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步履不停,向陽新生:十七歲精神分裂少年的康複之路

作者:醫師報

來源:SCH通訊

作者:陳芳

2021年初,“醫院-社群康複一體化”模式正式開始,我成為醫院聯系社群的主要負責人,在每周一次與社群精神病人的接觸中,我收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打破了我曾經的一些看法,我想把它們分享出來,希望能幫助患者和同僚在精神康複治療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

小風十七歲的時候就患上精神分裂症,疾病導緻的嚴重幻聽加上十幾歲男生無法立刻接受自己患病事實的固執沖動,讓治療難度與之俱增。我們對小風被害妄想、行為紊亂的陽性症狀進行了綜合評估,使他不得不常常被限制在病床上,避免因不信任感産生的躲避行為影響治療程序。

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和藥物治療,小風的症狀有所改善,不僅幻聽消失,還恢複了一定程度的自知力,他見到我時有些尴尬,說自己是因為幻聽才生出的抵觸情緒,頻頻跟我道歉,說“對不起,姐姐,我叫你芳姐姐,你不生我的氣了好不好”,一句“芳姐”讓我記住了這個年輕的患者。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小風由于自停藥反複住院,在複發期的抵抗和鞏固期的乖巧間來回切換,經曆了很多磨難,萬幸的是他沒有喪失信心,并說以後會積極配合治療,一來二去我們就熟悉了起來。後來我從精神科病區調到康複科,很少再見到他,慢慢地也就淡忘了這件事。

這次在社群再看到小風,我很驚訝,恍惚間,相處的過往如昨日重制。他看到我們,十分友好地問:“芳姐,你們來我們社群做什麼?”我告訴他我們的活動目的,希望他能積極參加我們的活動,他一口答應了。交談間,我得知小風最後一次住院已經是三四年前,這些年他的病情控制得不錯,我有些感慨昔日懵懂少年的飛速成長,他生活獨立、嚴于律己,還能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與人交流遊刃有餘;小風現在雖然沒有固定工作,但他利用空餘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積極規劃自己的未來,我對這樣的康複效果感到十分吃驚。我詢問他這幾年是如何堅持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很多,我将印象深刻的幾點總結起來作為日後分享給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要經驗。

首先是堅持服藥。小風說他非常感激自己的爸爸,這幾年他都在父親的監督和鼓勵下接受治療。他原先對停藥引發的幻聽和反複的住院經曆有後怕心理,經過醫生和家人的正确引導和陪伴,不間斷服藥獲得了良好的成效,他的思路變得愈加清晰,也更積極尋求有助于病情的治療方案。

其次是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談到壓力,小風便開始自我分析前幾年發病的誘因:自己的疾病不被了解,工作上反應慢,周圍的人對他避而遠之,這樣的社會環境讓他在無形中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是以病情屢次複發。慶幸在家人的支援下,小風豁然開朗,他不再在意别人的态度和眼光,空閑的時候自己會看一些勵志的書籍幫助自己調整心态;現在他能自信地同鄰居打招呼,并幫助周圍鄉親做一些小事,大家對他的态度也有了很大改觀。用平和樂觀的心态接納一切,生活也變得美好。

第三是積極參與社群康複活動。小風所在的社群是宜昌市最早開展社群康複的區域。小風說,社群康複中心的楊主任向他提供了很多支援和幫助,每月、每周社群都會組織區域内的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團體康複活動,這樣的活動就像一個家庭一樣,對像小風這樣的患者給予了極大的溫暖和包容,在團體活動中,他學會了很多生活、生存的道理和知識,這也是參加社群康複活動的成員們共同的心聲。

現在小風已經是“同伴支援”項目的一名輔導員,每次參加完活動,他都會把自己的感受在團隊微信群中分享,他用行動積極鼓勵自己身邊的病友,就像同伴誓言中說的那樣“你我同伴、共促成長”。

“醫院-社群康複一體化”項目還在繼續,當我看到這些曾經的老朋友們蛻變新生,突破自我,内心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目前對精神疾病的預防康複已經逐漸從醫院集中管理走向了社群,在轉變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投身到了這項工作中,不論是醫生、護士還是社會志願者們,都在積極關注和給予最大的社會支援和關愛,而讓精神障礙患者能回歸和融入社會便是我們堅持這項工作的真正意義,合力生光,我們一直在行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