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作者:安徽三棵梧桐影業

由斯裡蘭姆·拉格萬執導,阿尤斯曼·庫拉納、塔布等人主演的《調音師》已經登陸院線一周有餘,雖然沒有猛烈的宣傳攻勢,但電影憑借紮實的劇本和演員精彩的演繹讓觀衆收獲了意外的驚喜。影片自2018年10月在印度本土公映後,不僅摘得IMDb年度十佳印度片榜首,還拿下有着“印度奧斯卡”之稱的印度電影觀衆獎的多座大獎。在印度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熱度逐漸退燒之際,《調音師》讓中國觀衆看到了印度片的另一道風景。

01 靠口碑起飛的電影

《調音師》是一部印度電影,改編自法國2010年的同名微電影短片(隻有13分鐘)。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它講述一個假裝盲人的鋼琴師意外地卷入一樁謀殺案,進而遭遇了各種離奇經曆的故事。

2018年10月5日,它已經在印度本土和北美院線同步上映。

電影上映後,取得了讓電影團隊做夢都會笑醒的成績,不僅票房逆天,而且口碑炸裂。

據傳,《調音師》的制作成本隻有450萬美元,但僅印度國内的票房就超過了1000萬美元,在北美也狂收了600萬美元。

它在爛番茄的新鮮度竟然一直是100%,也位居IMDb印度電影TOP250的第三位,評分8.6。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自打《調音師》在國内上映以來,豆瓣評分也飙到了8.4,足以說明了這部電影的可看性。

目前影片已經于4月3日在國内各大院線上映,雖然在宣傳力度上跟同期上映的幾部國内電影相比遜色了很多。

但無可否認,這将又是一部因為觀影感受良好,口碑持續傳播而起飛的電影。

因為大多數觀衆觀影後的感受是這樣的:

“我在整部電影中竟然喊了一百多次卧槽。”

“看電影前不要憋尿。”

“太燒腦了,可以二刷三刷的電影。”

“印度電影又走向了新高度。”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02 不是在反轉,就是在去反轉的路上

截止目前,這部電影被觀衆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精彩絕妙的劇情設計。

在兩個多小時的故事中,絕就絕在幾乎每五分鐘都會有一次劇情的反轉,大大小小,不下幾十個,也有傳聞說有一百多個。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拿着小本本,去電影院統計一下。)

這也是觀衆看電影前不能憋尿,觀影中無法克制不停驚歎的主要原因。

反轉我們都見過,但令人目不暇接的反轉加反轉,還真沒有見過。

随便舉幾個例子。

一開始以為男主是盲人,反轉一下,其實是假扮盲人。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無意間目睹了一場謀殺案,本想去衛生間冷靜一下,反轉一下,發現兇手就躲在衛生間裡。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被女兇手投毒,反轉一下,從假扮盲人變成了真瞎。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被追殺,在山窮水盡之時終于被人救起,反轉一下,進了倒賣器官的黑心診所。

這樣先讓人心情稍微放松一下,然後又突然揪心不已的反轉橋段,簡直數不勝數。(就不做更多劇透了。)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密集的反轉,會讓觀衆不由自主地深陷劇情之中,緊跟故事環環相扣的發展節奏。

如果必須要中途去一下廁所,就有可能錯過好幾個反轉,那還真的是很遺憾呢。

可是,如果你以為整部電影裡存在的如此多的反轉,已經到頭了,那麼你就想錯了。

導演對于反轉的喜歡已經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甚至連電影本身都沒有落下。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這部電影是一部懸疑驚悚片。

但這個結論,竟然是在電影進行了四十分鐘之後才反應過來。

在這之前,觀衆會一直以為自己在看一部傳統寶萊塢的青春勵志歌舞愛情喜劇片。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阿卡什是一位鋼琴家,天資過人,英俊潇灑。

為了追求藝術上更高的成就,他故意隐藏視力,欺騙所有的人,以盲人的身份生活。

這源自于阿卡什的突發奇想,如果眼睛看不見,或許會激發更多的靈感也說不定。

其實也可以了解,藝術家麼,總是要有一些和常人不同的想法。

但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

因為假扮盲人,鋼琴師某天在馬路上被單純可愛的餐廳富二代蘇菲撞到。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就這樣因禍得福地成為了餐廳的鋼琴駐唱,不僅每天都能收獲不菲的小費,還很快俘獲了蘇菲的芳心。

賓客如雲的餐廳,帥氣的阿卡什面戴墨鏡,坐在鋼琴前,滿面春風地邊彈邊唱。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在舞池中起舞的客人們被盲人鋼琴家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更被阿卡什優美的歌聲所傾倒。

而在盲人鋼琴家的墨鏡後面,阿卡什的眼睛含情脈脈地注視着人群裡那位滿頭卷發,笑靥如花的姑娘,蘇菲。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愛情永遠是藝術家靈感的源泉,而蘇菲正是阿卡什心愛的缪斯。

左手是甜蜜的愛情,右手是醉心的音樂,完美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對于阿卡什來說,這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對于觀衆來說,這個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的場景既是令人輕松愉悅的一個小高潮,也更符合印象中對于印度電影的傳統認知。

對對對,這還是那個演着演着就唱起來,說着說着就跳起來的印度電影。

還是那個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然而,你想錯了。

事業愛情都得意的阿卡什很快就因為假扮盲人,而卷入了一場兇殺案。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為假扮盲人,意外地收獲了金錢和愛情,也因為假扮盲人,被迫地卷入了陰謀和追殺。

至此,劇情的走向出現了巨大的反轉,從輕松诙諧的傳統印度歌舞愛情片,畫風突變,轉入了情節刺激,驚悚恐怖的懸疑片。

可是,這也是這部電影令人不得不喜歡的原因之一。

你以為劇情會這樣,偏偏就那樣了。

代表正義的警察,反而正是謀殺的真兇。

賢妻良母的美人,竟是謀殺親夫的連環殺手。

你以為男主會死去,結果卻死裡逃生了。

你以為男主否極泰來,沒有想到卻掉入了另一個狼窩。

反轉,再反轉,一直反轉,出其不意的反轉,接近極限的反轉。

而觀衆,除了欲罷不能的拍案叫絕,還能怎麼辦?

03 歌舞、現實主義、驚悚懸疑

“多面手”印度電影不再隻有阿米爾·汗

《印度合夥人》《神秘巨星》《嗝嗝老師》《起跑線》……2018年,印度電影在國内銀幕登場格外頻繁,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豪取近13億元,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後,“寶萊塢制造”的影片在一些影迷心中似乎成為了一項品質保證。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2018年一年,印度電影在本土和海外的表現都值得一提,國内票房收益達到1237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币120億元),也曆史性地誕生了十部海外票房突破1000萬美元的影片。

如果說《三傻大鬧寶萊塢》《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裡的“歌舞升平”是印度或是印度題材電影留給中國觀衆的最初印象,那麼聚焦女性權益、揭示社會沖突則是如今影迷最為熟悉的劇本。但女性意識的覺醒并不是印度電影的全部,近年來,寶萊塢的觸手也越來多地伸向更寬泛的題材領域,并取得不錯的結果。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除了《調音師》外,IMDb評選出的2018十佳印度影片中包括驚悚片《惡魔》、劇情片《心甘情願》《蘭伽斯塔拉姆恩仇錄》、印度傳奇演員桑傑·達特傳記片《一代巨星桑傑君》等。2017年該榜單的首位則由刑偵題材影片《迷魂枭雄》摘得。

提起印度電影,演員阿米爾·汗是一個繞不開的角色,從《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無論是為角色高強度增重減重,還是身體力行地揭示社會沖突,這位被《時代》雜志稱作“國家的良心”的演員無可替代地成為了一位标杆性人物。然而,阿米爾·汗并不會是印度電影的唯一代名詞,巨星的光芒也不足以照亮每部影片。在《摔跤吧!爸爸》達到票房頂峰後,打對折的《神秘巨星》、不足7000萬元的《印度暴徒》都讓人看見同質性影片和單一演員吸引力的日漸式微。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電影《調音師》透過因殺夫命案的發酵,即荒誕不經,卻不得不說又是深谙人性的。随着劇情的深入其實這部電影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所有人認識的出發點都是自我的利益,通奸愛财的妻子、公權淪喪的奸夫、販賣器官的醫生、利欲熏心的小販,黑色幽默之下每一個人都是喪失人性的逐利者,而即便是鋼琴師善良的女友,在最後聽完鋼琴師再度編造的謊言後,居然也說應該摘掉出軌妻子的眼睛,這一角色的真正意義在這一刻才真正顯露,其所代表的實則是公衆借善良正義之名的暴力。

燒腦神劇《調音師》: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調音師》對人性的解讀其實已經電影電影開頭的字幕,“什麼是生命?這取決于肝髒”給出了答案,當人性深陷利益的漩渦,誰又能真正不怦然心動?利益之下其實所有人都是盲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