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各個領域都很發達,科學、軍事包括各種教育學府,再加上商品的代表兩個可樂更是全球聞名,好萊塢大片的文化輸出也是征戰四方,種種都凸顯了美國的強大。這些都值得美國人自豪,然而,美國人認為最引以自豪的不是這些,而是基督教文化。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有信仰那就證明可以解決許多實際的問題,比如人們之間的紛争,讓世俗生活得更幸福等等,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一對沖突體,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信仰不一定能夠消滅世俗的惡,是以有人就會對這種宗教的信仰有所懷疑和探讨,在這種探讨的過程中,藝術作品總是走在最前面的。

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善和惡性的沖突和糾結在《綠裡奇迹》這部電影有了一個充分的懷疑和深思。

美國導演什麼都願意拿來拍一拍,是以對于這種基督教文化探讨也是電影中一個永恒的主題,《綠裡奇迹》這個故事講述的則是沖突中的救贖與被救贖,而最終的救贖則是:如同耶稣重歸天堂一樣,世俗依舊,最大的善總是要隐然幕後。

宗教的圖騰

基督教在美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據蓋洛普調查中心等多家權威機構的統計,美國每10個人就有9個人自稱相信上帝,有8個人認為基督教對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個人屬于某個基督教組織。美國總統所有的演說必在結尾處加上“願上帝保佑美國”。

奧巴馬所說:美國的強大,(首先)不是靠着軍事力量和财富,而是他的信仰己信念。美國著名法學家伯爾曼也認為:一個國家不可以沒有法律,因為任何社會都需要秩序,但僅有法律是不夠的,更主要的是要有信仰、有宗教,“宗教管精神,法律管行為”,沒有宗教,法律就變成一種形式,基督教為美國提供了道德倫理标準、精神支柱以及核心價值觀。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神愛衆人,按理如此信仰的話,這裡就是一個天堂了,然而美國和所有地球上的國家一樣,都有着自己的問題,正如有人嘴上說着信佛不殺生一樣,轉身過去又大開殺戒了,信仰和現實總是一對沖突體,信仰是不是成為了一種圖騰,可望而不可及,信仰能否真正解救衆生,與現實的私利、人性的陰暗之間如何相處卻是一種沖突,而這種沖突應該如何達到救贖呢?

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試圖在這部電影中進行類似的解答,證明這種救贖如何在現實中展現,雖然世間充滿了種種悖論和無奈,但是有一個東西永遠是存在的:希望無處不在。

這不是一部光明的電影

同樣的導演,同樣改編至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說,而且都是在監獄中發生的故事,《綠裡奇迹》也多次拿來與《肖申克的救贖》相比較,這兩部電影在立意上面差不多一脈相承。

隻不過後者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目光,占據着IMDB top 250的榜首不肯下來,看上去永遠魅力十足,而《綠裡奇迹》被讨論的少了許多,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地位大不如後者。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抛棄宗教的外衣,這兩部電影其實談的都是希望無處不在,救贖總是在某一處等着,不過《肖申克的救贖》充滿了勵志,陽光無限好,而《綠裡奇迹》在宗教的外衣包裹下卻呈現出一絲陰冷和黑暗的味道。

這部電影個人感覺同樣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因為這種救贖看上去才具有現實意味,王子和童話的故事總是有欺騙性的。

是以這部電影中壞人得到了惡報,如象征人性之惡一面的佩西最後被約翰懲罰,以佩西之手殺死了真正的殺人兇手,佩西自己也癡呆成精神病院中的一員,正義雖然遲到了終究會到來。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但是,好人如約翰的下場呢,卻是坦然的走向行刑的電椅,他的精神救贖了許多人,卻救不了自己的命,這是一種自我犧牲,也是影片中所表達出來的諷刺性,最後約翰說的話倒是一語雙關:别把我關在黑暗中,我怕黑。

而另一個内心充滿着善良的監獄長保羅卻在生命的長河中煎熬着,他的信仰雖然沒有動搖,卻充滿着疑惑,雖然不是他的錯,但是最後下達執行命運的卻是他,他新手把重生的“耶稣”送回了天堂。

耶稣再次受難記

1935年,美國南部的冷山監獄,保羅是執行死囚過渡監獄的獄監長,由于地闆是綠色的,通往執行死囚行刑之路被稱之為“綠色之旅”,來到這裡的人非奸即惡,都說人在臨死之時會保持最大的善良,面對這些囚徒保羅也盡自己最大的善意去對待,讓他們走完最後這一程,保羅送走了很多人,卻問心無愧。

若無意外,保羅可以幹到退休就此結束,畢竟這隻是一份工作而已,然而一個名叫約翰·科菲的黑人到來打破了他的平靜,讓人們再一次看到耶稣如何受難。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多年前,上帝派了一個使者耶稣拯救世人,結果世人不需要被拯救,是以想方設法處死了耶稣,然而有人解釋的,耶稣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在走向死亡的儀式,正是通過這種神聖的儀式感達到喚醒并救贖世人的目的,從此這個神聖的耶稣受難十字架根植于無數信仰人的心中。

從後來基督的發揚光大來說,這種說法貌似有一定的道理,若是耶稣如同正常的傳教者一樣默默的傳教,也許就不會有今天宗教在西方的流行了。

約翰·科菲也自認為是上帝派下的使者,隻不過他同樣要走上這條道路,因為每天聽到人間的苦難,每天看到世上所有的罪惡在不斷的上演,作為聖徒他無法承受這種壓力,是以選擇了類似的方式回歸上帝的懷抱。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在展示了一系列神迹之後,如救活了被佩西踩死的老鼠,治好了保羅和美琳達的病,讓保羅堅信對方就是神派下來的使者,是以保羅動搖了。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冒着自己會受到法律處罰的風險,也想放約翰走,隻要約翰點頭就成。

約翰問為什麼時,保羅說的那段話說明了許多信仰之人的困境:當我在大限之日,站在上帝面前接受審判時,他若問我為什麼毀了他的神迹,我應該如何回答。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約翰卻不想在這樣的世俗繼續呆下去,他最終選擇直面死亡。

這也是為什麼面對殺人的指控根本不作任何争辯,如他說的:不想再看到人間的爾虞我詐,不想再承擔全世界的痛苦。

這是一幕現代版的"受難",如同當年耶稣明明知道被出賣依舊坦然面對一樣,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于聖經故事的複制,進而展現一種宗教的隐喻,那就是這種受難可能達到喚醒人類的信仰,同時這種也是對于世俗的一種退讓,神是憐憫衆生,同時最終選擇的是旁觀而不是繼續拯救。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這種喚醒在影片中卻有諷刺的意味,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約翰是無辜和善良的,監獄裡行刑的人知道事實的真相,然而法律不會為這種相信重新再次審判。

而一群正常的看客坐在電椅前隻是看一場死亡秀,對于他們來說,這和平時看的行刑沒多大差別,他們是一群無聊而冷漠的看客罷了,而在被害女孩的家人來看,約翰是罪有應得,他就兇手,卻不知道真正的兇手另有其人。

和魯迅在《藥》裡表達的喻意類似,革命者為了普通的群眾奮鬥時,行刑時圍觀着一群冰冷的看客和想要鮮血作藥的老栓: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隻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幾乎将他擠倒了。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是以這種救贖到底有沒有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依舊是個問題,多年前的十字架和多年後的電椅沒什麼差別,同樣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種救贖好像也達不到終極的解決之道,世上的惡依舊會存在。

而獲得一部分約翰生命力的保羅認為自己亵渎了上帝,是以讓自己如永生般送走一個接着一個的親人、朋友,雖然他告訴其他人這個故事,同樣要送走聽故事的人,他的這種永生是懲罰還是獎勵呢?

有人說的,這是對“弑神者”的終極懲罰,卻也是對“頌神者”的另類祝福。

《綠裡奇迹》:從人的信仰出發,解析一部電影如何表達隐喻的主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這是中國的古話,也反映了在人們的心目中,神靈是無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以得要無情。

而這部影片中,回顧了一次聖經故事,也隐喻表達因為惡的存在,是以哪怕是上帝派下的使者也不願意呆在這樣的環境中,神是不是從某種程度上放棄了這種最終的救贖呢?

一人一鼠在漫長的歲月裡走向永無止境:連一隻老鼠都活那麼久,那我又會活上多久呢?人終将一死,沒有例外,但是,上帝啊,有時候,這條“綠色之旅”似乎永無止境。

這部電影看上去很光明,卻表達了對于救贖與被救贖的反思,在光明的陰影之處,可以感受到一陣涼意撲面而來,讓人不寒而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