱子上的錢袋,手不停地顫抖着,把錢袋放在那人的手中。

那人張大嘴,瞪着那個錢袋,藍色的穗子還在呢,隻是有些褪色了,那是他曾經從一個針線攤上精心挑選來的。三年前,父親暴病身亡,臨終前告訴他,變賣家産,去投奔舅父吧。他自幼喪母,在這裡已經沒有别的親人。安葬了父親,賣掉了房産,他在那個清晨乘船出發,往杭州去投奔舅父。他告訴傅婆婆,自己到了杭州,才發現錢袋不見了。幸好及時找到舅父,在舅父的資助下,他勤勤懇懇做買賣,已經賺了很多錢,他這次回來是給父母上墳的。

此時,周圍已經圍了好多人,有人笑着說:“原來就是這位公子丢了錢袋啊,瞧這氣派,難怪丢了錢也不着急。”接着又有人告訴他:“你可是把傅婆婆急壞了,天天在這裡望着渡口,等你回來。”那公子聽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笑而不答,隻坐着慢慢吃粽子。粽子吃完了,他便笑道:“原來婆婆姓傅,這錢袋中的銀錢,我從來沒想到還能找回來,我全部贈送給傅婆婆,大家說可好?”衆人愣了愣,然後,不約而同地拍起手來。傅婆婆卻慌了神:“哎呀,這可使不得,使不得,這是你的,我怎麼能要呢。”公子堅決要贈,傅婆婆堅決不收,兩人都說了很多客氣話,這錢到底歸誰,卻還是沒個定論。衆人議論紛紛,也不知道該勸誰收下銀子。忽然,有人大聲說:“你倆别争了,我來出個主意,把這錢拿來修幾間房子吧,傅婆婆可以住幾間,其他的給來往過河的人避風遮雨,也是個行善積德的美事。”兩人果然不争了,其他人也都說這是個好主意。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幾日後,公子上過墳,也找好匠人了。他告訴工匠們:“錢袋裡的銀子全部用作修房造屋,用完為止。”開工之時,方圓十裡的村民都來看熱鬧,他們說,傅婆婆拾金不昧,還等了失主三年,應該有此福報,就在這屋裡安享晚年吧,而那位公子,錢财失而複得卻不忘造福鄉鄰,也是難得的好人!這件事鼓舞了很多青壯年,他們趕來幫忙,還不要工錢。

大半年後,這裡總共造起了十間樓,渡口變得更加熱鬧了。傅婆婆依然包着美味的粽子,還在屋裡添置了很多闆凳,她說要友善來來往往的旅客。此後,無論春夏秋冬,人們都愛來這“十間樓”坐坐,說一說這一老一少的故事。他們的故事越傳越遠,大家都知道這裡有個拾金不昧的老人,還有一個造福鄉裡的公子……時間久了,小渡口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就把這裡命名為“十間樓”。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羅鴻講故事‖十間樓村:拾金不昧留美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