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鐵椎傳》為我錘出一個魏禧今天我就來說說《大鐵椎傳》有什麼魅力,錘出了我對魏禧的另眼相看。《大鐵椎傳》背後的情感寄托。

#大話明清#

一身跨兩代的知識分子中,似乎明末清初的那一批在精神上格外痛苦。然而,我個人并不是以特别的眷顧他們。無論是文壇領袖錢謙益還是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這個級别的大儒,抑或“獨幕喜劇聖手”張岱,他們都很難走進我的内心,說起來倒是身為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魏禧,因為一篇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傳記,俘獲了我心,成了我關注那個時代文人的開端。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今天我就來說說《大鐵椎傳》有什麼魅力,錘出了我對魏禧的另眼相看。</h1>

我對俠義小說的喜愛,來源于魯迅的《鑄劍》,但是并沒能和同齡人那樣在金庸、古龍、梁羽生的通俗武俠小說世界裡得到閱讀上的濫觞。我想,或許是因為學生時代我的效率太低,埋沒在題海卷山裡不能抽身,等到終于有了自由,反倒失去了沉迷于它們的閱讀心裡契機。

高中時代《大鐵椎傳》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作者層層設疑的寫作手法,對我起到很明顯的吸引作用,不過那時候隻做了簡單的學習就一帶而過了。工作後對它進行了延伸閱讀,并做了更深層次的研究、分析,到這個時候,《大鐵椎傳》才更真實地矗立在我的面前。

《大鐵椎傳》為我錘出一個魏禧今天我就來說說《大鐵椎傳》有什麼魅力,錘出了我對魏禧的另眼相看。《大鐵椎傳》背後的情感寄托。

魏禧畫像

《大鐵椎傳》的作者魏禧(1624-1680):

首先:他和侯方域、汪琬合成為明末清初散文家三大家。

其次:他和兄魏祥、弟魏禮并稱“甯都三魏”。

再次:“三魏”兄弟和彭士望、林時益等人合稱“易堂九子”(在他父親隐居的易堂講學而得名)。

魏禧受所處時代的影響,也主張經世緻用;并且和他同時代很多知識分子一樣,也曾積極投身于“反清複明”的“愛國”活動中。他寫下的作品有百萬餘言,《大鐵椎傳》是他的一篇散文化的人物傳記。下面我們就來細講這篇《大鐵椎傳》。

1670年,魏禧在一條船上給陳子燦講兵法,這期間陳子燦給魏禧講了一個江湖奇人“大鐵椎”的故事,根據子燦的描述,魏禧就寫下了這篇《大鐵椎傳》。

《大鐵椎傳》為我錘出一個魏禧今天我就來說說《大鐵椎傳》有什麼魅力,錘出了我對魏禧的另眼相看。《大鐵椎傳》背後的情感寄托。

多音字椎在本文中的正确讀音

《大鐵椎傳》的故事詳情:

子燦去河南探望哥哥的時候,在當地一個頗有名望的國術名家“宋将軍”那裡遇見了一個怪人“大鐵椎”。這個人容貌醜陋,能吃能喝。他的右胳膊窩裡夾着一個四五十斤重的大鐵椎,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離身。這個大鐵椎的柄上還纏繞着鐵鍊,展開後有一丈長。口音像是楚地那邊的,不愛說話,問他名字和家鄉也不回答。

晚上,子燦和他住一個屋。到了半夜,說了句“我走了”就沒影了。令人震驚的是,門窗都關的好好的(你是不是好奇心起來了?)。去向國術名家宋将軍的學生高信之(子燦的同學)打聽這個人的情況,得到的回答更加讓子燦驚奇。高信之說:這個怪人剛來的時候,不戴帽子不穿鞋,頭上包了一塊藍手巾,腳上纏着白布,除了大鐵椎這個兵器之外腰裡纏着許多的銀子,别的就什麼也沒有了。沒有人敢問個究竟,當然,問他也不一定會回答。等子燦睡醒了,發現大鐵椎早就不知什麼時候回來躺下睡着了。

有一天,大鐵椎向宋将軍告辭。告辭就告辭吧,還把人家“宋将軍”給擠兌了一番。說“本來以為你是英雄豪傑,沒想到也就那麼回事吧,我要走了。”宋将軍也沒生氣(看來還有點氣量),再三地挽留他。于是大鐵椎向宋将軍和盤托出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或許多少受了點感動):原來這個大鐵椎多次搶劫過強盜(腰纏白銀的原因出來了),怕住久了連累主人。并且,當天晚上和強盜約好了要決鬥。宋将軍熱心的提出幫忙,大鐵椎擔心宋将軍去了自己保護不了他,拒絕了。宋将軍對自己非常的沒數,而且也想去看個究竟,堅持要跟着去。到了決鬥的地方,大鐵椎讓宋将軍找個地方躲了起來,囑咐他:隻能看,别出聲!

于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武功對決在星光明月之下向宋将軍展開了。這一段的描寫最具浪漫主義的色彩,也最酣暢淋漓。大鐵椎的武功之高堪稱神鬼莫測,他戰前還浪漫的吹了幾聲觱篥,接着入敵陣椎殺三十餘人,把個宋将軍吓得兩腿哆嗦,魂飛魄散。當大鐵椎又說了一句“我走了”之後,向東方卷起一陣煙塵,再也沒有回來。

武俠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

通常,人們認為本篇是作者對于明朝統治階級遺老的不滿,對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惋惜,并且對于“反清複明”事業的向往。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然而,我們仔細來看……

《大鐵椎傳》為我錘出一個魏禧今天我就來說說《大鐵椎傳》有什麼魅力,錘出了我對魏禧的另眼相看。《大鐵椎傳》背後的情感寄托。

今天市面上的魏禧作品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大鐵椎傳》背後的情感寄托。</h1>

兵器大鐵椎:這個怪人的兵器是“大鐵椎”,關于“椎”曆史上還有個故事,了解了這個故事,你或許能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話說,當年張良想為自己的國家報仇,在博浪沙派刺客椎殺秦王嬴政。張良和秦王有“滅國亡族”的仇恨,作為明朝遺民的魏禧對于清朝自然也有“滅國亡族”的仇恨。這兩者一類比,作者的那顆對于民族國家的赤膽忠心就綽然而出了。可是,張良椎殺秦王的行動不是最終失敗了麼?

宋将軍:傳主大鐵椎對于宋将軍的評價是“不足用”,作者在這裡諱莫如深,并未點明什麼。結合當時魏禧參加反清複明的活動,大概可以推斷出他對這個人物的寄托,應該是對于自己陣營裡的某些“同志”失望的影射。

點睛的結尾:課本中到決鬥結束就戛然而止了,通過延伸閱讀我知道,其實後面還有一段。在子燦和大鐵椎相遇之後的又十年,又見到了大鐵椎。你道怎樣?——大鐵椎在用工整的楷書寫購物單子。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落差啊!讀者怎麼能夠不感慨萬千,怎麼能夠唏噓不已?為什麼!為什麼一個武功到了出神入化境界的人會有這麼個“軟”結局?

因為,曆史已經翻過了明朝這一頁了,拼殺已經沒有意義了。任你是忠心愛國、愛民族的“遺老遺少”,也阻止不了清朝慢慢步入曆史的軌道,而從前的明朝的那些遺民們也慢慢平靜的融入曆史的潮流向前而去……

魏禧是個清醒的明清曆史夾縫裡的文人,多年以後,我在《大鐵椎傳》的背後似乎看懂他一點點。

繼續閱讀