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首席看2021:哪些行業“錢景”光明?
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夏賓)資金該投向哪兒?每年伊始,對于政府、企業或老百姓而言,為了新一年社會民生、戰略發展、保值增值等各種目标,都必須面對上述問題。多位首席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給出了其對行業“錢景”的判斷,也能從中一探未來哪些行業将更加“吸金”。
“對于2021年的中國經濟,我個人的感受是将進入新經濟朱格拉周期,所謂朱格拉周期是一輪新的社會投資周期,至少會持續10年左右。”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直言,新經濟主要是指疫情極大激發了經濟數字化和綠色化的新動能。
他進一步稱,從數字化角度而言,5G、大資料、人工智能等行業在現實生活中因疫情而得到廣泛應用,使得各方都認為有必要加速非接觸經濟和電子政務的發展,這會帶來大量軟硬體方面以及新基建的投資。從綠色化角度而言,中國官方将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方案,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綠色投資。
“我們非常看好的一個領域是可再生能源。”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指出,2021年全球氣候合作将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國也提高了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目标。目前整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和風電,已經發展到了平價時代,也就是說未來可再生能源項目并不需要政府的持續補貼輸血也能夠實作自身盈利。
熊奕還表示,随着需求的複蘇,特别是汽車市場需求的複蘇,2021年由市場需求所帶動的制造業的景氣将會持續,因為這種需求是一種健康的消費潛力釋放,而不是依靠政府補貼或刺激政策所帶來的短期需求。“在2021年,我們很可能看到制造業的利潤和投資都同步上升的非常景氣的局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今年經濟發展中的新興産業和新興消費的機遇較多。例如,環保産業、新能源汽車、新興服務業、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改造等。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則指出,在2021年經濟發展的機遇中,較為看好科技行業持續的投資增長。“因為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科技行業、數字經濟等對防控疫情、拉動經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以整個經濟持續的數字化程序也會進一步加速。”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政策師王漢鋒提醒說,與去年政策寬松的環境相比,今年随着增長複蘇,政策會有所調整,在此背景下,2021年對股票指數不能有太高預期,但市場上一些結構性的機會仍可期待,例如自主科技、數字化轉型、綠色能源發展等相關闆塊。
中泰證券政策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稱,今年海外經濟的主要變量在于疫情走勢及歐美主要經濟體疫苗接種進度和效果,若海外經濟逐漸修複,那麼包括人民币、大宗商品、貴金屬、股票等市場就都會面臨一個方向重新選擇的可能性。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表示,在做個人資産配置時,未來重點可放在股權領域,尤其是二級市場,普通投資者可通過專業基金或機構參與其中。中國資本市場近兩年出現了加速改革的勢頭,如推行注冊制、最嚴退市制度落地等,未來上市公司的品質會越來越高,而對于股票的選擇,要圍繞在中國處于核心資産的公司進行布局。(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