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賀雪峰|《監督下鄉》後記

中國農村基層治理正處在巨變之中。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不僅取消了延續千年的農業稅,而且有越來越多投入農村的财政資源。大量财政資源進村落地,不僅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了公共服務水準,而且改變了國家與農民關系,改造了基層治理機制。

國家資源進村,如何保證資源順利落地,以及如何保證資源有效使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資源的地方就會有競争:一是釘子戶借資源落地謀取不當得利,一個釘子戶得逞,就會有更多釘子戶湧現;二是資源掌握者不負責任,缺少能力甚至利用權力謀取好處,進而造成資源使用低效甚至無效。為了保證資源有效使用,國家就要加強對基層的監督,就會要求基層治理規範化、标準化以及辦事留痕。

中國地域廣大,不同地區情況複雜,國家資源進村落地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是以,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國家資源落地的規範與标準就會相當不同,自上而下的規範化和标準化就會與基層治理實踐産生沖突。在自上而下強有力的規範化、标準化要求下面,基層治理不得不從形式上滿足上級要求,不得不辦事留痕,不得不應付上級,不得不搞形式主義。上級監督越嚴格,要求越規範,基層治理就越是陷入到應付上級核查的形式主義之中,以及基層治理就越是脫離地方實際,國家下鄉資源的使用就越是不精準、無效率。

近20年來,我一直堅持駐村調研,寫調研随筆。十八大以來的駐村調研也寫了若幹調研随筆,2017年前的調研随筆集中在《治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和《最後一公裡村莊》(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兩部書稿中。讓人欣慰的是,《治村》和《最後一公裡村莊》出版後均獲得了較好的讀者評價,也都重印多次。2017年以來繼續駐村調查,繼續寫調研随筆,現在将2017年以來所寫調研随筆彙編為兩部書稿,一部是《大均衡——進城與返鄉的曆史判斷與機制思考》,即将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還有這部《監督下鄉——基層治理現代化諸問題》,《監督下鄉》也是本書收錄一篇調研随筆的題目,之是以用“監督下鄉”作為書名,是因為目前基層治理現代化程序中,與财政資源下鄉相伴而來的監督下鄉正成為塑造基層治理最為關鍵的元素。

鄉村治理現代化有一個艱難探索的過程。中國農村基層治理向哪裡去仍然沒有清晰答案,需要實踐探索,也需要理論探索。收入本書的調研随筆主要向基層治理實踐者尤其是鄉村幹部學習的感想,絕大多數都是對鄉村幹部思考的記錄,也有自己的一些小小思考。通過學者與實踐部門同志們親密互動,才能尋找到通向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道路。

本書分為四篇,收錄了50篇調研随筆或政策評論,涉及鄉村治理諸方面。調查不夠全面,思考不夠深入,抛磚引玉,希望能給予學界同仁和基層實踐者一定啟發。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是《治村》的續集。

中國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正在探索之中,我願意繼續做中國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觀察者、思考者,繼續觀察和思考基層治理現代化問題,并希望在若幹年之後再有新的觀察思考彙編出版,以繼續求教于各位師友。

賀雪峰

2020年10月3日晚

于武漢大學

賀雪峰|《監督下鄉》後記

賀雪峰著《監督下鄉》封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