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一個“年輕”的省級行政區。在1988年之前,海南一直隸屬于廣東省。1988年,廣東省海南行政區撤銷,設立了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地處中國最南端,獨特的自然環境,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風情。海南八大怪,就是這種人文風情的表現之一。
第一怪:三條沙蟲一碗菜
沙蟲是一種生活在沿海灘塗一帶的蟲子。它們在退潮時潛伏在沙泥洞中,漲潮時鑽出沙泥洞,因而得名。

沙蟲以沙粒為食物,像一根腸子,洗去腸内沙粒,全條蟲都可食用,而且味道非常好,吃過的人都知道。目前,由于沙蟲的生存環境在惡化,數量不斷減少,是以在市場上的售價越來越貴,每斤能夠賣到50—60元左右。沙蟲幹每斤的價格則在500—700元右,比豬肉、牛肉貴多了。
第二怪:樹根包在樹皮外
外地人來到海南島,經常看到熱帶雨林裡,有的樹木被奇形怪狀的樹根、盤根錯節的藤蔓所纏繞,形成“樹根包在樹皮外”的奇觀。
原來,海南島盛産榕樹。榕樹的生命力很頑強。它的種子被風或者鳥帶到其它樹木上,就會生根發芽,沿着這些樹木的樹皮向下擴充,直至伸入到土壤裡,變為正常根系。
第三怪:老太爬樹比猴快
海南島盛産椰子、槟榔等水果。椰子樹和槟榔樹都長得高大筆直,為了摘取椰子、槟榔,海南島的人們從小就訓練出擅長爬樹的本領,女子也不例外。哪怕到了50、60歲,她們還能靈活地爬樹,不比猴子慢。
老人能爬樹,身體肯定棒,是以海南的百歲老人很多。
第四怪:一條螞蝗當腰帶
這種螞蝗,又叫山螞蝗,學名“海南山蛭”,多見于山區的山溪旁、竹林及低窪地,不但數量多,個頭還不小。人們在這一帶穿行時,經常有山螞蝗落到身上,人根本就不知道,不知不覺地被山螞蝗吸了許多血。山螞蝗吸飽了血後,能夠漲到比平時大10幾倍,看上去就像一根紅腰帶,觸目驚心。
是以,在雨季到來時,當地人會告誡遊客,避免在下雨後登山。就算要登山,也不要靠近山溪、竹林。現在,海南生态環境變好了,山螞蝗少了許多。
第五怪:牛頭下雨牛尾曬
海南有一個地方,叫牛嶺。站在牛嶺頂峰,可以遠眺一望無際的大海。左邊是長有大片珍稀植物青皮林的日月灣,右邊是擁有大片銀色沙灘的香水灣。牛嶺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是海南北部(北熱帶地區)和南部(中熱帶地區)的分界線,當日月灣下着瓢潑大雨時,香水灣卻風和日麗。這就是“牛頭下雨牛尾曬”的來曆。
海南氣候多變,雨晴不定。往往相隔不遠的地方,氣候便截然不同。牛嶺是這種氣候特點的展現。
第六怪:頭上鬥笠當鍋蓋
“我本農家子,童年曾作牧。倒騎牛背上,蓑笠吹橫竹。”明朝時期,從海南走出去的文淵閣大學士丘濬,為徐君《百牛圖》的題跋中附寫了這首五言詩,描繪了戴鬥笠、穿蓑衣、吹橫笛的牧童形象。
鬥笠,是海南人常用的一種遮陽蔽雨用具。海南日照強烈,時晴時雨。人人出門都愛戴着一頂大鬥笠。有人戲稱:“鬥笠能當鍋蓋,海南的一大怪。”如今,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鬥笠已經越來越少,被制作精美的各類傘代替了。
第七怪:火車沒有牛車快
海南多山區丘陵地帶,交通不便。雖然早在70年前,海南就修建了窄軌鐵路,但速度很慢,以至于還沒有牛車跑得快,這就是人們笑談的“火車沒有牛車快”。
這些年來,海南修建了東環高速鐵路和西環快速鐵路,形成了海南環島鐵路。再加上粵海鐵路海南西環線,海南的鐵路建設已經今非昔比,火車經過多次提速後,行車速度很快,再也不是慢吞吞的樣子。
第八怪:青石闆上煎雞蛋
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每當盛夏時節,陽光直曬下,氣溫變得很高。這時候,把雞蛋打在灼熱的青石闆上,可以煎熟來吃。
不過,海南夏季雖然氣溫炎熱,但由于靠近大海,雨水充沛,海風涼爽,再加上風景美麗,反而成為人們避暑消夏的絕佳場所。在晴空萬裡的日子裡,在海南的沙灘上吹吹海風,看看海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喲。
【參考資料:《海南八大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