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蟲害」種植高手防治薊馬的好辦法

近期,記者走訪了部分棚室了解到,目前薊馬為害嚴重。無論是辣椒、茄子還是黃瓜,它們的花内、葉片及果實上均有薊馬活動、為害的痕迹。每每提及薊馬的發現及防治時,菜農們大多很無奈。但在采訪中,有經驗的菜農卻說,薊馬越看越大,這怎麼解釋呢?

「蟲害」種植高手防治薊馬的好辦法

薊馬為害果實症狀

薊馬難防原因

薊馬難防難治的原因,分析一下,大緻有三:首先是薊馬體型微小,體長0.5毫米—2毫米,不易察覺,棚内少數薊馬為害時,菜農難發現。而數量較多,為害明顯時,防治難度加大。再是薊馬隐蔽性強,蟲卵世代重疊,多在花内、葉片背面活動,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噴藥時難以做到細緻到位。還有藥劑重複使用,薊馬抗藥性增強。這些都是導緻薊馬為害重的根本原因。

薊馬為害症狀

「蟲害」種植高手防治薊馬的好辦法

薊馬為害葉片正面圖檔

再來認識一下薊馬的為害症狀。目前種植大棚的主力年齡偏大,眼睛會有不同程度的老花症狀,若不借助放大鏡等工具,确實在辨識薊馬上存在難度。以黃瓜為例,薊馬多在植株中上部幼嫩葉片為害,受害後的葉片,葉片正面有黃色斑點,從近葉柄處往四周擴散,葉片背面受害處發亮;花朵受害時症狀難以表現,但果實及果柄上會留下明顯的痕迹,果面上有“明皮”,這與缺硼造成的木栓化症狀有所差別,前者看起來光滑些。

「蟲害」種植高手防治薊馬的好辦法

薊馬為害葉片背面圖檔

多措并舉防治薊馬

正确認識了薊馬的為害症狀,再反過來找薊馬,問題就會變得簡單了。相對于薊馬的微小體型,其為害區域卻大很多,症狀也很明顯。但這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根據薊馬的為害症狀找到活動中的薊馬,再結合薊馬的生活習性,多數情況下,薊馬會躲在花内、葉片背面或幼瓜表面為害,由此,菜農在實際生産中便能輕松地發現薊馬的存在及為害情況。當然,還有一種辦法,結合薊馬趨藍的特性,在棚内懸挂藍色粘蟲闆,粘蟲闆位于植株中上部位置,每畝懸挂30片—40片。粘蟲闆能起到害蟲預警和降低蟲口數量的作用。這樣一說,薊馬越看越大也就十分在理了。

然後關鍵還是做好薊馬的預防和防治工作。首先是做好棚室的全方位防護措施。棚頂風口、前臉處及入口處都要安裝防蟲網,并及時檢查,避免出現防蟲網與棚膜密閉不嚴的情況。其次是提早預防,最好在花期前進行噴藥預防,減少薊馬進入花中為害。再是注意用藥方法,棚内一旦發現薊馬為害後,應及時用藥,噴藥時注意行走速度放慢,要全面、細緻,確定藥液準确到達生長點嫩葉、花朵内、葉背面及地表處。同時,前臉處若有雜草或種有其他蔬菜時,也應一并用藥。需要提醒的是,這裡要保證藥液充足并不是指加大藥劑用量。然後還要選擇正确的藥劑組合。建議是殺蟲劑與殺卵劑同步使用,并選擇速效、長效藥劑配合。最後注意交替用藥,指的是藥劑成分不同,而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換三種藥劑,這樣有時會存在商品名不同但成分卻相同的情況。

另外,薊馬為害的花授粉後,結出的果實表面及果柄處會有不同程度的疤痕,對果實商品性影響較大。對此,菜農可及早疏除受害花朵,然後帶出棚外集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