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記者 邢維 王健慧 李珂 陳瑞 王琳琳
2021-04-02 18:25
“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目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别,對視莫潸然!”這首就義詩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楊匏安所作。抗日戰争時期,周恩來在重慶曾多次用這首詩來勉勵同志。
楊匏安1896年出生于廣東省珠海市南屏北山村,一個破落的茶商家庭。“他接手西方的文化,再從各種思想、各種主義當中研究分析,最後得出來馬克思主義是最好的。從這之後再也沒動搖過。”楊匏安兒子楊文偉告訴記者。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同中國國民黨合作結成革命統一戰線。楊匏安受中共中央委派參加了國民黨的改組。楊文偉說:“父親認為一切能夠聯合的力量都要聯合,當然也要保持我們自己的獨立性。是以這個問題上面,父親很有遠見的。”楊匏安身居國民黨要職,難免有親戚朋友上門求幫忙,有的還帶了禮物。楊匏安堅持用人唯賢的原則,廉潔奉公,從不徇私濫任,一律拒收禮物。
1927年春,楊匏安到武漢參加中共五大,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同年11月,他受到不公正處分,被撤銷中央監察委員之職。但是,楊匏安仍堅持為黨工作。
1929年,楊匏安回到上海,留在黨中央機關,參與黨的報刊出版工作。提及這段曆史,楊文偉說:“我父親認為公忠不可忘,他一切都是為黨為民的。”
在白色恐怖極為嚴重的上海,黨的經費十分困難。楊匏安一家人口衆多,生活異常艱苦,七個孩子中有兩個因病無錢醫治而夭折,他自己患肺病,妻子身體也不好。為了彌補家用,他除了在晚間加緊寫作和翻譯外,還要幫家人推磨做米糍,讓他的母親和小孩第二天早晨上街叫賣。一家老老少少,經常為黨傳遞資訊和放哨。楊文偉告訴記者,當時家裡富有又貧窮,父親心境很高,是以富有;家裡沒有錢,是以貧窮。
1931年夏,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人羅绮園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叛徒告密,連累楊匏安等16人被捕。由于楊匏安在國民黨内曾任中央常委,影響較大,蔣介石幾次派人勸降,都遭他嚴詞斥責。敵人以死威脅,楊匏安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從參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于度外,死可以,變節不行!”
不久,楊匏安被押解到淞滬警備司令部龍華看守所。他托人帶出一封信給家人,說他難免為革命犧牲,告誡家人,不可接受任何不認識的人的任何資助,如果實在沒辦法生活,就回老家去。
1931年8月,楊匏安被國民掌反動派秘密槍殺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時年35歲。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邢維 李珂 王健慧 陳瑞 王琳琳 攝像:李維潇 劉寬漾 呂心泉 實習編輯:沈逸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