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林和九千歲的“戰争”,天啟之謀

萬曆皇帝去世後,朝政已經變化到一個風雲詭異的地步,登基不到一個月的朱常洛被藥死,繼承人的問題上沖突重重,鄭貴妃首先被排擠出去,朱常洛有兩個妃子,西李野心勃勃,想要垂簾聽政,隻能重用宦官李進忠(魏忠賢),而東林黨無法接受這種局面,因為利益沖突嚴重,最終在楊鍊,左光鬥等人努力下,移宮案以朱由校登上皇位結束,其他暫時告一段落。而朱由校雖然年幼,也懂制衡之術,東林黨尾大不掉,于是他提拔乳母客氏還有太監魏忠賢的地位,讓他們在宮中掌握一定的權利,甚至把朱常洛留給自己的大太監王安給逼迫出宮,而這,才是這場黨争的開始。

東林和九千歲的“戰争”,天啟之謀

自萬曆末年,葉向高,方從哲等人先後擔任首輔,又有顧憲成在南方創立東林書院宣求講學,一時間,明末最大的政黨東林黨崛起于明朝朝堂,他們在政治鬥争中無往不利,先後擊敗浙,楚,齊等黨派,甚至到了一家獨大的地步,沒有一個帝王會允許這種事發生,何況地位天然,有廠衛保護的明朝皇帝,天啟帝不經意間,從内監中選出了能力出衆的魏忠賢代管東廠,是為東廠提督,而東廠天然和文臣集團對立,朱由校也隻是想着讓魏忠賢制衡一下東林黨,友善自己治理國内,畢竟遼東大敗,關外局勢才是關鍵,這時候的努爾哈赤迅速擴張,不斷攻克明朝城池,而有能力治理遼東的大臣無一不在遼東折戟沉沙,鎮江毛文龍,遼東熊廷弼,袁應泰都守不住遼東,當然,遼東是一個地域統稱,真正失去的,是以遼陽為首的城池,遼東局勢進一步潰爛,不得已,甚至天啟把自己的老師都派出去受遼東,後金由于自己政治原因,加上毛文龍偶爾騷擾,需要穩定後方而被迫停止擴張,明朝内部最後的洗牌卻已經停止不住,天啟四年,東林黨無法忍受魏忠賢繼續掌握廠衛大權,或者說,錦衣衛一旦被魏忠賢徹底掌握,後果不堪設想,于是楊鍊帶頭上書,以“二十四大罪”告魏忠賢,而這二十四條甚至都沒有A錢,核心就是一個專權問題,可見魏忠賢此人為了權利還是可以控制自己的,這時候的魏忠賢已經不是一開始剛執掌東廠的他,被東林趕盡殺絕的各黨派都依附在他名下,比起被趕出去朝堂,名聲算什麼?于是閹黨應時而生,和東林對峙。天啟本來的想法是扼制一下東林黨,打擊一下他們就好,結果魏忠賢的黨羽把這件事兒擴大到了一個無法控制的地步,先是大批朝臣被下獄,之後遠在遼東的熊廷弼,王化貞都被處死,甚至魏忠賢為了防止麻煩,把帝師孫承宗都給搞到罷官回家,不過這也和孫承宗自己指揮戰鬥失敗,偷襲成了強攻,最終損兵折将,給了閹黨借口。但是孫承宗下台後,高第和他政策不同,最終丢了錦州附近的防禦工事,最終最前線的是袁崇煥的甯遠。

東林和九千歲的“戰争”,天啟之謀
東林和九千歲的“戰争”,天啟之謀

最終,黨争以魏公公徹底勝利告終,東林黨基本被掃出朝堂,魏公公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對九邊還是比較優待的,沒有和東林黨一樣不斷彈劾,而關外的甯遠之戰就爆發了,努爾哈赤率兵圍攻甯遠,袁崇煥全力防守,最終憑借紅衣大炮和有利地形,擊退了6努爾哈赤的進攻,很快努爾哈赤就去世了,後金陷入了短暫的權利争奪中,袁崇煥乘機修建防禦工事,增加自己的防禦力。三個月後,天啟帝人在宮中坐,鍋從天上來,王恭廠大爆炸到現在也是未解之謎,最終隻能是皇帝的過錯,天啟下罪己诏,大赦天下。而魏公公,政治鬥争是一把好手,治理天下就沒這個本事了。加上每年天災人禍,隻能是民不聊生,魏公公隻能是隐瞞,讨好天啟帝,以求蒙混過關。但是一黨獨大不是帝王之道,天啟帝也是有心無力,總不能再啟用東林黨吧。之後的事情就有些戲劇性了,或者說,是曆史的重蹈覆轍,我們的天啟帝也想劃船,同樣是貼身宦官陪同,同樣是落水,同樣是不治身亡,和朱厚照一樣的經曆,難道明朝的水就呢樣好玩,皇帝們都喜歡落水?反正天啟帝召集重臣,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檢。這場黨争還沒有落下帷幕,魏忠賢認為自己押寶應該是天啟的子嗣,認為天啟身體良好,是以沒有考慮這些問題,而東林黨對信王,或者說崇祯影響很大,他們不斷在信王府講學,傳授自己的理念,讓信王很相信他們。

1627年,兄終弟及,崇祯皇帝繼位,他把被貶谪的東林黨都召回朝廷,并且号稱權傾朝野的九千歲在皇帝的身份面前一無是處,迅速被清算,他的哥哥已經為他謀劃好了如何處置魏忠賢,隻是沒想到他這麼迫不及待,很快東林重返朝堂,一幫誇誇其談的人,再次獲得了國家大權,一同被召回的,還有袁崇煥。怎麼說,袁崇煥五年平遼被崇祯信以為真,結果?後金成功完成了權利過度,捎帶平定了北韓,穩固了後方,然後袁崇煥又替他們平定了鎮江,殺死了毛文龍,他的部将耿精忠,尚可喜開始對朝廷失望。随後便是内亂外敵,崇祯有心無力,加上親自廢除廠衛,耳目全失,最終等待他的隻能是失敗。

東林和九千歲的“戰争”,天啟之謀

縱觀這場大的黨争,幾十年時間,貫穿兩個皇帝,影響勝負的因素太多了,魏忠賢能依靠的隻有皇帝的信任,天啟需要他制衡朝堂,他就有東廠和錦衣衛,有權利,而崇祯皇帝不需要他,他所有的權勢一瞬間灰飛煙滅,而東林黨作為朝臣,對朝廷負責,相比之下,就算皇帝不喜歡他們,也不能公開,随便處決他們,是以對他們來說,一時勝負無關緊要,培養下一任皇帝就是了。以至于後來崇祯皇帝發現滿朝無一人可用(這和他殺死孫傳庭,袁崇煥不無關聯),甚至首輔,内閣不停的換,到最後拉下臉面借錢籌措軍費都籌措不到,隻能說東林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合格的憤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