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作者:安徽三棵梧桐影业

由斯里兰姆·拉格万执导,阿尤斯曼·库拉纳、塔布等人主演的《调音师》已经登陆院线一周有余,虽然没有猛烈的宣传攻势,但电影凭借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精彩的演绎让观众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影片自2018年10月在印度本土公映后,不仅摘得IMDb年度十佳印度片榜首,还拿下有着“印度奥斯卡”之称的印度电影观众奖的多座大奖。在印度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热度逐渐退烧之际,《调音师》让中国观众看到了印度片的另一道风景。

01 靠口碑起飞的电影

《调音师》是一部印度电影,改编自法国2010年的同名微电影短片(只有13分钟)。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它讲述一个假装盲人的钢琴师意外地卷入一桩谋杀案,从而遭遇了各种离奇经历的故事。

2018年10月5日,它已经在印度本土和北美院线同步上映。

电影上映后,取得了让电影团队做梦都会笑醒的成绩,不仅票房逆天,而且口碑炸裂。

据传,《调音师》的制作成本只有450万美元,但仅印度国内的票房就超过了1000万美元,在北美也狂收了600万美元。

它在烂番茄的新鲜度竟然一直是100%,也位居IMDb印度电影TOP250的第三位,评分8.6。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自打《调音师》在国内上映以来,豆瓣评分也飙到了8.4,足以说明了这部电影的可看性。

目前影片已经于4月3日在国内各大院线上映,虽然在宣传力度上跟同期上映的几部国内电影相比逊色了很多。

但无可否认,这将又是一部因为观影感受良好,口碑持续传播而起飞的电影。

因为大多数观众观影后的感受是这样的:

“我在整部电影中竟然喊了一百多次卧槽。”

“看电影前不要憋尿。”

“太烧脑了,可以二刷三刷的电影。”

“印度电影又走向了新高度。”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02 不是在反转,就是在去反转的路上

截止目前,这部电影被观众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精彩绝妙的剧情设计。

在两个多小时的故事中,绝就绝在几乎每五分钟都会有一次剧情的反转,大大小小,不下几十个,也有传闻说有一百多个。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拿着小本本,去电影院统计一下。)

这也是观众看电影前不能憋尿,观影中无法克制不停惊叹的主要原因。

反转我们都见过,但令人目不暇接的反转加反转,还真没有见过。

随便举几个例子。

一开始以为男主是盲人,反转一下,其实是假扮盲人。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无意间目睹了一场谋杀案,本想去卫生间冷静一下,反转一下,发现凶手就躲在卫生间里。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被女凶手投毒,反转一下,从假扮盲人变成了真瞎。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被追杀,在山穷水尽之时终于被人救起,反转一下,进了倒卖器官的黑心诊所。

这样先让人心情稍微放松一下,然后又突然揪心不已的反转桥段,简直数不胜数。(就不做更多剧透了。)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密集的反转,会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深陷剧情之中,紧跟故事环环相扣的发展节奏。

如果必须要中途去一下厕所,就有可能错过好几个反转,那还真的是很遗憾呢。

可是,如果你以为整部电影里存在的如此多的反转,已经到头了,那么你就想错了。

导演对于反转的喜欢已经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甚至连电影本身都没有落下。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部电影是一部悬疑惊悚片。

但这个结论,竟然是在电影进行了四十分钟之后才反应过来。

在这之前,观众会一直以为自己在看一部传统宝莱坞的青春励志歌舞爱情喜剧片。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男主阿卡什是一位钢琴家,天资过人,英俊潇洒。

为了追求艺术上更高的成就,他故意隐藏视力,欺骗所有的人,以盲人的身份生活。

这源自于阿卡什的突发奇想,如果眼睛看不见,或许会激发更多的灵感也说不定。

其实也可以理解,艺术家么,总是要有一些和常人不同的想法。

但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因为假扮盲人,钢琴师某天在马路上被单纯可爱的餐厅富二代苏菲撞到。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就这样因祸得福地成为了餐厅的钢琴驻唱,不仅每天都能收获不菲的小费,还很快俘获了苏菲的芳心。

宾客如云的餐厅,帅气的阿卡什面戴墨镜,坐在钢琴前,满面春风地边弹边唱。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在舞池中起舞的客人们被盲人钢琴家高超的演奏技巧征服,更被阿卡什优美的歌声所倾倒。

而在盲人钢琴家的墨镜后面,阿卡什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人群里那位满头卷发,笑靥如花的姑娘,苏菲。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爱情永远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而苏菲正是阿卡什心爱的缪斯。

左手是甜蜜的爱情,右手是醉心的音乐,完美的人生也不过如此。

对于阿卡什来说,这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对于观众来说,这个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场景既是令人轻松愉悦的一个小高潮,也更符合印象中对于印度电影的传统认知。

对对对,这还是那个演着演着就唱起来,说着说着就跳起来的印度电影。

还是那个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然而,你想错了。

事业爱情都得意的阿卡什很快就因为假扮盲人,而卷入了一场凶杀案。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因为假扮盲人,意外地收获了金钱和爱情,也因为假扮盲人,被迫地卷入了阴谋和追杀。

至此,剧情的走向出现了巨大的反转,从轻松诙谐的传统印度歌舞爱情片,画风突变,转入了情节刺激,惊悚恐怖的悬疑片。

可是,这也是这部电影令人不得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你以为剧情会这样,偏偏就那样了。

代表正义的警察,反而正是谋杀的真凶。

贤妻良母的美人,竟是谋杀亲夫的连环杀手。

你以为男主会死去,结果却死里逃生了。

你以为男主否极泰来,没有想到却掉入了另一个狼窝。

反转,再反转,一直反转,出其不意的反转,接近极限的反转。

而观众,除了欲罢不能的拍案叫绝,还能怎么办?

03 歌舞、现实主义、惊悚悬疑

“多面手”印度电影不再只有阿米尔·汗

《印度合伙人》《神秘巨星》《嗝嗝老师》《起跑线》……2018年,印度电影在国内银幕登场格外频繁,在2017年《摔跤吧!爸爸》豪取近13亿元,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后,“宝莱坞制造”的影片在一些影迷心中似乎成为了一项品质保证。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2018年一年,印度电影在本土和海外的表现都值得一提,国内票房收益达到1237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120亿元),也历史性地诞生了十部海外票房突破1000万美元的影片。

如果说《三傻大闹宝莱坞》《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的“歌舞升平”是印度或是印度题材电影留给中国观众的最初印象,那么聚焦女性权益、揭示社会矛盾则是如今影迷最为熟悉的剧本。但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是印度电影的全部,近年来,宝莱坞的触手也越来多地伸向更宽泛的题材领域,并取得不错的结果。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除了《调音师》外,IMDb评选出的2018十佳印度影片中包括惊悚片《恶魔》、剧情片《心甘情愿》《兰伽斯塔拉姆恩仇录》、印度传奇演员桑杰·达特传记片《一代巨星桑杰君》等。2017年该榜单的首位则由刑侦题材影片《迷魂枭雄》摘得。

提起印度电影,演员阿米尔·汗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从《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无论是为角色高强度增重减重,还是身体力行地揭示社会矛盾,这位被《时代》杂志称作“国家的良心”的演员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一位标杆性人物。然而,阿米尔·汗并不会是印度电影的唯一代名词,巨星的光芒也不足以照亮每部影片。在《摔跤吧!爸爸》达到票房顶峰后,打对折的《神秘巨星》、不足7000万元的《印度暴徒》都让人看见同质性影片和单一演员吸引力的日渐式微。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电影《调音师》透过因杀夫命案的发酵,即荒诞不经,却不得不说又是深谙人性的。随着剧情的深入其实这部电影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所有人认识的出发点都是自我的利益,通奸爱财的妻子、公权沦丧的奸夫、贩卖器官的医生、利欲熏心的小贩,黑色幽默之下每一个人都是丧失人性的逐利者,而即便是钢琴师善良的女友,在最后听完钢琴师再度编造的谎言后,居然也说应该摘掉出轨妻子的眼睛,这一角色的真正意义在这一刻才真正显露,其所代表的实则是公众借善良正义之名的暴力。

烧脑神剧《调音师》:在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

《调音师》对人性的解读其实已经电影电影开头的字幕,“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给出了答案,当人性深陷利益的漩涡,谁又能真正不怦然心动?利益之下其实所有人都是盲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