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小說|楊力:三岔路口的指路人

作者:封面新聞

文/楊力

魯福開了一家小店,小店隻賣水瓜子之類的,裡裡外外十分簡陋,明眼人一看就不像是在做生意。

你說對了,這魯福開店隻是一個幌子,真正賺錢的手段是指路。這裡是一個通往殡儀館的岔道口,前去送葬的車子初次經過這兒,往往找不着北,需要問路。不問路不行啊,民間流傳着一種說法,送葬走不得回頭路,否則會不吉利。雖然有些迷信,但大多老百姓都信,司機更在乎這個。魯福瞅準這個空子,在這裡搭了個棚子,豎了一塊“十元問路”的牌子,生意還挺不錯。

這天,一輛計程車停在小店前。副駕上下來一個臉繃得緊緊的年輕人,一看就知道有什麼鬧心事把他噎着。他幾步跨到魯福跟前,“啪”地往桌上放了一張百元大鈔說:“大哥,待會兒若是有與我年貌相當的人來問去殡儀館的路,你就指相反的方向。隻要你依了我,改日定有酬謝!”不等魯福搭腔,年輕人說罷就奔回計程車上,往殡儀館去了。

魯福聽得莫名其妙,他在這兒指了大半年路,還沒遇見過這類怪人。年貌相當,不就是兄弟嗎?既然是兄弟,卻要指相反方向的路,分明是在“咒”别人啊,難道兄弟間有什麼過節?

魯福還沒想明白,一輛外地計程車風塵仆仆而至。車子到了店前,停了下來,副駕下來的年輕人,果然與先前那位年貌相當,但看上去略長一兩歲,臉上少的是怨氣,多的是蒼桑。

年輕人掏錢給魯福,問去殡儀館的路。魯福想了想,把錢推給他,不冷不熱地說:“你自己找路吧,本店今天歇業,不問路!”魯福這樣說,心頭卻在想,我雖然不告訴他方向,但也不能指相反的路,憑白無故,怎麼好咒别人啊。

年輕人吃了閉門羹,滿臉焦灼,隻得退回車上。可車子剛發動,他又猛地從車上跑下來,來到魯福面前,“撲通”跪下,嘶啞着嗓子說:“大哥,你行行好,給指條路吧!你不說,司機不肯開車呀!”

魯福哪見過這陣勢,為了問路,連面子都不要了,這兩兄弟真是一個比一個怪。魯福摸着兜裡那張百元大鈔,遲疑地問:“你這是幹啥呢?我一個隻求填飽肚子的小老百姓,消受不起如此大禮!”

年輕人跪着不起,焦灼的眼裡甚至湧出一星點淚花,急切地說:“大哥不知,我再耽擱,就趕不上母親火化的時間了。請你了解一個兒子想最後看一眼母親的那顆心吧!”

魯福心弦不由一動,兜裡那張鈔票好像一下輕了許多。他堅持不收那再次遞過來的10元錢,為年輕人指了去殡儀館的正确方向。做完這件事,魯福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沉重。

一周後,一輛小車開到小店前,是那兩兄弟,其中年齡稍長的穿着軍裝。也許度過了那段最悲痛的日子,兄弟倆臉上的氣色好了許多。他們走到魯福面前,一個遞上禮物、一個送上紅包,年輕的說:“我說過,日後定會酬謝你的,今天我們兄弟就是來兌現。”

魯福一臉驚恐,生怕對方是來問罪的,穿軍裝的大哥笑着寬慰說:“你别怕,我們兄弟真是來感謝你的。一來你那天及時指路,圓了一個兒子的孝心,二來你指了一條正确的路,解開了兄弟間的疙瘩,成全了我們的兄弟之情。”

原來,這兄弟倆從小失去父親,母親含辛茹苦一手拉扯大後,哥哥參軍,弟弟工作。就在母親該頤養天年時,被癌魔擊倒。母親彌留之際,弟弟無數次打電話催哥哥回來,哥哥因正在參加演習未能如願。

母親去世時,嘴裡一直念叨着哥哥的名字,這讓弟弟悲痛之餘生出怨氣。在火化母親那天,匆匆趕至路口的弟弟不希望看到哥哥,故意要魯福指一個相反方向,幸好魯福在最後關頭放棄“原則”。重新了解了哥哥的弟弟,真心希望和哥哥一道來感謝他們的“指路人”。

弟弟剛說完,魯福卻号啕大哭起來,跪下向着天邊一邊磕頭一邊念叨:“媽媽呀,我把您丢在家,不願留下來盡一點孝心,跑出來掙這種不明不白的錢,我不是人啊!”

數日後,過往車輛發現,路口的簡陋小店撤得一幹二淨,那個指路人一去無蹤。唯一留下的是那塊“十元問路”的牌子,木牌上用箭頭标明去殡儀館的方向。

【“浣花溪”文學欄目征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征稿範圍内。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标題注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将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準确資訊(不能錯一個字、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卡号、身份證号碼、電話号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