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旗文稿》2021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教育訓練班開班式上指出:“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争是不切實際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産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新的征程上,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發揚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鍛造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政治品格,努力為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開拓進取中煉就鋼筋鐵骨
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内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着鬥争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鬥争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赢得勝利。一百年來,在掃除國家屈辱、拯救人民苦難、拂去民族灰塵的偉大奮鬥曆程中,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各項成就無一不是在鬥争中誕生、在鬥争中發展、在鬥争中壯大的。我們黨在百年奮鬥中錘煉了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精神風骨,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志氣、底氣、骨氣。敢于鬥争、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産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國共産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國核工業在黨的上司下建立和發展,鬥争精神和紅色血脈與生俱來。建立核工業是我們黨登高望遠,掌握和運用鬥争規律進行恢弘實踐的産物,這使我國核工業一開始便帶有鮮明的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政治品格。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親切關懷核工業,組織、協調、帶領核工業人走前人沒走過的道路、登前人沒登過的高峰,在實踐中傳授核工業人經驗法寶,使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凝聚起了核工業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強大力量。老一輩核工業人聞令而動,他們中有的從井岡山、延安、西柏坡一路走來,有的來自沂蒙老區,有的經曆過抗美援朝戰争,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頑強意志戰勝了建立初期物資嚴重匮乏、科研生産條件簡陋、生活環境惡劣等諸多困難,成功研制出“兩彈一艇”,他們身上散發的共産黨人的精神特質,共同鑄就了我國核工業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紅色底蘊。
改革開放後,核工業人毅然投入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實作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從秦山核電“國之光榮”到打造“華龍一号”國家名片,走出國門,實作從跟跑、并跑向領跑的跨越轉變。與此同時,保持能力建設,實作核動力更新換代等重要工作,并在核燃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領域有所突破。從第一次創業“敢上九天攬月”,到第二次創業“行至半山不停步”,我國核工業在敢于鬥争、敢于勝利中不斷成長壯大,并相繼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回顧中國核工業的發展脈絡,剖析核工業的精神根底,就能夠發現,敢于鬥争、敢于勝利已深深刻在核工業人的骨子裡,核工業人在任何鬥争面前骨頭都是硬的。
傳承鬥争精神方能奮進偉大時代。核工業的奮進事關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定不移跟黨走,強核報國鑄輝煌,我國核工業人要不斷涵養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精神力量,赓續紅色血脈,進一步錘煉筋骨。中核集團黨組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家國情懷,永葆政治本色。高品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堅定核工業人把紅色江山世代傳下去的理想信念。提煉形成“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激勵核工業人“奮楫揚帆再出發”。深入開展向“時代楷模”彭士祿同志學習活動,号召全體核工業人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激浪前行。舉辦“百年黨旗紅、核鑒戈壁情”主題婚禮活動,通過金婚、銀婚帶新婚的方式,把前一代核工業人“祖國需要我”的奮鬥立場和奮鬥激情交棒給核工業的新一代。建立中核集團“紅色基因庫”,釋出核工業文化遺産名錄,命名一大批黨性教育基地,利用核工業紅色資源,強化敢戰能勝的紅色基因,確定偉大鬥争精神傳承弘揚。
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敢戰能勝
鬥争精神和鬥争本領是相輔相成的。鬥争精神的引領作用是巨大的,勇于發揚鬥争精神,才能更好地、徹底地發揮鬥争本領。沒有較強的鬥争本領,就不能很好地發揚鬥争精神。必須在鬥争中學會鬥争,在鬥争中成長提高,練就鬥争的真本領、真功夫,牢牢掌握鬥争主動權。
在實作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中敢戰能勝。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中核集團黨組自覺主動把核工業的命運與黨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充分發揚鬥争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高品質發展,在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的偉大鬥争中敢戰能勝,奮勇向前。緊緊圍繞“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與影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切因素作鬥争,“人民至上”貫穿始終。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華龍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号機組投入商運,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子產品化小堆――玲龍一号開工建設,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均取得突破性進展,非核新能源發電創曆史新高,為實作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強的綠色清潔能源保障,進一步厚實了國家實作“雙碳”目标的底氣。貫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國家戰略,聯合開展的進口冷鍊食品新冠病毒防控輻照消殺技術研究階段性成果通過驗收,圍繞醫用同位素自主、惡性良性腫瘤精準放療新技術等打造出一支醫用同位素保障國家隊。中核集團在做強做優做大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敢戰能勝。中核集團居安思危,牢記“國之大者”,築牢安全基石。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時,用嚴防嚴控為複工複産争取時間空間,做到防疫情、保生産、促增長統籌推進。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以“安全這根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繃得更緊”的政治意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訓示精神,系統開展安全風險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深查細糾、事事清零,提升中核集團本質安全水準,以超正常舉措實作超正常成效。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上,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確定項目進度、品質萬無一失,關鍵時刻做到讓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
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敢戰能勝。中核集團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擔當作為,堅決發揮好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隊、主力軍作用。服務西部地區大開發,助力甘肅綠色發展、打造智慧城市,在甯夏同心縣打造新能源大基地,以核工業全産業鍊優勢托舉西部地區跟上新時代步伐。服務振興東北地區,把吉林作為重要産業發展區,加大投資開發力度。服務中部地區科技崛起、産業崛起,與湖南深化已有産業合作的同時拓展新産業合作,為湖南十八洞村保電送電,確定産業到哪裡電就跟到哪裡。服務東部地區勇立潮頭,與上海開展全方位合作助力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在福建布局10台在建在運機組助力建構清潔高效能源體系,為江蘇連雲港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和浙江海鹽打造“零碳能源,綠色發展”國家級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為東部地區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核動能”。
在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中敢戰能勝。中核集團聚焦推動形成國家發展新優勢,與影響建設科技強國的一切因素作鬥争,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以新時代協同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國内首台百噸級自主設計制造乏燃料運輸容器下線,“華龍一号”核心專利獲中國專利獎金獎,中核集團入選首批月壤研究機關,18 項成果亮相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政策宣貫會,越來越多的“關鍵變量”掌握在自己手裡。夯實人才根基,組建涵蓋我國核工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院士、專家學者的新一屆科技委,引領我國核科技工業前進方向,重點打造的“青年英才計劃”結出累累碩果,成為人才成長的“快車道”。以全球視野建構開放創新生态,中俄核能合作項目在兩國元首見證下開工,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磁體安裝首吊成功,為“點亮”等離子體奠定基礎。
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勇前進
中國共産黨靠鬥争赢得過去,更要靠鬥争開辟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面臨的各種鬥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随我們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過程。”可以預見,新的趕考路上仍會有許多風險考驗,甚至驚濤駭浪。中核集團要始終牢牢把握“九個必須”,敢于鬥争、善于鬥争,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勇前進,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逢山開道、遇水架橋。
把牢鬥争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産黨人的鬥争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産黨上司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我國核工業因黨而生,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強化政治引領,做到頭腦特别清醒、立場特别堅定,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思想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标準高品質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核工業和中核集團重要訓示批示精神,用“強核強國”的使命擔當檢驗黨性純度、衡量政治自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全國國企黨建工作會議召開五周年“回頭看”,完善中核特色“大黨建”體系,抓重點、補短闆、強弱項,在不斷提升黨建工作品質中把牢發展方向。
堅定鬥争意志。長期鬥争需要長久意志。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的“根”和“魂”,蘊含着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紅色基因,隻有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才能為做好長期鬥争并取得勝利築牢底氣。中核集團牢記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黨的群衆路線,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發揮核技術應用優勢,聚焦“健康中國”持續發力。深入開展好“幸福中核”系列活動和“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始終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堅持自我革命,用案例加強警示教育效果,持續懲治腐敗突出問題,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着力建構“大監督”格局,使核工業人曆經千錘百煉仍朝氣蓬勃,始終保持忠誠幹淨擔當的政治本色,更加堅定跟黨學戰鬥、跟黨去戰鬥的革命意志。
把握鬥争規律。中核集團通過高品質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了解和把握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高核工業幹部員工“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的見微知著力,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裡,表現形式是什麼,發展趨勢會怎樣,該鬥争就要鬥争,總結運用好經驗規律,不辜負抛頭顱灑熱血的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不辜負黨披荊斬棘、筚路藍縷走過的100年。增強全局思維和系統思維能力,從國家戰略需要看核工業發展,從核工業全産業鍊條看中核集團發展,從實作集團公司“三位一體”奮鬥目标看各闆塊公司發展,加強各項工作的政策統籌、進度統籌、效果統籌,發揮整體效應和産業鍊勢能。
回首一百年是那麼長,因為中華民族前進的每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後繼、艱苦奮鬥的結果,回憶每一段曆史時都讓人百感交集,站在每一段曆史前都難忘難離。回首一百年又是那麼短,因為百年隻是綿長曆史中的匆匆一瞥,但就在這一瞥中,我們黨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程序。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點上,我們必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敢于鬥争、敢于勝利,以開局就是決戰的姿态,響應偉大号召,把黨上司下的核事業繼續全面推向前進,為走好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的趕考之路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