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次不被笑話,茶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裡了,收藏學習,不再是小白

作者:北大愛茶人之琳

很喜歡喝茶,但是一開口說茶就被人笑話;

很希望學茶,但是茶海一眼望不到邊,不知道從何開始?

你有這樣的困惑嗎?

确實,茶及茶文化包羅萬象,從植物學、工藝學、地理學、生物學、生理學、人文、曆史、文學、美學.....方方面面,可以說茶就是一個世界。博大精深,有趣有料,這也是吸引很多茶友愛上喝茶并開始學茶的主要原因。但是正因為繁冗複雜,很多茶友望而卻步,想學茶真是難以下手。

綜合衆多網友和茶友的回饋,今天我就準備了茶的入門要點,這些基本都是最多被提問、最受關注、最常用到的知識,掌握了這些,下次喝茶你就不會再是那個開口就出錯的茶葉小白了!

1.茶葉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如果加一類的話,就是後加工茶或調制茶,像茉莉花茶、人參烏龍、伯爵茶等。茶葉的分類是由制作工藝決定的,主要是由是否氧化、是否發酵來區分。這裡有一個關鍵點:通常來說氧化後的茶,茶多酚變為化合物茶色素,是以對腸胃刺激會更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所有的茶因為咖啡因和茶多酚,對腸胃多少都會有點刺激,紅茶、普洱等因為氧化或發酵,刺激較弱,但絕對不是會養胃!是以如果有重度胃病,不建議喝任何茶!絕不能認為紅茶養胃,結果隻會是的啟發。

2.什麼叫茶葉?就是由一片茶樹葉制成的幹茶。

-這裡面有一個關鍵的知識點:同樣一片樹葉是可以制成不同的茶的,比如龍井茶樹種,它可以做成綠茶西湖龍井,也可以做成紅茶九曲紅梅。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綠茶有專門的綠茶樹種,紅茶有另外的紅茶樹種。

-同時引出第二個關鍵知識點:每一類茶樹種都有适制性,有的樹種适合做烏龍茶,有的适合做黑茶,其他的茶葉也能做,隻是味道有差異,大家更喜歡喝順口的。但是口味是因人而異的,也是與時俱進的,别人喜歡的你未必喜歡,原來不喜歡的現在可能愛不釋口。

3.茶樹在地球上存在7、8千萬年,最早由中國人發現,據記載,在漢唐已開始飲茶,以煮茶為主,尤其到宋代達到點茶高峰,之後在明清開始像我們現在使用的泡飲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産茶國和茶葉消費市場,也是全球茶類最齊全的國家。

茶在中國廣泛種植,北至青島崂山和泰山腳下,南至海南三亞,東至浙江和台灣,西至西藏林芝,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4.如何去分辨一款茶的好壞,品茶五步法:第一,賞幹茶;第二沖泡後聞茶香;第三,觀湯色;第四,品茶味;第五,看葉底。

這五步品茶法的前提就是你要先有一個标準,也就是對每類茶每款茶,心中知道好茶的标志特征和标準口感如何。是以如果對茶真的感興趣,找到一位啟蒙老師或是機構,不僅是學到全方面的知識,更是建立自己規範的品茶基礎。找對人,學好茶,喝對茶,這是一種幸運。

5.全球化形勢下,你需要掌握的幾種常見茶的英文:

綠茶Green Tea

紅茶Black Tea:一定不是Red Tea,因為歐美人最早接觸的紅茶是正山小種,幹茶外表看确實是烏黑的,是以得名。

黑茶Brick Tea:最初的黑茶通常都是做成茶磚。普洱也可以直接說Puer Tea。

烏龍茶Oolong Tea

白茶White Tea

茉莉花茶Jasmine Tea

伯爵茶Earl Grey:以格雷伯爵命名,也是英國最為人所知的一款茶。紅茶的基礎上加入佛手柑精油熏制,有一種明顯的柑橘果香味道,通常是英式下午茶的常選茶。

大吉嶺Darjeeling

另外,你在酒店經常發現有茶包上是English Breakfast Tea,英式早餐茶,這也是紅茶的一種,英國人最愛喝的就是紅茶了,隻不過早餐茶比較濃郁,咖啡因含量較高,是以早餐喝,提神醒腦。

5.喝茶切忌:空腹喝茶,喝過濃的茶,睡前喝茶。主要原因都和咖啡因及茶堿有關,茶葉中含有的這兩位物質攝入過多會刺激神經、導緻心跳加速,甚至頭昏,促進胃酸分泌,出現“暈茶”、“醉茶”反應,晚上則會引起失眠。

6.常見的幾個常識性誤區,必須掌握:

1)安吉白茶:是綠茶,是綠茶,是綠茶!雖然叫白茶,但是茶不是由名字決定的,而是由制作工藝,典型的綠茶。産于浙江安吉,因為茶葉生長初期氣溫低,導緻葉片白化現象,幹茶制成的顔色是淡淡的綠淺淺的白,是以得名。白化導緻茶裡面的多酚類物質少,氨基酸多,是以口感鮮甜,适合用70-80度水沖泡,不苦不澀,有人形容如雞湯般鮮美。我個人覺得有點誇張,但是卻表明了這款茶的特色,就是一個字,鮮。

2)大紅袍:不是紅茶,不是紅茶,不是紅茶!是一款極具代表性的閩北烏龍茶。産于武夷山,最初得名是來自九龍窠的大紅袍茶樹制成的茶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紅袍母株。現在已經成為一類茶的代表,主要就是由這些母株通過無性繁殖出來的茶樹制成的茶葉。主要有兩大類:純種大紅袍,商品(拼配)大紅袍。前者是單一茶樹種做成的,後者是幾種茶樹拼配而成。核心産區就是武夷山景區内(正岩茶)和周邊茶區(半岩)。

3)茉莉花茶都是劣質茶,是以用茉莉花提香:錯。我必須利用這個機會給茉莉花茶正名,畢竟這是我最喜歡喝的一款茶,也是有生以來喝的最早的兩款茶之一,另外一款是我們當地的老幹烘。茉莉花茶作為後加工茶,制作工藝可以說是最為負複雜的茶類之一。先在做好綠茶

4)喝綠茶就得喝明前茶,最好是頭采茶:不完全對。綠茶喝的就是一個鮮爽清新,是以明前茶尤其是頭采茶由于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這樣澀味物質少,充分發揮綠茶的鮮甜特質,是以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因為産量少,價格自然不菲。口味因人而異,有些人喜歡濃烈一些的,那麼雨前茶更合适,因為茶多酚等内容物質更多,口感更豐富。而且價位非常親民,可以作為口糧茶。我一直提倡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和任何其他因素都無關。這個世界上有最貴的,最稀缺的,最受歡迎的,但是最好的,永遠是由自己定義,由自己的感受和心來決定。

5)茶就是春茶最好,秋茶根本就不能喝:不完全對。茶是一種植物,是以符合萬物生長的規律。經過一個冬天的養精蓄銳,春季茶綜合物質較為豐富和均衡,秋季茶則茶多酚物質更多,氨基酸較少。但是這個差異非常小,尤其和我們成人每天的營養物質攝入來對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是以更多的就是取決每個人的喜好。同時也考慮到茶葉的适制性,像鐵觀音最常見的就是秋茶,采用夏茶制作出來的香氣更好,相對來說,春茶反而香氣差一些,但是茶湯喝起來更甜。

7.到底要不要洗茶?首先,這個說法我要糾正一下,在茶學方面,專業術語叫做溫潤泡,目的就是讓緊結的茶葉松散開,便于沖泡時内含物質充分釋出。像鐵觀音、岩茶、普洱等,加工工藝造成茶葉凝聚,是以通過溫潤泡讓茶葉打開,再次沖泡物質釋出,口感和滋味才會均衡。這個溫潤泡後來就被口語化為洗茶,是以很多人就誤以為茶髒,需要洗一下。

我們再來看,茶到底髒不髒?

如果擔心細菌呢,茶的含水量極低,是以細菌很難存活。如果擔心灰塵呢,其實茶裡面的那點灰塵與我們每天吸入、吃進的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如果擔心農殘呢,那麼洗也洗不去。很多農藥都是脂溶性的,不會溶于水,是以洗茶白費功夫。另外現在國家多農藥管理嚴格,打農藥也費人力,是以農殘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嚴重那麼普遍。隻要我們選擇正規管道購買,這一點大可放心。

8.茶能治病嗎?不能。茶就是一種飲料,連藥物都治不好的病,能指望喝茶治好?是以說喝茶可以防癌抗癌、降三高、減肥瘦身,一定都有很大水分。茶裡面是含有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等物質,經常喝有養生作用,但是治病真的是做不到啊。一定不要妖魔化茶葉,也不要神聖化茶葉,我們要客觀、科學的看待茶。

9.影響茶口感滋味的因素:原料、工藝、儲存、沖泡、心情。

茶的原料等級、産地、采摘時間、适制性,這是基礎。制作工藝是否精湛和成熟,是第二因素。一般除了黑茶、老白茶、紅茶之外,也就是全氧化和後發酵的茶除外,其他追求清新鮮爽口感的茶,都希望能夠冷藏儲存,想儲藏時間長,那就冷凍保管。上面提到的可以常溫儲存的幾款茶,我個人建議也并非越陳越香,一般10年為宜,紅茶建議2年。

沖泡的水質、水溫和時間長短都很重要,一般可以用純淨水可以還原茶本味。不同的茶類沖泡的水溫和浸泡時間有所差異,這個得需要自己實踐和體會。最後一點就是喝茶的心情,這個很容易了解吧,心情好的時候喝什麼都如同蜜一樣甜,不好的時候喝涼水也會。。。。。你懂的。

10.堅持喝茶,多去嘗試不同的茶:這一點非常重要,茶是一種飲料,制作出來就是用來喝的,不是去膜拜,去收藏,去投資,去揭秘的。愛喝,多喝,每天喝,自然你就會知道的越來越多。

就先分享到這裡吧。大家如果有其他的問題可以随時評論或者私信。

最後說一句,茶是大自然的精靈,中國茶業需要我們積極參與以便健康發展。是以我們不僅要多喝茶,更要多說茶,遇到不良現象及時發聲,遇到好的創新大力支援。讓中國茶成為獻給全人類人類的寶貴饋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