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圖檔來源于影片《契克》
在人的生活中,對他人有所眷戀總是好的。就像為平淡如水的生活添加了一點味道,一點色彩,使它從稀薄寡淡變得濃烈,從單調庸常變得色彩斑斓。
人在世間,獨往獨來,赤條條來去無牽挂,的确是自由自在的感覺,但是自由的感覺有點輕飄飄。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雖然明知世間的任何眷戀,無論對人對事,總會像翅膀上的鉛墜,令人無法自由展翅飛翔,但是人還是常常陷入對人對事的深厚眷戀之中,蓋因對濃烈味道與色彩的向往。一人獨處的自由有利有弊,利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弊是生活有些稀薄,有些寡淡,有些單調,沒有波瀾起伏,沒有濃墨重彩。
自己一人獨處,一切都可控制,所有行為思想都在掌握之中。與他人交往就不是這樣,有許多不可掌控的因素,比如他人的興趣、愛好,生命的關注點,甚至每天的情緒,這些都是自己無法預知無法掌控的。但也正因如此,人會好奇,會覺得有趣,有懸念,像猜謎,想知道對方的想法,對方的生活,對方的感覺。對方是一個生動的、獨立于自己的存在,他的生命與自己的像兩條交叉線,在某一點上交集、碰撞,濺出絢麗的謎一樣的火花,而不是像世間絕大多數的其他人,與自己隻是平行線而已。
看到劉瑜一篇論述孤獨的文章,其中提到自己之是以獨處,是因為不願費心去“經營一個關系”。如果一個關系是需要經營的,那麼它就是一個累贅,一個負擔。隻有發自内心需求的關系,才是值得保持的。
有這樣一種關系,你的心裡自然而然地與他對話,被他吸引,追逐着他,關注着他,喜愛着他,等待着他,聆聽着他。這種關系不是打擾,而是快樂。所有的對話都是發自内心的思考;所有的提問都是發自内心的好奇;所有的思念都是發自内心的沖動;所有的關注都是發自内心的喜愛。這樣的關系就不是累贅,不是負擔。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和舒适。
世間多數事情都是沒有懸念的,吃完還會餓,睡了還會醒,要走去某處,無論走多久,必定會到達。唯有與某個人的關系,有時會有懸念(多數關系也是沒有懸念的,如親子關系,戀人關系)。他有他的生活,你有你的生活,兩人像交叉線,隻在某一處有交集。這種有懸念的關系比較有趣,就像一個尚未猜出謎底的謎語,吸引你的好奇心。
可惜,這樣的關系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世間恰好有這樣一個人,如果你恰好遇到了他,如果你恰好有機會發出信号,如果他恰好回應了你,如果……這才有可能建立這種有趣的關系。
與孤獨相比,如果有一兩個這樣有趣的關系,生活會變得有趣些。
人在社會中生存,不得不與人打交道,除了親情之外,應當依照什麼原則建立後天的人際關系呢?我想了想,應當遵循以下幾種原則:
首先,阻力最小原則。如果你想結交一個人,而那人對你毫無興趣,那阻力就很大。社會上的婚姻大多是門當戶對的,就是因為相近的社會階層、生活環境的人交往起來阻力最小,最容易成功。
其次,共同話語原則。結交朋友一定要有共同關注的問題,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話語體系,這樣才能夠有話可說,也才能夠無話不談。如果見面交談是索然無味的,大眼瞪小眼,無話可談,就不必交往。
再次,互相愉悅原則。與之建立關系的人必須是能夠給你帶來愉悅感的,如果感覺隻是平平淡淡,甚至帶來痛苦的關系,就不應當交。隻有兩情相悅的關系、能夠使自己常常感覺到快樂舒适的人際關系才是值得建立的,否則就沒有必要。
當然,世間的許多人際關系是出于利益交換和互相服務甚至互相依存的,這樣的關系不在本文的論域之内。
世間有太多可交之人,像濤濤河水,看着眼暈。我的态度是: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唯一可能的态度。人隻需要交與自己心靈相通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與心靈相通的人交往,得到的是快樂;與不通的人交往,得到的是煩惱。在茫茫人海中,值得交的隻有兩三人而已。古人雲: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