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林和九千岁的“战争”,天启之谋

万历皇帝去世后,朝政已经变化到一个风云诡异的地步,登基不到一个月的朱常洛被药死,继承人的问题上矛盾重重,郑贵妃首先被排挤出去,朱常洛有两个妃子,西李野心勃勃,想要垂帘听政,只能重用宦官李进忠(魏忠贤),而东林党无法接受这种局面,因为利益冲突严重,最终在杨链,左光斗等人努力下,移宫案以朱由校登上皇位结束,其他暂时告一段落。而朱由校虽然年幼,也懂制衡之术,东林党尾大不掉,于是他提拔乳母客氏还有太监魏忠贤的地位,让他们在宫中掌握一定的权利,甚至把朱常洛留给自己的大太监王安给逼迫出宫,而这,才是这场党争的开始。

东林和九千岁的“战争”,天启之谋

自万历末年,叶向高,方从哲等人先后担任首辅,又有顾宪成在南方创立东林书院宣求讲学,一时间,明末最大的政党东林党崛起于明朝朝堂,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无往不利,先后击败浙,楚,齐等党派,甚至到了一家独大的地步,没有一个帝王会允许这种事发生,何况地位天然,有厂卫保护的明朝皇帝,天启帝不经意间,从内监中选出了能力出众的魏忠贤代管东厂,是为东厂提督,而东厂天然和文臣集团对立,朱由校也只是想着让魏忠贤制衡一下东林党,方便自己治理国内,毕竟辽东大败,关外局势才是关键,这时候的努尔哈赤迅速扩张,不断攻克明朝城池,而有能力治理辽东的大臣无一不在辽东折戟沉沙,镇江毛文龙,辽东熊廷弼,袁应泰都守不住辽东,当然,辽东是一个地域统称,真正失去的,是以辽阳为首的城池,辽东局势进一步溃烂,不得已,甚至天启把自己的老师都派出去受辽东,后金由于自己政治原因,加上毛文龙偶尔骚扰,需要稳定后方而被迫停止扩张,明朝内部最后的洗牌却已经停止不住,天启四年,东林党无法忍受魏忠贤继续掌握厂卫大权,或者说,锦衣卫一旦被魏忠贤彻底掌握,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杨链带头上书,以“二十四大罪”告魏忠贤,而这二十四条甚至都没有贪污,核心就是一个专权问题,可见魏忠贤此人为了权利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这时候的魏忠贤已经不是一开始刚执掌东厂的他,被东林赶尽杀绝的各党派都依附在他名下,比起被赶出去朝堂,名声算什么?于是阉党应时而生,和东林对峙。天启本来的想法是扼制一下东林党,打击一下他们就好,结果魏忠贤的党羽把这件事儿扩大到了一个无法控制的地步,先是大批朝臣被下狱,之后远在辽东的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处死,甚至魏忠贤为了防止麻烦,把帝师孙承宗都给搞到罢官回家,不过这也和孙承宗自己指挥战斗失败,偷袭成了强攻,最终损兵折将,给了阉党借口。但是孙承宗下台后,高第和他政策不同,最终丢了锦州附近的防御工事,最终最前线的是袁崇焕的宁远。

东林和九千岁的“战争”,天启之谋
东林和九千岁的“战争”,天启之谋

最终,党争以魏公公彻底胜利告终,东林党基本被扫出朝堂,魏公公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对九边还是比较优待的,没有和东林党一样不断弹劾,而关外的宁远之战就爆发了,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袁崇焕全力防守,最终凭借红衣大炮和有利地形,击退了6努尔哈赤的进攻,很快努尔哈赤就去世了,后金陷入了短暂的权利争夺中,袁崇焕乘机修建防御工事,增加自己的防御力。三个月后,天启帝人在宫中坐,锅从天上来,王恭厂大爆炸到现在也是未解之谜,最终只能是皇帝的过错,天启下罪己诏,大赦天下。而魏公公,政治斗争是一把好手,治理天下就没这个本事了。加上每年天灾人祸,只能是民不聊生,魏公公只能是隐瞒,讨好天启帝,以求蒙混过关。但是一党独大不是帝王之道,天启帝也是有心无力,总不能再启用东林党吧。之后的事情就有些戏剧性了,或者说,是历史的重蹈覆辙,我们的天启帝也想划船,同样是贴身宦官陪同,同样是落水,同样是不治身亡,和朱厚照一样的经历,难道明朝的水就呢样好玩,皇帝们都喜欢落水?反正天启帝召集重臣,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这场党争还没有落下帷幕,魏忠贤认为自己押宝应该是天启的子嗣,认为天启身体良好,所以没有考虑这些问题,而东林党对信王,或者说崇祯影响很大,他们不断在信王府讲学,传授自己的理念,让信王很相信他们。

1627年,兄终弟及,崇祯皇帝继位,他把被贬谪的东林党都召回朝廷,并且号称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在皇帝的身份面前一无是处,迅速被清算,他的哥哥已经为他谋划好了如何处置魏忠贤,只是没想到他这么迫不及待,很快东林重返朝堂,一帮夸夸其谈的人,再次获得了国家大权,一同被召回的,还有袁崇焕。怎么说,袁崇焕五年平辽被崇祯信以为真,结果?后金成功完成了权利过度,捎带平定了朝鲜,稳固了后方,然后袁崇焕又替他们平定了镇江,杀死了毛文龙,他的部将耿精忠,尚可喜开始对朝廷失望。随后便是内乱外敌,崇祯有心无力,加上亲自废除厂卫,耳目全失,最终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

东林和九千岁的“战争”,天启之谋

纵观这场大的党争,几十年时间,贯穿两个皇帝,影响胜负的因素太多了,魏忠贤能依靠的只有皇帝的信任,天启需要他制衡朝堂,他就有东厂和锦衣卫,有权利,而崇祯皇帝不需要他,他所有的权势一瞬间灰飞烟灭,而东林党作为朝臣,对朝廷负责,相比之下,就算皇帝不喜欢他们,也不能公开,随便处决他们,所以对他们来说,一时胜负无关紧要,培养下一任皇帝就是了。以至于后来崇祯皇帝发现满朝无一人可用(这和他杀死孙传庭,袁崇焕不无关联),甚至首辅,内阁不停的换,到最后拉下脸面借钱筹措军费都筹措不到,只能说东林把他培养成了一个合格的愤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