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今年的雨水相對往年較多,空氣濕度偏大,這為玉米大、小斑,圓斑病、眼斑病、灰斑病,褐斑病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這類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植株感病後,時常同一片葉各種斑病可混合發生,或多個病斑互相連片,嚴重時葉片幹枯,葉綠素減少,光合作用下降,影響子粒灌漿造成減産。這類病害一般可造成減産 15~20%,嚴重時可達 50%以上,對玉米産量影響非常嚴重。是以望廣大種植戶關注該類病害,若發現及時進行防治,将損失降到最低。

01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區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我國夏玉米區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較大損失。

症狀:玉米從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較大的損失。以抽雄、灌漿期發病看。病斑主要集中在葉片上,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狀,後變為黃褐色或紅褐色,邊緣色澤較深。病斑呈橢圓形、近圓形或長圓形,大小為10~15毫米·3~4毫米,有時病斑可見2~3個同心輪紋。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内越冬,在翌年溫度比較适宜的5、6月份産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春玉米收獲後遺留田間病殘體上的分生孢子,可繼續向夏玉米田傳播,是以在春、夏玉米混種區,夏玉米總是比春玉米發病重。華北地區 7~8月份氣溫達25℃以上最适于該病流行,這期間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溫度大,小斑病會嚴重發生。

防治方法:①推廣種植抗病高産品種,可有效減輕小斑病的發生為害。②加強栽培管理,在拔節及抽穗期追施複合肥,促進健壯生長,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清潔田園,将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發病來源。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農抗120水劑100~120倍液噴霧。從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02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各玉米産區都有發生,以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等溫度較低地區以及南方山區發病較重。在大發生年份,感病品種減産50%左右。

症狀:為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田間發病始于下部葉片,逐漸向上發展。發病初期為水漬狀青灰色小點,後沿葉脈向兩邊發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梭形或紡錘形的大斑,濕度大時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産生灰黑色黴狀物,緻病不縱裂或枯黃萎蔫,果穗包葉染病,病斑不規則。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内外越冬。田間傳播發病的初次浸染菌源,主要來自玉米稭稈上越冬病組織重新産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氣流傳播。适宜于發病的溫度為20~25℃,超過28℃對病害有抑制作用。中國北方各地6~8月份氣溫大多處于發病适溫範圍,是以這3個月的降雨天數和降雨量是發病輕重的決定因素。然而,凡田間病斑出現較晚的年份,不論後期氣候冬條件如何,大斑病的發生都不會太重。

防治方法: ①推廣種植抗病品種。②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耕深翻,壓埋病原。③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玉米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④化學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于玉米雄花期噴1~2次,每隔10~15天噴1次。

03 圓斑病

玉米圓斑病在玉米生産上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在我國陝西、河北、黑龍江等地區均有發生。該病嚴重危害了玉米的健康生長,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症狀:該病可浸染葉片、果穗、苞葉和葉鞘。葉片上病斑初為水漬狀淡綠到淡黃色小點,以後擴大為圓或卵圓形斑點,有同心輪紋,中央淡褐色,邊緣褐色,具黃綠色暈圈,大小為1~2毫米·3~10毫米。數個病斑彙合變成長條斑。苞葉上的病斑向内擴充可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軸,病部變黑陷,果穗變彎曲,重者粒和穗軸變黑,籽粒和苞葉上長滿黑色黴層。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發病規律:玉米圓斑病菌的侵染循環與玉米小斑菌極為相似。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葉、葉鞘、苞葉、果穗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先在葉片上感病,待果穗抽雄後,再在果穗的苞葉和葉鞘上進行初侵染。初侵染後葉片和苞葉上的病斑産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并借助風、雨水和人為傳播進行再侵染。潛育期1~2 d。此病害在苗期發病和成株期都可發生,但大部分則在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始發,灌漿期至乳熟期為盛發期。若種植抗病品種,該病對玉米産量影響不大,一般減産5%以内,但多年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則會加重病害的發生,甚至絕産。

玉米圓斑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取決于溫度和水分條件。苗期感病較輕,7月下旬進入雨季,高溫高濕則是圓斑病的發病的有利條件。據調查,當田間相對濕度達85%以上時,溫度在25 ℃時,病菌通過風力傳播,經5~7 d後植株葉片、苞葉就會大量感病,産生大量病斑。而幹旱年份則發病較輕。各玉米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根據調查發現,雜交1代種子發病輕于制種田父母,自交系母本發病率高于父本,且主要為害果穗以下部位。

防治方法:種植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各玉米品種間對玉米圓斑病的抗病性差異較大。目前無對圓斑病的免疫品種,在推廣的玉米品種中大多數對圓斑病表現為抗性,抗圓斑病的自交系和雜交種有二黃、鐵丹8号、英55、遼1311、吉69、武105、武206、齊31、獲白、H84、017、吉單107、春單34、榮玉188、正大2393和金玉608等。

栽培防病:延後育苗,培育壯苗,适時晚播,錯過發病高峰期;搞好田園衛生,冬季深翻土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水旱輪作;及時摘除病葉,減少再侵染菌源;高起壟,降低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力。

藥劑防治:播種前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進行拌種,拔節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對葉片進行噴霧預防,一般噴霧1~2次,每間隔7~10 d噴1次;在玉米吐絲盛期(超過50%的果穗吐絲時),用25%粉鏽甯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淋果穗,連續防治2~3次,每間隔7~10 d噴1次。

04 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aniels)又稱尾孢菌葉斑病,是我國北方玉米産區近年來新發生的一種為害性很大的病害。重病時塊葉片大部變黃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脫幹癟,百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産量和品質。

症狀:本病主要發生在玉米成熟期的葉片、葉鞘及苞葉上。發病初期為水漬狀淡褐色斑點以後逐漸擴充為淺褐色條紋或不規則的灰色到褐色長條斑,這些褐斑與葉脈平行延伸,病斑中間灰色,病斑後期在葉片兩面(尤其在背面)均可産生灰黑色黴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玉米出現小、大 、圓、灰、褐、眼斑病 怎麼防治效果最佳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稭稈等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浸染源,該病較适宜在溫暖濕潤和霧日較多的地區發生。而連年大面積植植感病品種,是該病大發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在華北及遼甯省,該病于7月上中旬開始發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①玉米收區後,及時清除玉米稭稈等病殘體,減少田間初浸染來源。②推廣種植抗病品種,目前我國多應用的骨幹自交系如黃早4、掖107、E28、丹340、478、5003等以及生産上大面積種植的雜交種如掖單2号、掖單11号、沈單7号、丹玉16、鐵單10等都比較感病,而新育成的鄭單14、丹408、丹3034、沈試29和沈試30則較抗病,由沈137和丹黃19等抗病親本配出的組合也較抗病。③合理澆水施肥,促使健狀生長,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④在玉米開花授粉後或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退蓖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7~10天後再施1次藥。

05 玉米褐斑病

關于玉米褐斑病,看這一篇就夠了

06 玉米眼斑病

玉米病害 |注意這是北方炭疽病,今年東北有點嚴重

總結:玉米葉片出現病斑前及時防治,出現病斑後及時噴藥,把損失降到最小,你就國家糧食安全盡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