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麼最貴,是人才。從聽到這句話開始,我一直都對這句話深表認同。然而,在經曆了前東家的一次管理晉升後,我才發現,最貴的不是好的“人才”,而是好的“庸才”。
那段時間,公司的設計團隊,準備新晉升1個主管和1名組長來管理新團隊,有三位員工滿足條件。
我根據日常對他們的了解情況,我非常看好員工小C,相比另外兩位同僚,他工作能力極強,也能和周圍的同僚打成一片,活動的組織能力也挺強,而且經常主動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結果我最看好的那名員工小C不僅升職失敗,更是在一個月後離開了公司。剛開始我深感震驚,等了解了事情原委後,反而覺得這個人才,确實是我看錯了。

按照公司的晉升制度,員工晉升主管需要滿足入職滿半年,且半年内績效考核成績,屬于團隊前20%. 然後,根據直屬上司的評分,寫評語,加上競品宣講,來擷取到成為代理主管的機會。代理期為一個月,到期後表現正常,大機率都會轉正。
就算參與了沒有能夠晉升,公司也會針對滿足條件的員工。在正式主管任命下來後,對落選的員工酌情上漲薪水,以鼓勵其多多貢獻。是以,隻要參加晉升,不論是否能上去,都會有一些好處的,這也是大家都願意積極參與晉升的原因。
我是公司外招的營運部門負責人,由于經常有活動,還有方案需要設計團隊協助,是以我對設計團隊的情況也算是比較了解。對這次即将參與晉升的三位同僚,也挺熟悉的。
小C是三人中,入職公司時間最短的一個,才八個月。然而由于他工作能力強,幾乎每個月都是他們部門業績的前10%。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任務安排和思路與他自己的想法不一緻時,他總會與對方争論一番。并且,在與人溝通時說話比較直接。這是他作為職場新人的缺點。
相比之前,另外兩名員工,小A和小Z,都是入職超過兩年的員工。工作能力,在我看來不如小C,但是比較聽話,每次安排的任務,都完全按照要求完成,也不會根據提任何的意見。是以,我通常喜歡聯系小C,來幫我們做設計。
很快晉升的評選結束了,小C不出我所料,成功成為了代理主管。然而,小A和小Z,兩人都作為代理組長協助小C管理,如果表現得好,三人都可以晉升。
起初,我并沒有明白老闆此舉的用意。直到一個月後,公布最後正式晉升任命時,我才恍然大悟。
最後的結果是,小Z成為新業務組主管,小A擔任組長協助小Z。小C卻被公司直接開除了。
原因是,小C在擔任代理主管期間,接到數個外部客戶的設計訂單時,根據自己經驗多次建議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變更設計要求,引起多個客戶投訴。
同時,小C管理風格過于強勢,對員工的要求頗多,不善于管理者工。組内最近一個月離職率激增。是以,公司以不勝任工作為由,辭退了小C。
而小Z和小A兩位同僚,及時按照客戶要求完成了設計訂單,避免了公司更大的損失。同時,二人也得到了團隊其他同僚的廣泛認可,是以公司提拔了兩人。
其實,老闆早在當初競選時,就發現了小C的問題。但他也希望通過這一個月的管理崗曆練,能讓小C處事變得更成熟。是以,給了小C這個機會。
之是以會安排兩個組長,就是想着要兩個有經驗,且聽話的老人能夠兜得住底。沒想到,這個安排還真的奏效了。後面随着小C的離開,公司的業務一點也沒受到影響。大家漸漸也就忘了有這一号人了。
在後面的工作中,我也發現哪怕是在不同的企業和崗位,都有這類現象存在,往往在管理崗的人,并非是大家都認可的“人才”,反而是一些平時看上去不咋樣的“庸才”。
而庸才們之是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們具備了這些人才可能不具備的特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1 聽話,服從安排。</h1>
任何上司在安排工作時,首先都是希望自己的下屬執行到位。能夠把安排下去的事情做好。畢竟,在安排之前,上司都是經過了考慮的,要是真有問題,上司一般會提前征詢大家的看法。
既然不是征詢而是安排,肯定就是決定了的事情。哪怕你再不認可,也要先執行。有問題,再找上司溝通,這才是能力的展現。
如果一開始,就直接反駁上司的安排和決定,那麼不是你沒有能力,而是純粹要找茬了。小C就是這樣的,面對客戶的要求,總想着讓對方按照自己說得來。是以,引起了客戶的不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2 有更高的情商</h1>
能在一個公司幹得長久的人,在公司的人際關系通常都是不錯的。不論是跟上司還是跟同僚們。
尤其在剛晉升後,如何保持與原來同僚之間的關系,是能不能坐得穩位置的關鍵。小C原來很善于組織,也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但是在被提拔後,馬上就開始當“家長”,各種提要求。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反感。而另外兩位同僚,仍選擇跟大家打成一片,讓大家有個緩沖期,對比之下,自然會更受歡迎。
是以,另外兩名同僚憑借着他們更高的情商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3 更清晰的自我認識</h1>
庸才們 通常都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幾許。不會去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知道上司給自己的工作安排,到底是為了什麼。
從一開始另外兩位同僚,在老闆任命他們兩人為組長時,其實就猜到了上司對小C不放心。但兩人,都深知自己的能力,并沒有私下明争暗鬥。而是團結起來把事情做好。最後被架空的反而隻有小C一人。
而且,他們知道客戶的要求不會輕易變動。是以在小C與客戶争執不下時,他們就直接按照客戶要求來開始設計,保證了公司的利益。
而小C,剛得到一些認可就開始飄了。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杠上司,杠客戶,杠同僚。就是因為,其不清晰的自我認識,讓他最後得罪了所有人。哪怕,不當主管,回去再當一個普通員工,都成為了不可能。
說在最後,其實在很多公司,每個崗位的人都隻是一枚螺絲釘,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好。所謂人才,能做的不外乎是比普通人多一點。但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來管理。
那為何不選一個,更省心更聽話的人來呢?是以,哪怕你是個人才,在你沒有辦法改變世界的時候,隻有改變自己,來适應世界,不然被淘汰的隻能是你。
21世紀,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适應21世紀的“人才”
#職場達人說##職場##職場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