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可欣
“國人為什麼對《葉問》情有獨鐘?因為他打出了中華國術的特點,符合了中國人的審美體系。”

《葉問3》劇照
8月23日晚7點30分,陳振勇教授将走進“名人大講堂”,講述中華國術憑何特點,成為了“中國名片”之一。
作為功夫片不得不提的系列電影《葉問》,以《葉問4》打破功夫片最高票房紀錄的好成績圓滿收官。從2008年推出第一部《葉問》,到2019年《葉問4》的收官,每一部《葉問》電影的上映都赢得了好口碑,并一直在累積着忠實觀衆。正如葉問的粵語發音為“Ip Man”一樣,“葉問”也成為了功夫片的高口碑IP之一。
翻看網上的電影評論,不難看出為什麼《葉問》如此受歡迎:“打戲的細節處理得很好”“打得過瘾”“詠春拳動作戲很不錯”。動作戲設計的成功,便是《葉問》系列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究其根本,陳振勇教授認為,是動作戲的設計符合了中華國術的特點,“打”出了其唯一性,符合了中國人的審美。
“散打也很厲害,為什麼散打不能成為多數國人理想中的國術,是因為散打本來就是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受到了西方競技體育的影響,已經被高度提煉了。散打中的‘沖拳’就和西方拳擊中的‘直拳’一樣,中國人不能從散打中看到唯一性。葉問的詠春拳一打出來,你就知道,這是中華國術。”陳振勇如此解讀《葉問》中的武戲。
“雖然是甄子丹是‘武打影視演員’,但是他很好地示範了中華國術特點。他的拳法多樣,不像是西方拳擊“直擺勾”的單一;他的拳法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符号的唯一性,和我們的書法、茶文化等等一脈相承,符合中華傳統文化裡的技術體系,這就是國人想看到的中華國術,也是是以才被觀衆認可。”從《葉問4》斬獲2019年度華語片海外票房冠軍的成績也可以看出,影片中詠春拳的設計,不僅符合了國人審美,也符合了外國觀衆對于中國國術的期待。
與西方拳擊中需要屢次将人擊倒的規則不同,詠春拳推崇“以德服人”的精神,在一招一式的過招間,講究人與人相處的含義,講究“禮”的表現。“中國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講究的是君子之争。像是MMA(綜合格鬥)這種倒地了還要繼續打的比賽,不符合中國人傳統文化的審美體系。中國國術說的是‘兩腳以外倒地就算輸’,這是‘點到為止’。”
正如陳振勇教授說:“正如相撲保留了濃厚的日本文化色彩一樣,作為一個體育項目,國術一定要是符合中國人文化心理、符合中國文化特色的身體技術體系,才能生存和發展。”
8月23日晚7點30分,封面新聞APP将同步直播本次講座,不能親臨現場的觀衆也可以聆聽陳振勇教授關于中華國術的精彩論道。
“名人大講堂”是由實施四川曆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上司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四川省圖書館承辦的重要文化活動。從2018年11月正式正式開講,受到了線上、線下觀衆的支援和喜愛。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